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1398473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H http:/ 四、无条件的显、潜意识思维 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 一、意识的定义当代著名思想家丹尼特(D.C.Dennett)认为,“人类 的意识大概是最后一个难解的谜。对意识,我们至今如 坠五里云雾中,时至今日,意识是唯一常常使最睿智的思想 家张口结舌、思维混乱的论题。”在人类已建立的众多概念 与范畴体系中,意识是最为混乱的概念之一。在威廉卡尔文的大脑如何思维一书中,就列出了对意识的八种不同理解;在弗朗西斯克里克的惊人的假说-灵魂的 科学探索中也介绍了三种基于“黑箱”方法的对意识的 界定。国内心理学界与哲学界关于

2、意识问题也发生过热烈的 争论。综观国内外多年来在意识问题上的讨论,至今仍是众 说纷纭,未能对意识的本质或定义得出一致的认识。 一、意识的定义1、是一种自我感觉,例如处于内疚状态;2、是能思想、有意愿或有感知觉的标志;3、能感知、能理解或是在一定程度上能调控自己的思维 ;4、在睡眠或昏迷状态下受到抑制的一种心智机能;5、意识表现为经过深思熟虑以后的措施或行为;6、意识的含义与“注意”或“考虑”相近;7、意识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关注或兴趣;8、意识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或明确的想法为标志。在威廉卡尔文的大脑如何思维一书中,对意识的八种不同理解:一、意识的定义1、并非大脑的全部活动都直接与意识有关;2、意识

3、过程有“注意”和“短时记忆”的参与;3、意识中的信息既能进入长时情景记忆,也能进入运动神经系统以便控制随意运动。在弗朗西斯克里克的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 一书中基于“黑箱”方法的对意识的三种界定 :一、意识的定义1希尔斯特的意识定义 威廉希尔斯特(William Hirst)在其颇有影响的论文意识的认知层面中,把意识定义为: “人们对心理对象(如知觉、表象、或感受)的觉 知”。 希尔斯特在用觉知这个词时,其含义包括能够用言语报告这种觉知。他认为“人们不仅能觉知 到感觉、表象和感受,同时也能觉知到他们正在体 验到它。他们知道他们自己正在看、正在想象和正 在感受。任何意识活动都包括对外部世界和心

4、理表 象的觉知,还包括自我意识。” 一、意识的定义2伐伯的意识定义 伐伯(I.B.Farber)等人在其意识与神经科学-哲学与理论问题 一文中,从三个层次讨论了意识概念:第一个层次是“意识觉察” 包括感觉觉察、概括性觉察、元认知觉察 和有意识回忆等四种。第二个层次是“较高级的官能” 不仅能被动地感知和觉察信息,还具 有注意、推理和自我控制等较高级的官能(即还具有能动作用)。第三个层次是“意识状态” 可理解为一个人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伐伯的前两个层次对意识给出的定义是颇有启发性的,但第三层次却缺乏实质性内容。一、意识的定义3国内心理学界和哲学界关于意识的定义 国内学术界对于意识的主要分歧点是:意

5、识是仅指人类的认识活动, 还是包括其它的心理活动。例如,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就认为,“意识是指 人的认识活动而言,也就是人的认识活动。”而另一位心理学家胡寄南则 认为:“一个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 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心理活动。”尽管有这些分歧,总的说来, 和国外相比,取得共识部分要更多一些。关于“意识是认知、情感和意志 三者统一”的观点,得到目前国内学术界较广泛的支持。不仅在心理学界 而且在哲学界也有不少人持这种观点。 “知”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知 识性与理性的追求,它与认知(或认识)的内涵是一致的;“情”指情感 ,即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它表现为热爱、

6、仇恨、向往、遗憾、 满意、不满以及对自身喜、怒、哀、乐等的心理体验、心理活动;“意” 指意志,即人类力图把理想或目标变成行动的决心与毅力。意识作为知、 情、意三者的结晶并不等于认知或认识过程,也不同于一般的心理,而是 高度理性化的心理。 一、意识的定义4 国内和国外关于意识定义(或意识本质) 的主要分歧(1)国内把意识等同于意识的对象(把意识视同认知过程或是知 、情、意三者的统一),而国外则把意识看作是对感知、想象、 回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觉察或觉知(希尔斯特的定义和伐伯的 第一层次定义是大体一致的),更高层次的意识则不仅对这类心 理过程作出被动的反应(觉察或觉知),还包括对这些心理过程 的能

7、动作用,即要起控制或调节作用。(2)国内的意识定义除了认知还包括情感和意志(尽管有些学者 不同意这种看法,但不是主流),国外的意识定义(包括第二层 次的定义)则只涉及认知范畴。 一、意识的定义5意识的科学定义 总结和吸收国内外两方面的经验,可以提出比较科学的意识定义如下:“意识是指大脑对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的觉察、 调节或控制。”其中,认知过程具体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想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心理操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 “空间结构思维”和“ 时间逻辑思维”这两大思维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上述意识定义转换为 下面的更为明确的表述形式:“狭义地说,意识是指大脑对空间结构思

8、维(包括形象思 维和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的觉察、调节或控制;广义地说,这种觉察、调节或控制的对象还可包括情感和意志等 心理过程。”二、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判别方法 1、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判别标志工作记忆的内容既然意识是人脑对时间逻辑思维和空间结构思维的觉察、调节或控制。要判断是否有意识产生,至少要能“觉察”出思维过程。任何思维过程都离不开四个要素:思维加工材料、思维加工方式、思维加工缓存 区和思维加工机制。换言之,只要缺少其中任一要素,思维过程都将因 难以进行而不能被觉察出来。因此,如果只是要判别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即仅 局限于觉察思维过程的话,问题就简单得多,因为要觉察出某种思维过程, 并不需要去

9、仔细分析四个要素中的每一个要素,只要抓住其中一个最简单又与觉察直接相关的要素就行了这个要素就是“工作记忆” 。这是因为,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不同,工作记忆中的内容并不长期保留,它只起缓 冲存储器作用:在思维加工过程中暂存加工对象和加工结果,加工完成后, 其中内容就会很快消失。因此,我们不必考虑思维加工的方式、机制,也不 必管思维加工的对象,只需考虑工作记忆中是否有内容,以及工作记忆持续 时间的长短就可以觉察出是否有思维过程发生。 二、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判别方法 2、工作记忆的分类思维过程涉及两类不同的工作记忆:一类用于存储言语材料(概念 ),采用言语类编码;另一类用于储存视觉或空间材料,采用表象编

10、码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仅概念和表象有各自不同的工作记忆,而且表 象本身也有两种不同的工作记忆。这是因为,事物的表象有两种:一种是表征事物的基本属性,用于对事物进行识别的表象,一般就称为“属 性表象”或“客体表象”;另一种是用于反映事物空间结构关系的表象,一般称之为“空间表象”或“关系表象”。空间表象不包含 客体内容的信息,只包含确定客体空间位置或空间结构关系所需的特征 信息。这样,我们就有三种不同的工作记忆:存储言语材料的工作记忆适用于时间逻辑思维;存储客体表象的工作记忆适用于以客体表象作为加工对象的空间 结构思维,即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存储空间表象的工作记忆适用于以空间表象作为加工对象的

11、空间 结构思维,即通常所说的直觉思维; 二、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判别方法 3、言语工作记忆的定位根据目前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布朗大学的布隆斯腾( S.E.Blumstein)指出,言语功能并不是定位在一个狭小的区域 上,按传统观念,言语功能只涉及左脑的布洛卡(Broca)区和 沃尼科(Wernicke)区,而是广泛地分布于左脑外侧裂周围区 域上,并向额叶前部和后部延伸,包括布洛卡区、紧邻脸运动 皮层的下额叶和左侧中央前回(但不包括额极和枕极)。其中 布洛卡区受损将影响言语表达功能,沃尼科区受损将影响言语 理解功能。但是和言语理解与表达有关的加工机制并不仅仅限 于这两个区。用于暂存言语材料的工作记忆

12、一般都认为是在“ 左前额叶”,但具体是在左前额叶中的哪一部位,目前尚未精 确定位。据皮特瑞兹(Petrides)等人的意见,倾向于在左前 额叶的布洛德曼6区。 二、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判别方法 4、客体工作记忆的定位1993年密什根大学心理系的钟尼兹(J.Jonides)等人运用当代研究脑科学的 最先进测量技术之一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 PET技术 ),对客体表象与空 间表象的生成过程作了深入研究,得到了关于这两种表象生成机制与工作记忆定 位的、富有价值的成果。由于PET是通过发射正电子的同位素作为标记物,将其 引入脑内某一局部区域参与已知的生化代谢过程,然后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将标记物参与代

13、谢过程的代谢率以立体成象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具有定位准确、 对大脑无损伤,适合于大量被试进行测试的优点。钟尼兹等人的测试结果如下:客体表象的生成与加工机制在大脑左半球的颞下回(集中于布洛德曼 37区,立体定向坐标为:48,-58,-11)、左半球的顶叶(集中于布洛 德曼40区,立体定向坐标为:35,-42,34)和右半球的扣带回前部(集 中于布洛德曼32区,立体定向坐标为:-1,14,43);客体工作记忆则 在左半球的前额叶皮层(集中于布洛德曼6区,立体定向坐标为:39,3 ,29)。二、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判别方法 5、空间工作记忆的定位空间表象的生成与加工机制在大脑右半球的枕叶(集中于布洛德曼1

14、9区 ,立体定向坐标为:-30,-76,31)顶叶后部(集中于布洛德曼40区,立体 定向坐标为:-42,-40,36)和运动前区(集中于布洛德曼6区,立体定向 坐标为:-34,-1,45);空间工作记忆则在右半球的前额叶皮层(集中于 布洛德曼47区,立体定向坐标为:-35,19,-2)。应当说明的是,在上述各组测试结果中,当某一半球有显著激活时,另一半球的 相应位置也有激活,只是这种激活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标准而已。上述结果表明,与客体(属性)表象识别有关的视觉信息加工机制(形象思维)主要在左半球(只有“扣带回前部”不在左半球),客体工作记忆也在左半球;与空间 (关系)表象有关的视觉信息加工机

15、制(直觉思维),包括空间工作记忆内在,全都 在右半球。 三、显意识思维与潜意识思维的划分标准 1显意识与时间逻辑思维 时间逻辑思维是建立在语言符号序列的基础上,所以具有顺 序性、持续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运用基于语言符号的概念来 进行判断、推理时,只能按照词语符号出现的先后顺序一步一步 地操作,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尤其是在分析处理事物之间的复杂 关系时更为突出。总之,在逻辑思维情况下,其工作记忆的持续 时间是较长的,加上是按线性、顺序方式工作,每一步骤都很清 楚、明确。因此这种思维过程很易于觉察,而且还可以由思维主 体将思维过程的每一步骤用言语表述出来-使内隐的心理操作 过程变成外显的言语活动。

16、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通常把时间逻辑 思维称为“显意识思维”。换言之,显意识思维是指其过程不仅 能被觉察还能用言语加以描述的思维;反之,其过程若不能被觉察或不能用言语加以描述的思维皆属潜意识思维 三、显意识思维与潜意识思维的划分标准 显、潜意识与形象思维空间结构思维的材料是表象,表象又分事物属性表象和空间表象两种。对于事物属性 表象的加工,通常是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想象等方法。每一方法的具体操 作过程和用言语概念作思维材料的逻辑思维过程虽然不同,但有类似之处都有较明确 的步骤。但是由于在空间结构思维的场合,是以完整的表象作为思维加工单位,因而在这 种场合,尽管在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想象等过程中,也是按顺序一步一 步操作,但由于加工单元少,步骤较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