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1413478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4567891011雅安市 20172018 学年下期期末检测高中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1.B(3 分)【解析】从文章思路看,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的措施依次为本真性保护、衍生性生产、创意性发展,B 项是生态化保护的结果,犯了答非所问的错误。2.D(3 分)【解析】 “说明欠发达地区生态化保护应以创意性发展为优先”不准确,缩小了范围,原文表达是对所有地区适用,而不仅仅是“欠发达地区” 。论据是用来证明分论点的,这一段的分论点是首句。3.C(3 分)【解析】 “使用工业染料代替靛蓝”并不属于“衍生性保护”的范围。从原文中“与现代工

2、业染料相比,这种染料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生态性,是传统最为理想的环保染料”可以看出。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4.C(3 分)【解析】C 项“恼羞成怒”不当。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小说第三、四、五段儿子提到“创建文明单位,使用文明术语,提倡文明称谓”与父亲对文明的内涵理解体会不同,造成父子矛盾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情节结构)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小说通过对局长恼火、害臊、与父亲和解的描述,前后形成对比,表达了文明与尊老孝亲、不忘根本等传统道德并不冲突,而应该融通一体的主题。(主题) (5 分,情节结构分析 2 分,主题分析 3 分)6.答案一,不认可此种说法。小说标题

3、是“局长的乳名” ,结尾儿子和父亲共同认可的还是“粪蛋”这个乳名,如此相互呼应,圆融自然。 (结构手法)父亲对儿子是有歉意的,但是文化和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如果让父亲突然称呼儿子“红刚” ,会很突兀,不真实,不符合父亲的性格。 (人物性格)为了所谓深远,而违背真实的原则,是不合适的。何况小说的主旨,正在于表现文明与尊老孝亲,不忘根本等传统道德是融通一体的。(主旨)(6 分,每点 2 分,意思基本相同即可)答案二,认可此种说法。12小说结尾儿子自称“粪蛋”这个乳名,只是在乡亲压力下的暂时屈服和对生病的父亲感情上的迁就照顾,儿子并没有认可在公众场合叫乳名是文明的。(情节)父亲对儿子是有歉意的,

4、儿子的看望使他感到了温暖,这种情景下父亲称呼儿子“红刚” ,不突兀,很真实,符合父亲爱儿子更要面子的性格。(人物性格)父子之间相互让步,并不违背真实的原则。切合文明与尊老孝亲等传统道德融通一体的主旨,更蕴含着亲人之间“和为贵”的意蕴。(主旨)(6 分,每点 2 分,意思基本相同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7.A(3 分)【解析】钱穆只是认为自己持论的出发点是维新,而并非观点维新。8.A、C(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三项及以上不得分)【解析】B.“长期”概括不准确,应该是抗战前。其次强加因果。文中说“日本人全面侵华的枪声响起,钱穆终于爆发” ,日本人侵华未必是钱

5、穆认识到紧迫性的原因。D.理解有误。钱穆告诫弟子不要与今人比较的原因并非谦虚谨慎,而是“以古人为标准,自能高瞻远瞩” 。E.钱穆的深忧并不是自己被遗忘,而是“求新求变”让我们“无历史可讲” 。9.(1)不做“时代人物”的原因:钱穆认为,“求新求变”可能导致历史被遗忘,学术若不能有其独立存在、承先启后的价值便是伪学术;政治上的求新使得传统文化有被全盘否定的风险。(2)要做“传统人物”的原因:钱穆认为,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应对本国已往历史有温情与敬意;以古人为标准,能高瞻远瞩,成为领导社会、移风易俗的大师。(4 分,每个要点 1 分,意思相同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6、共 4 小题,19 分)10.B(3 分)【解析】本句注意,后几句说的是李姬的母亲,所以,第一处应为“母曰贞丽”,排除 A、C;第二处要注意的是“立尽”说的是“千金” ,排除 D。11.D(3 分)【解析】 “折桂”指及第。12.A(3 分)【解析】学士张溥和吏部夏允彝曾多次称赞她。但称赞的内容并非“风调皎爽不群” 。13.(1)李姬说:“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才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5 分,盍,叩,乃,屏各 1 分,句意 1 分)(2)蔡邕的学问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13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

7、不可抹杀掉的事实。(5 分,补、固、昵、掩各 1 分,句意 1 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11 分)14.B、D(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三项及以上不得分)【解析】B.“诗人的内心也因此而豁然开朗”理解错误。 “时时”二句既写出月的殷勤关切,又写出诗人饱经丧乱,常常夜不成寐、望月思归。D、诗歌有望月思乡和孤独寂寞之意,但“泪”不足以概括全诗基调,诗歌中也有因月色而喜之意。15. (1)尾联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由写月而写乌鹊,联想自然。 (2)乌鹊的形象暗喻诗人漂泊无处栖身,这与前面“万里瞿唐月”所承载的漂泊之意互为呼应。 (3)乌

8、鹊意象还寄寓抱负不得伸展及怀才不遇之意,写乌鹊宕开一层新意。(6 分,每点 2 分)(注:短歌行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句是曹操求贤之意,此句反用乌鹊飞落江边,表明无枝可依之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5 分)16.(1)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B(3 分)【解析】唇齿相依:形容关系非常密切,使用正确。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不能等同于“消失”,而句中所表现的的是消失的意思。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用来修饰“艺术瑰宝”明显不符合句意,使用有误。不可或缺:意思是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

9、,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此处使用正确。)差强人意:差:尚,略,还;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讲的是一件事情有很多不足,但还能令人接受。与句中前面是肯定,后面是否定所表现的语意不符。“千篇一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也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的意思。使用正确。18.A(3 分)【解析】B.主宾不搭配。 “改革”不是“奋斗目标” 。C.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或“因为” 。D.语序不当。应调整为支持者、参与者、贡献者。19.C(3 分)【解析】横线前后都是以“古村落”为主语,讨论的话题是“古村落”而不是“方法”,所以排除 A、B。保护古村落,重在“注

10、重对古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与扬弃”,应将此句放在后面,故选 C。20.爬山也存在不少隐患。对膝关节的损害更大。爬山的频率也要有所控制。 (6 分,每句 2 分,意思基本相同即可)14【解析】第句是全段的中心句,结合文意,可填入“爬山也存在不少隐患”或“爬山也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等。第句承上启下,是上文假设“如果提着或背着东西冲下来”会产生的后果,结合后文“就像拿锤子猛砸自己膝盖一样”,可推断“对膝关节的损害更大”或者“会对关节造成更大的损害” 。第句是最后几句的综述,结合下文,可填入“爬山的频率也应该有所控制”或“爬山也要适量” 。21.并不是多一些有为青年,中华民族就一定能顺利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

11、。并不是有了担当精神,就一定能在自己今后的人生中经受住风雨。(5 分,第句 2 分,第句 3 分)【解析】本题考查语段内部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联。第两处使用了“只要就”的关联词,表示必然因果,而纵观文段,这样的判断过于绝对。四、作文(60 分)22.【命题说明】本题由时事材料改编。材料涉及的十位顶尖人才放弃在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事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祖国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形成的“海归潮”的一个缩影。海归潮的背后是国家科学、教育、经济、政治多方面迅猛发展的必然。作文设计体现爱国主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等内容。【题目解读】本材料包含以下几个事件:邓魏巍请辞,袁军华回国,哈佛八大博士后回国。三个

12、材料之间互为印证,证明事件并非孤立事件。这背后一定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可以追问。“飞速发展的祖国,有着强大的磁力”指向的不是爱国主义而是基于祖国进步的自信。 “我怕再不回来就晚了!我不想当祖国发展的看客!”是对祖国发展前景的看好。而“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则的确指向的是爱国主义。因此家国情怀和个人发展是可以统一的。在立意之前,最好对材料进行细分解读。【立意参考】(1)顺应祖国需要,选择人生道路;(2)对祖国发展的自信(其中包含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等),支撑着人生选择;(3)顺应时代潮流,参与祖国建设与发展;(4)文化向心力是民族发展的动力。附: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全国新课标卷

13、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细则细则) ) 一、关于作文的一、关于作文的“分等评分分等评分”( (一一) )基础等级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内容项(20(20 分分) )的重点是题意、内容。的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15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表达项表达项(20(20 分分) )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

14、、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 (二二) )发展等级发展等级(20(20 分分) )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

15、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 “发展等级”可以给 1 到 2 分;确为抄袭的, “发展等级”不给分。 5 5.发展等级评分注意:发展等级评分注意: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 论据充足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精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二、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二、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 (一一)

16、 )扣分项评定扣分项评定 1.出现错别字,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2.标点符号出现 3 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3.不足字数者,每少 50 字扣 1 分;无标题扣 2 分。 (二)残篇评定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 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16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5.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6.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三、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三、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满分:满分:6060 分分) )一一 等等20-1620-16 分分二二 等等15-11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