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发展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化妆品发展简史(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化妆品发展简史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爱美之心乃是随着 人类的发展而进步的,人类的美容的修饰方法 可追溯到十分久远的年代。中国美容文化的历 史渊源流长。在远古文化宝库周口店,发现了 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同时,还发 现有许多装饰品,淡绿色的砾石、石珠、海钳 壳、青鱼眼上骨、鹿的犬齿等,中间均钻有小 孔,其外形相当精细和美观,说明生长在这片 土地上先祖们对美的崇尚。古代的农业社会一向自给自足,连化 妆品也不例外,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 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过煮沸、发酵、过 滤等步骤而制成。比较起来,古代妇女 没有今日女性幸运,她们没有现成的、 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是这并 不会减弱她
2、们打扮自己的意愿。诗经中有这么一句话:“自伯之 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鲽!” 意思是说,自从丈夫去了东方,妻子蓬 头散发,无心打扮,并非是没有保养品 ,而是丈夫不在,要打扮给谁看呢?可见 中国古代妇女修饰容颜的习惯起源悠久 。在祖国医学对美容方法的研究和使 用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 ,即有“纣烧铅作粉”(纣一商朝末代君主) 涂面美容的方法记载。在晋博物志 记载有称为“宫粉”的是用胡粉(碱式碳酸 铅)制成在皇家后妃用于面部剥脱皮肤专 用的美容用品。在后唐中华古今注中记载“三代 ,以铅为粉”,“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 成燕脂”用红兰花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 支),涂面作“桃花妆”
3、,用于美容的修饰 。但宋高承在事物纪原一书中又十 分肯定地说:“周文王时女人始傅铅粉, 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铅粉傅面,有较强的附着力,但若是 保管不当,容易硫化变黑,故古代较常 用的化妆用粉是米粉。米粉系以米粒研 碎后加入香料而成。“漆不厌墨,粉不厌 白”淮南子,显见漆是越黑越好,粉 是越白越美。以白粉涂在肌肤上,使洁 白柔嫩,表现青春美感,粉妆的目的便 在 此,因此,当时有“白妆”之称。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 于宫廷妇女,主要是为了供君主欣 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 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 逐渐流行。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 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 促使
4、化妆习俗的盛行。战国韩非子一显学中记载 了“故善毛,西施之类,无益吾面, 用脂泽粉黛,则位其初,脂以染唇 ,泽以染发,粉以敷面,黛以画眉 。”上述记述,证明2000多年前我国 已经应用了润发、护发、施脂以及 口红等一系列美容化妆术。中国古代妇女红妆的风尚最晚在秦汉 已经兴盛。至于战国时期出土的楚俑, 其脸部有敷粉、画眉及红妆的使用,显 见商、周时代,就已有妇女开始使用红 妆了。 大多数的史籍均记载最常用的胭脂原料 红蓝,并非源自汉民族,而是张骞出使西 域时带回中原的,在红蓝传入之前,中国妇女 以朱砂作为红妆的材料。为了使用、贮藏的便 利及美观,古代胭脂或凝作成膏瓣,或混染成 粉类,或制成花饼,
5、也有用汁液浸棉、丝、纸 的,在使用时,若是膏体状,只要挑一点点, 用水化开,抹在手心,再涂匀在脸上就可以了 。汉代妇女也喜好敷粉,并且在双颊 上涂抹朱粉,这可从汉代陶俑面部的装 饰清楚地看到。当时有个名叫伯的人, 就是以贩卖脂膏而富倾县邑的,可见当 时化妆品已经可以贩卖,而且化妆品的 使用也非常普通了。史籍记载,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汉武 帝时(大约是公元前138126年间),途经陕西 一带,该地有焉支山,盛产可作胭脂原料的植 物红蓝草,当时为匈奴属地,匈奴妇女都 用此物作红妆。当“焉之”这一词语随“红蓝”东 传人汉民族时,实际上含有双重意义:既是山 名,又是红蓝这一植物的代称,由于是胡语,
6、后来还形成多种写法,例如:南北朝时写作“ 燕支”;至隋唐又作“燕脂”;后人逐渐简写成“ 胭脂”。胭脂古代妇女的一种红色化妆品, 用来涂脸颊或双唇。以红蓝或苏木制成 ,隋唐以后也用石榴花代替。胭脂在脸 颊间的应用,早到战国,楚俑中即有发 现。六朝至唐宋应用更广泛。唐代妇女 面部的化妆工序可分七道:一敷铅粉, 二抹胭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 口脂,六描面靥,七帖花钿。唐宋汉中 一带专门向朝廷进贡胭脂。宋元有胭脂 铺。早期燕支制成后都必须经过阴干 ,使用时只要沾少许清水便可涂抹 。到了南北朝时代,才在燕支之中 加入牛髓、猪脂等物质,使燕支变 成一种润滑的脂膏。这也是后来“燕 支”写作“胭脂”的原
7、因之一。化妆用的脂膏,用以滋润头发使之 有光泽。古代称之“膏”。中国化妆品的 生产当首推南北朝。北魏贾思齐民要 术卷五载有作燕脂法、合香泽法、合 面脂(包括唇脂)法、作紫粉法、作米粉法 和作香粉法等多种化妆品的加工配制方 法。脂包括面脂和唇脂。面脂,宋人又 称“面油”。唇脂,唐人又称“口脂”。用 动物油或米麦等加工而成。涂在皮肤上 使之柔滑光洁。唇脂常为红色。唐代有 专门加工粉脂的机构。史记幸列传 :“古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 脂粉。”秦汉时期,美容化妆品、美容药 物等美容手段有所增进,美容理论 基本奠立。并开始了美容复方的外 用。秦朝时,“宫中悉红妆翠眉”这 是秦代继承了周末的传统,
8、重视面 部美容化妆的写照。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爱美之 风更盛。故宫博物馆藏有当时银制花鸟 粉合,非常精美,距今已一千多年,说 明当时不但实用粉,而且有了高级盛装 饰品的容器。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 鼎盛时代,皇宫中极为讲究使用金器, 金盒就是常用的金器之一。唐代贵族使 用的护肤化妆品丰富多彩,常用的有口 脂、面脂、手膏、香药等。两宋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各种书籍的 发表,其中记载了不少美容方剂,太平圣剂 方中包括了“治粉刺诸方”“治黑痣诸方”“治 疣目诸方”“治狐臭诸方令面光洁白诸方一 令生眉毛诸方”“治须发、秃落诸方”,如此众 多的祖国医学美容方剂,说明当代美容治疗已 达到相当发展阶段。史
9、载,南宋时,杭州已成 为化妆品生产重要基地。“杭粉,已久负脂 粉品牌的盛名。元代许国桢的御药院方收集大量的宋 、金元代的宫廷秘方,其中有180首目美容方 ,如“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乌云膏”“玉 容膏”等。其中所载“乌鬓借春散”可乌鬓黑发 ,“朱砂红丸子”除黑去皱、令面洁净白润。另 外,“冬瓜洗面药”等至今验之仍具有很好的美 容效果。其中还有像今天面膜一样的系列美容 ,先用“木者实散”洗面再度以“桃仁膏”涂敷面 部,最后再用“玉屑膏”涂贴护肤,这和今天的 去死皮、除皱及护肤的三联程序很相近。胰子乃古代的一种洗涤之用品。在制作“ 澡豆”的工艺基础上,于猪胰研磨过程中加入 砂糖,并以纯碱代替
10、豆粉,再加入熔融后的猪 油和香料等,均匀后,压制成球或块状即成。 其化学组成与今天的香皂近似。我国华北和东 北,主要使用胰子。清末北京一地有胰子店70 多家。新的肥皂工业兴起后,才逐渐取代了胰 子。直至本世纪50年代,北京门外还保留有和 香楼和花汉冲等老胰子店,其中和香楼开设于 明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又以皂角溶液等 制成的“香皂”,习惯上也称“胰子”。明清时期妇女一般崇尚秀美清丽的形象, 清朝妇女的眉式也像明朝妇女一样纤细弯曲, 这从清朝帝后图像及各种仕女图中可清楚看到 ,模样都是面庞秀美、弯曲细眉、细眼、薄小 嘴唇。虽然在当时一般人多崇尚秀美型的妆扮 ,不过到了清朝后期,大约是同治
11、、光绪时期 、一些特殊阶层妇女流行作满族盛装打扮,脸 部也作浓妆,即“面额涂脂粉,眉如重黛,两 颊圆点两饼胭脂”,到了这个时期,人们的审 美观点及妆扮形态有了很大的转变。尽管皇帝三令五申禁止满族妇女模 仿汉族妇女的服饰及妆扮,然而终究压 抑不了多数妇女争奇斗艳的心理。尤其 是慈嬉太后当权之后,在服饰、妆扮、 生活起居等方面,都极尽奢华之能事。20世纪初,在上海、云南、四川等地方出 现了一些专门生产雪花膏的小型化妆品厂。最 早创办的是扬州“谢魏春”化妆品作坊,创始于 1830年距今已有170年历史,是国内化妆品工 业的先驱。杭州市“孔风春”化妆品作坊创始于 1862年,距今有130年的历史。1898年千里行 在香港建厂,开始生产花露水,以后又在广州 、上海、营口建厂生产雪花膏。1911年中国化 学工业在上海建厂,即目前上海牙膏厂的前身 。80年代初,我国的化妆品消费人均1元左 右,销售额为两亿元人民币,90年代上升到人 均5元,销售额为40亿人民币。到了98年,人 均消费达到16元,销售额增加到280亿人民币 。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 度。目前正式注册的化妆品企业有3000多家, 如果将美容业包括在内,从业人员达到600万 人,到2000年销售额高达380多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