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人教版(升级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_图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98880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新人教版(升级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6新人教版(升级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6新人教版(升级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6新人教版(升级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6新人教版(升级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新人教版(升级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新人教版(升级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_图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寓言二则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吕氏春秋列子 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 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 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 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 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 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 、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 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 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穿井得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慎

2、行 论 察传。“察”即细查明辨,“传”即传闻。自 学 检 测(一)看谁读得好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溉汲(gi j ) 杞(q)人 躇(ch)步 跐(c)蹈 舍(sh)然 中(zhng)伤 星宿(xi)( 二 )看谁说得对先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不求十分精确,只求 大致理解,不懂的词句 ,大家分析。自 学 检 测待 等到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要到 外面去打水浇田,(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 面(专门做这件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的顺接连词溉,浇灌。 汲水,从井里取水。代词,他告诉 得到、获得住等

3、到他家了挖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 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穿井得一人打水浇田挖掘、开凿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知道,听说, 这里 “使知道”听说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 “ 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代词,指丁家 人说的那句话 。传播得到,挖到,挖得这件事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 了这件事。这件事讲述被 。国都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如 无闻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向这件事 应答,回答 的在派遣得到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 到个面打水)

4、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 得到了一个人。” 使唤,指劳力得到, 挖到,挖得像这样,如此听取传闻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 知道。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 说话、念词 ,不要产生歧义等。 3.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 讹。【讹(),1. 错误。2.敲诈,欺骗。】(从有 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2)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

5、做到表达准确 、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 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从宋君的角度来看) (4)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义,又要躬身实践 。(从文本对待传闻的本意及引申角度来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读寓言 也似看出,需要多角度地解读。读了穿井得 一人,你悟到了哪些道理呢?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切忌道听途说。 (3)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 是否合乎情理。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

6、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 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 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穿井得人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指人也可指劳 动力)或把“得” 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 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 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 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 言。本文的写作手法。杞人忧天列子列子,相传战国郑 国人列御寇著。汉书 艺文志著录列子 八篇。列子的内容多为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 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 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

7、 事,如儿童辩日、 歧路亡羊、杞人 忧天、愚公移山 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 学遗产。自 学 检 测(一)看谁读得好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二 )看谁说得对先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不求十分精确,只求 大致理解,不懂的词句 ,大家分析。自 学 检 测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你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 处容身,以至于整天 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他所担心的事而担心,就去开导他罢 了聚积的气体亡,无,没有告知、开导停止、不再继续吃他依托、寄托就,说:“天不过是积聚的

8、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 气的。你一屈一伸(一举一动),一呼 一吸,整天 ”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 呢?”果真助词,表疑问语 气,相当于“吗”星星那那个人说:“天果真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 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晓者曰:“地积块耳“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坠落 伤害 指有光亮的物体 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即使 那奈 何 怎么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

9、罢了,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聚积的土块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四方都是“踩、踏” 的意思你行动,活动整天为何,为什么 它,指地同“释”解除,消除,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 很高兴。 1杞人“忧”什么? “忧”到什么程度?后来 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忧”天会塌,地会陷。(天地崩坠)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后来经过别人的开导,他才安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 没

10、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 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 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 、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不科学:日月星辰都是天体,都是物质, 不是光,如果真掉下来肯定会伤害人类。地壳也是 在运动的,地震、火山爆发就是实例。)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 样的比喻义? 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 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5.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杞人的形象?示例一:所谓“

11、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文中的杞人是一个毫无根据地瞎担心、患得患失、 胸无大志的人。示例二:他是一个敢于怀疑、勤于思考探究 的人。他仰望星空,却思接千载;他脚踏实地,而 视通万里。他敢于怀疑、勤于探究,却被嘲笑为“ 庸人自扰”,这是不公正的。示例三:他是一个居安思危、有超前意识的 人。面对浩渺未知的宇宙,杞人产生了天将崩、地 会坼的恐惧,这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更折 射出他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识。在科学知识匮乏的时 候,他就有了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识,何等可贵啊!探讨主旨1、“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2、联系你的生活,你认为杞人的担忧是可 笑的吗?谈谈你的看法。杞人忧天寓意是庸人自扰,毫无根

12、据的瞎担心 。现在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可笑,为那些不可能发生的灾祸而害怕以致安寝食 难安,徒然自扰。 不可笑,因为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 免会产生畏惧心理。 今天看来,杞人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看成傻子行为, 从新的宇宙观、从环保的观点看,还是有理由的。 3、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 ,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 意哪一种理解呢?“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 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 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 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 如李白的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

13、无事忧 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 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 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和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 力挽狂澜的决心和抱负。4.“杞人忧天”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 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 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的联系,防止 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 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 拔。人生应乐观豁达。知识拓展对于战国时的环境,杞 人尚且知道忧天,作为现实 环境中的你,面对我们今天 的环境和

14、污染,杞人的行为 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以小组 为单位,写一段现代版杞 人忧天的小短剧。要表达 出自己的观点。观点提示: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杞人忧天” 并非庸人自扰。当下大气污染严重,臭氧层遭到严 重破坏,全球气温升高,太阳黑子活动剧烈,影响 地球,如果人类对自身的命运没有深深的忧虑,那 么厄运也许会降临。做一个敢于怀疑、勤于思考、 居安思危的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杞人忧天起因:杞人担心天地崩坠 经过:有人去开导他 结果:杞人恍然大悟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本国的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身亡所寄古义: 无,没有今义: 死亡,灭亡代词 ,这件事助词,可不译助词,的听到使知道 名词,传闻 代词,表指示,那代词,它,指丁氏之闻其其人舍然大喜代词,它,指“地”舍,同“释”,解除,消除1、倒装句: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状语后置句) (2)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状语后置句) 2、省略句: (1)常一人居外。 (省略“于”,相当于“在”) (2)告人曰 (省略主语,“丁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