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常识教学的目标设置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39190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常识教学的目标设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常识教学的目标设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常识教学的目标设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常识教学的目标设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常识教学的目标设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常识教学的目标设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常识教学的目标设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常识教学的目标设置常识教学的目标设置一、整体思考,明确目标 生物知识的教学,作为常识学科教学系 统的一部分,必然与其它知识的教学相 联系。如环境方面的知识、 观察、比 较、概括、分析等能力的培养等都是互 相影响的,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同时在生物知识内部也 存在着分工合 作。 如关于饲养动物方面,有第一册家养 动物 ,第三册养鱼 ,第四册饲养 小动物 ,第六册养兔 等内容。这 些内容在热爱生命,爱护小动物,培养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当然相通,然 而在其余的内容上 却各有分工:第一 册家养动物主要是让学生笼统了解 有哪些家养动物;第三册养鱼则是 在除了让学生 初步学会养鱼外,还要 让学生

2、对鱼的运动,鱼的外部形态有一 个大致的了解,为以后形成“鱼”的概念 作准备 ;第四册饲养小动物则除2了能力训练外,还要让学生对蚕的一生 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为以后教学“昆 虫 ”、 “完全变态”等概念作准备;第六 册养兔则是要让学生对哺乳动物的 外部形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 日后 教学“哺乳动物”的概念作准备。可见其 倾向性各不相同。 又如,关于植物的结构、功能方面,第 一册家乡的树 、第二册春天的花 、 夏天的瓜 、第三册 秋天的果实 , 第四册木质茎和草质茎 ,分别引导 学生初步认识了植物的叶、花、果实、 茎等内容。但 系统地看整个小学阶段 的内容,会发现真正要求学生了解植物 的构造和功能

3、的,是在第七册(根、茎、 果实) 和第八册(叶、花、种子) 。这 样也就可以确定低年级对植物各器官的 认识,应该只要求表面、直观地了解一 下,形成初步的概念,知道一些简单的 的知识,能为以后相关内容的教学作一 些知识和技能上的初步铺垫即可 。我 在制定木质茎和草质茎的相关教学3目标时,为了给第七册植物茎教学 作准备,曾确定“能区分木 质茎和草质 茎,并初步注意到茎的多样性”这一目 标,在准备这一课的材料时,把直立茎、 匍匐茎、攀援茎各 种形态的茎都作了 准备。课堂上学生在探究、探讨时,我 又提了一下,希望学生能简单地注意一 下茎的不同形 态。结果却导致很多学 生开始猜测我的意图,不敢大胆讨论,

4、 并且逐渐偏离原先的教学目标。这是因 为学生遇 到了超越他们能力的问题, 分散了注意力,也干扰了他们的思维, 所准备的材料也相应失去了典型性。 综上所述,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有整 体意识,各内容间互相协调、分工合作, 仔细分析每个具体内容在 整个系统中 的地位、作用,避免提出过高、过低或 者重复乃至矛盾的要求,是取得最佳教 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二、普遍联系,互相协调 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积 累,能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培养。因4此,常识教学内容必然存在 着一种纵 向的联系。如在上例中,第一、二、三、 四册关于植物器官方面的内容,与第七、 八册的内容认识对 象相同,可以认为 是为第七、

5、八册内容打基础的,同时相 应第七、八册内容又是前面内容的提高、 深化。这就 是一种纵向的联系。 另一方面是横向的联系,由于教学的对 象,也就是学习的主体是同一的,因此, 学生在学习一些相对并列 的内容时, 其能力的发展必然会互相影响,并进一 步影响这些内容的学习。如第七册中动 物方面的昆虫 、 软体动物 、 鱼 、 爬行动物和植物方面的植物的 根 、 植物的茎 、 植物的果实 ,都 要求 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深入的讨 论,得出它们的基本特征或通过实验, 验证它们的功能,因此,它们之间的联 系也是非常紧密的。在引导学生“探究” 时,也要注意这一点,可以逐步地增加 学生的主动程度。 我在教学这些内

6、容时,在完成认知目标5的同时,针对这些横向联系,在技能目 标中加入了要求学生归纳出 自己的观 察、概括的方法(但并不强求一律) , 这样学生经过两课内容的探究、研讨后, 初步养成了随时概括 自己学习方法的 习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外部联系主要反映教学内容与自然界的 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教师设置 教学目标时,应尽可能结合 本地区的 优势、特点,提供实在的事物,供学生 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不应强求学 生掌握那些脱离学生实 际的东西,而 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是指尽管其它学科与 常识科的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有所不 同,但其知识、能 力、情感方面还是 有所联系,如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推理能 力,

7、一丝不苟的态度;语文中的语言文 字,甚至一些 具体内容,如第十一册 冬眠一课中涉及的刺猬的生活习性, 冬眠的概念,刨根究底的态度,以及热 爱生命 的思想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 直接的联系。在组织“探究研讨”时,6其目标的高度也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综上所述,常识作为一个系统,其联系 是广泛的,不但内部联系错综复杂,外 部联系也千丝万缕,制定其 教学目标 时,充分考虑到这方方面面的联系,才 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能使学生获得最 大发展的教学目标,以 取得最佳教学 效果。 三、动态平衡,不断修正 小学生所形成的概念,所具有的能力是 不断发展的。比如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昆虫”这个概念的形成, 在第二册

8、周围的小动物中,小学生仅仅能通 过观察知道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包括一种和小鱼、小老 鼠不同的“虫子” ;第四册会飞的动物中,开始发现 这些“虫子”的翅膀和鸟的翅膀不同,而 且也会在潜 意识里注意到这种“虫子” 的身体也和鸟类不同,但还不能表述出 来;第五册的蚯蚓 、 瓢虫和蜻蜓 、蜘蛛三课后,知道了“虫子”也分 好几类,其中一类是六条腿的;而他们7的观察能力从学习第六册的蝴 蝶和 蛾开始发生了质的飞跃,能通过仔细 的观察找出蝴蝶和蛾的一些细微的差别, 并能概括出相同点;到七 册昆虫 这一课后, “昆虫”概念形成是一个从无 到有的发展过程,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 学生的观察、概 括能力同时也

9、得到了 极大的发展。 另一方面,系统与外界的联系虽然可以 表现为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这种稳定状 态同样不是静态的,而是一 种动态的 平衡,如周围的小动物的种类、数量, 生物的生存环境、自然环境等都发生着 或大或小的变化,在每 一段时间内, 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污染等, 必须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相应调整教学 目标,使目标与环 境达到平衡。 比如,我在农村小学第一次教两栖动 物一课时,确定的目标主要是认识两 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初步了 解青蛙、 蟾蜍等与人类的关系等。根据这个目标 和农村实际,我采用看标本、看实物、8然后组织学生研讨的方 式,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几年后,由于环境污染,人 类捕捉等原

10、因,农村青蛙、蟾蜍的数量 大为减少。根据这 一现象,我有意识 地在教学目标中加入环境保护的内容。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进行 环保教育,我 先带领学生去田间捕捉 青蛙,让学生通过与前几年的现象比较,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的严 重性, 然后是养青蛙,观察青蛙的生 长过程,生活习性,完成教学目标。接 着,是放青蛙,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一 次 爱护生命、关心环境意识的洗礼。 最后又发动学生写倡议书,号召大家都 来保护青蛙。这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较 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充分 注意到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变化,外 部相关的变化等因素,并相 应地作出 调整,不断修正,切

11、不可一劳永逸,以 不变应万变,方能使学生适应现代生活, 不致落伍。 9四、有序发展,遵循规律 常识教学作为一系统,它的联系并非杂 乱无章,而是一个有序的结构。这个有 序性同样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常识 教学内容安排的有序性,二是学生能力 发展的有序性,以生物知识为例: 第一学年 内容:了解常见植物,观察茎、叶、 花、果实或种子的显著特征。了解常见 的动物,观察动物的体形和 活动。 能力:具有初步的观察、表述能力, 能说出某一具体事物外在的、显著的特 征。 第二学年 内容:了解常见植物,观察、比较不 同种类的植物,观察不同环境中生活的 植物,注意到植物的多样性 。了解常 见的动物,观察、比较不同

12、种类的动物, 观察、比较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注 意到动物的多样性。 知道动、植物都 是生物,能区分一般的生物和非生物。 能力:观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能较10全面地说出某一种事物的外在、显著的 特征,并初步具有比较能力 。对两种 具体事物之间的特定方面进行比较,并 说出不同点。 第三学年 内容: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了 解动、植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能力:观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能较 全面地说出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并能 从动物、植物的结构中联系 生活实际, 说出该生物的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性。比 较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不但能较全面地 比较出具体事物间的 不同点,而且能 初步概括出具体事物间的一些显著

13、的相 同点。 第四学年 内容:了解家乡的植物、家乡的栽培 植物、家乡的野生植物。了解植物的构 造和功能植物的器官根 、茎、叶、 花、果实、种子的主要构造和功能。了 解家乡的动物家乡的饲养动物,家 乡的野生动物。了解 各类动物的主要11特征哺乳动物,鸟、爬行动物、两 栖动物、鱼、昆虫、节肢动物和软体动 物。了解动物的 构造和功能动物 的运动,动物的摄食,动物的自我保护。能力:观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不仅 知道具体事物的外部特征,还初步学会 用实验的方法探索事物的结 构和功能, 初步学会根据生物的结构推想出它的生 活环境或生活习性。 概括能力的发展,能概括出某一类事物 的共同特征。能进行初步的考察、

14、调查 工作。 第五学年 内容:了解植物生长跟水、空气、光、 温度之间的关系;动物生活跟水、空气、 食物、光、温度的关系 ;动、植物生 长的基本条件;比较生活在不同环境中 的植物和动物;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和生物对环境的适 应。认识生物对环 境的影响,知道植树造林和种草的好处。 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知道生物12间的食物联 系,知道一些生物群落和 生态平衡的知识。 能力:能突破空间限制,分析事物之 间的联系,并初步学会从事物现象间的 联系中找到客观规律;并能 初步学会 根据这些客观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判断某些行为的对错。 第六学年 内容:了解一些动、植物的生长和繁 殖情况,知道一些生物进化的知识。 能力:能突破时间限制,根据所提供 的典型材料,总结出一些浅显的客观规 律。 由上可见,小学常识教学内容的编排是 有序的,认知范围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 逐步拓宽开去的,认识的 程度是逐渐 加深的;小学生能力的发展也是有序的, 通过系统训练逐步得以提高的,目标确 定也必须依据有序 性这一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