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3011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学校体育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学校体育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学校体育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学校体育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学课件(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体育学 讲授人:葛新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 思想演变n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学校体 育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 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学校体育的思 想的发展历程。n教学重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 特征和发展趋势、学校体育的思想的发 展历程。n教学难点:学校体育的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 革n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n(一)西周时期,“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 书、数,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具有体育 的性质。这个时期是“文武并重”的时期。n(二)封建社会,体育教育内容几乎中断,自汉武帝 采取“独尊儒术”的教育政策后,重文德而轻武勇的教 育思

2、想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占统治地位 。自隋唐开始实行科举考试制度,形成文武分途的, 宋代到清代,理学占统治地位,更加助长了文弱之风 。偏重德育、智育,无视体育,也没有劳动教育。n(三)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开办近代式的学 校,并开设体操科,社会上有了西方式的体育活动。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 概述n1903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n 1923 年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改为体育课 n 1940 年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n 1941 年创建延安大学体育系n19491957 新中国学校体育初创阶段n19581965 曲折发展阶段n19661976 严重破坏阶段n1977年至今 改

3、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历程n学校体育思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和时 代的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 形成的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或看法。如: 对学校体育的性质、地位、功能、目标 、规律等的认识。近代学校体育思想n军国民体育思想(清末1918)n自然主义体育思想(19191936)n国粹主义体育思想(民族主义体育思想 )(19371949)n建国后,全盘“苏化”,照搬前苏联社会 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现代学校体育思想n整体效益论(50、60年代)随着心理学知识的引进,多维体育观的转变, 体育的一元功能、多元功能的争论,最后确定 了多元功能论,生物、社会、心理三维体育观 的确立。n“体质论”

4、体育思想1979年扬州会议提出,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 增强学生体质,认为这是体育的真义。n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的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n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 体育指导及教育。其含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n一是指从生命开始至结束的一生中,学习与参 与体育,使终身体育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 真正成为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n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 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 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活动。n终身体育是由三维结构组成的完整体系 :其一,纵向结构终身体育由三个 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即婴幼儿体育阶 段,是终身体育的的起点期,对于

5、婴幼 儿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生命活动具 有重要影响;青少年体育阶段,是终身 体育的入门期、关键期,对于青少年生 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起保障和促进作用, 同时,也为成人体育奠定基础;中老年 体育阶段,是终身体育的扩展期,根据 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自主地从事体育 。n其二,横向结构终身体育由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的家庭体育、学校体育、 社区体育、企业体育构成,这其中既有 制度化、正规化的体育教学与指导,也 有非正规划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知 识讲座等学习体育的途径。n其三,价值结构通过制度化和非制 度化的体育,达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n终身体育习惯是人们经过长期体育实

6、践 巩固下来 的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行为特 征。n终身体育能力主要是指人们根据主客观 条件的变化,独立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 和体育娱乐的能力,以及对体育活动的 结果进行自我检测与评价的能力。n终身体育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对从事体育 活动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期望(即参与意 识)。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n学校体育与学生的身体发展n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n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学校体育与学生的身体发展n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 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 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 学校

7、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的作用n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 姿势n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n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 抵抗能力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的基本要求n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 体育活动n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 运动负荷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 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 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 状态。l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n 认识发展的特点n 感知n 注意n 思维u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n 情感n 意志u个性发展的特点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u促进智力与能

8、力的发展u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u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 u愉快、积极的情绪可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发挥人的潜力, 有利于人体健康; u而消极情绪可使人的心理失去平衡,反复出现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机体 病变。u有助于情感的发展u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u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学校体育与培养个性促进健康的关系: 个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 能力主要是指人的智力和技能。 气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脾气,是个人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 性、灵活性等心理特征的综合。 性格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定型化即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 方式。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

9、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性格。 三、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n 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n 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n 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 适应 n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的能力n适应及社会适应l适应原是指有机体改变其生理构造和功能以适应环境、图谋生存 的过程。l在社会学中,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 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化u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 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 的能力。u社会化,社会化是人类自身的一种过程,是人们通过

10、社 会互动形成人的社会属性 。u对社会来讲,社会化使社会生活得以延续,使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致 中断;对个体来讲是个人来到社会、学习社会生活经验,取得被社会 认可的地位,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资格”的人,即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 过程。u二者关系: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社会化程 度的高低。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社会化的 功能n在众多的教育手段中,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 的生物功能被看作是它特有的、主要的教育功 能,而在心理学方面、社会学方面的功能往往被 忽视了,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 深入,学校体育目标的单一生物观必将被生物、 心理、社会学三元观所替代。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功能n通过体育课、课

11、外体育活动的锻炼,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智力,促 使其自然性的发展和完善,为其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打下良好的生物物 质基础。n发展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n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的培养,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n学习掌握社会规范、培养良好的社会角色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 力的基本要求u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u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u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 能力u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n学校体育的结构n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n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n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目标n我国学校体育目

12、标的实现一.学校体育的结构n运动教育n健康教育n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u体育与健康课程u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u课余体育训练u课余体育竞赛运动教育u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健康行为、 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 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u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健康教育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n教育活动中的体育对于学生的体育不仅在运动场上进行,有效 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必须将对学生的体育、健康 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n家庭中的体育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 功能 u学校体育目标本质学校体育目标集中体现在人们

13、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 的编制、体育教学实施、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 、课余体育训练开展中的体育价值的理解,是学校体育 目的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化。n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n不同指向的方向性n激励进取的前瞻性n具有一定的曲折性二、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n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 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 、课余体育竞赛目标、课余体育竞赛目 标、课余体育训练目标 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n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 依据n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n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第三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 u学校体育的功能 u社会的需要u学生主体需要和不同学段学生身心

14、发展 的特征u客观条件的需要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人类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中所产生的效益和功能状况。研究学校体 育功能可以使我们加深对学校体育的理解,进一步 认识学校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大意 义。一些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具有健身、健心、娱乐、 教育、审美等多维功能,这些功能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既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能调节人的情感和满 足多层次需求。 学校体育具有本质功能和派生功能。学校体育的本 质功能是健身,主要表现在: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力; 调节人的心理;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本质功能在 不同领域中的运用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派生功能,

15、即指教育功能、教养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美育的功能、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功能。离开了体 育的本质功能,就没有派生功能。学校体育的功能所谓教养,是指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科学概念和 规律,并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技巧 。 体育过程的教养功能就是使受教育者懂得有关的体育的 知识、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技术。学校体育承担着向 下一代传递经过选择的体育文化,包括体育、卫生保 健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技能等。学校体育过程 又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要以一定的、系统的知识、技术 、技能武装学生,这是体育教学的教养目标。如果不考虑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则学校体育目 标的制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6、。除了要考虑学校体育学科本身的功能以外,还要 进一步考虑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另 外,人们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时,不仅仅是考虑学校 体育的功能,而且始终会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即会受 到自己体育价值观的左右。对学校体育功能的不同认 识,人们不同的体育价值追求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 响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设计、实施与评价。社会的需要n社会的需要主要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 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n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 要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 与德育、智育、密切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体魄健康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为 中国经济振兴做出贡献,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 育目标的基本依据。 学生主体需要和不同学段学生 身心发展的特征n学校体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身心发 展特点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生理、心 理依据,它反映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客观 规律和作为学校体育主体的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