zzj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经典推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31196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zzj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经典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zzj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经典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zzj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经典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zzj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经典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zzj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经典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zzj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经典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zj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经典推荐)(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 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 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 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两小儿辩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知”。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辨。文题解读儒家视“诚信”为人的道德之心和政治生命的根本,这些精神历经沧桑依然光照中华,成为中

2、华民族 绵远长存的不竭动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 诚信”的重要性。首先,在学问上要讲“诚信”, 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诚实以对,踏 踏实实地做学问。其次,在做人上也要讲“诚信” ,要知错就改,不能文过饰非。再次,在治理国家 上更要讲“诚信”,要取得百姓的信任,国家才能 无往而不胜,才能长治久安。总之,孔子把“诚信 ”贯穿到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学法指导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掌握文章的大旨,并系统梳理文言现象,使知识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深入领悟孔子“诚信”的思想,讨论“诚信”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义。学习中深入理解孔子所阐述的“诚信”在不同领域的

3、具体表现, 通过古今对比,分析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讨重点字词。一、 自主学习: 1 、为下列词语注音莒父_輗_軏_彫_j fnyudio2 、为下列加线词语释义(1)诲女知之乎:_你_、_。(2)是知也:_ _智_。 (3)更也:_。(4)小人之过也必文:_。教导事物的道理这改变掩饰2 、为下列加线词语释义(5)人能弘道:_。(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_、_。(7)子在川上曰:_。(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扩大、光大自身、自己远离河停止补充部分重点字词知:通智。末:无食:通蚀。 文:掩饰,如文过饰非 弘:扩大、发扬。躬:自己。 宰:城邑的长官。 无:通毋

4、,不要。 兵:武器。 岁:时令。 舍:停止。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1)诲女知之乎 _通_。(2)如日月之食焉 _通_。(3)无欲速 _通_。(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通_。5、指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知之为知之 为_子夏为莒父宰 为_2)过而不改 而_人而无信 而_女汝食蚀无毋彫凋表判断,是动词,担任表转折,却表转折,却判断句判断句宾语前置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其何以行之哉?孔子既是伟大的教育家,又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教育弟子的不少言论都体现了深刻的生存智慧,充满了启示意义。给十二则论语

5、分类,说说它们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孔子的人生智慧。 可分为三类:求学、为政、做人 。 孔子如何阐述求学的态度? 如何面对过错? 如何加强自身修养? 如何待人处世? 如何阐述为政之道?(一)关于做学问,孔子主要阐述了三点:要实事求是,正视无知;要勤于思考,大胆探索;要惜时 ,自强不息,进学不已。 (二)关于对待错误,孔子的观点是:要勇于面对 错误,改正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关于做人处世,孔子认为要加强自身修养; 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诚信,诚信为做人立世 之本。 (四)关于为政之道,孔子主要阐述了两点:一要 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小失大;二要取信于民,得民心者得天下。1、

6、 求学:正视无知、勤于思考、自强不息 2、 做人:知错能改、宽恕、诚信、有气节 3、 为政: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失信于民二、翻译课文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导;通汝(r)你;表判断,相当于“是”明白;知道;通智,智慧,明智.指示代词,这诲:女:为:知1:知2:知3:是: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第1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

7、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一提到“木桶理论”,大家都会理解其基本含义: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成为“木桶定律”或“木桶理论”。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定律”还有三个推论:其一,只有当木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时,木桶才能盛满水;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是不可能是满的;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得越多,浪费就越大;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

8、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 告诉人们别少了最短的那块木板、脚踏实地的走下去、认真学习知识 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古代汉语中的固定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也作无如之何;无;拿他没有办法;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

9、气助词,相当于了 如之何:末如之何:末:也已矣:翻译: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选文第2则,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末”通“无”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

10、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 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 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话题:实事求是比喻论证:世界文化遗产如汪洋的大海一样博大,每个人所学到的就像沧海一粟那样渺小,所以人要有一颗敬畏和谦虚的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3)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名词

11、作动词,犯过错。 而:表转折,却 是:这翻译: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3)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知道身上有不足就要改,那种明知道自己身上有缺点却不去改正的人就是不对的,正所谓亡羊补牢尚不晚矣,就是教育我们要知错就改 一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害怕犯错误,畏惧犯错误的人不可能取得进步;二是犯了错误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是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之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之2:表修饰,食:通“蚀”;之3:代词,他

12、。 更:改正(变)翻译:君子犯了错误,就好像日食月食;犯了错,人们都能看得见;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的人们的尊重。 09年2月9日晚,央视元宵晚会董卿依然是主持人, 当她为马东参与的“五官评说”报幕时,我心里不 由得又紧张起来。她慢慢地一字一字地说着:下面 请欣赏由马季先生的儿子马东参加的群口相声“五 官评说”(大意)。她说对了,她会心地笑了!马东 等五人上场后,又重提董卿央视春晚为一句“马先 生的儿子马季”口误,连春节也没有过好。央视春 晚主持人董卿,由于误将“马先生的儿子马东

13、”说 成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季”,她公开向郎昆导演、 马东及全国观众道歉。央视名主持董卿,为一句主 持词出现口误而公开道歉,她的如此执着的精神是 “知错就改”的精神。负荆请罪负荆请罪温家宝总理 2009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给新华 社总编室发来了一封更正信,更正信中称:“贵社 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 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 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 意。” 一国总理专程为讲话文章中的疏漏而郑重 地发出更正信,这是绝无仅有的事。从这件事中, 可以看出温家宝总理对科学、对学术的一丝不苟态 度。其实,这种可贵的认真态度和“纠错”精神, 不

14、单一名为民服务的官员应该具备,广大教育工作 者、科研工作者也应该像总理那样身体力行。 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亲带着列宁到姑妈家中做 客。小列宁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妈问孩 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小列宁因为害怕受姑妈批评 ,便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不是我!“然而,母亲猜到 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 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 误,从未撒过谎。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一直没有提起 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 能主动承认。有一天,小列宁突然在妈妈讲故事时失声大 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姑妈,我说不

15、是我 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 ,妈妈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只要向姑妈写信承认错误, 姑妈就会原谅他。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 下,向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列宁没有再说谎 ,长大以后,他也通过诚信这可贵的品质获得了人民的支 持。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个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 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 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 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 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 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 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 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 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大家。 “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 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第二天 ,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 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批评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 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 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