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实践活动报告_1.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368325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实践活动报告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春节实践活动报告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春节实践活动报告_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春节实践活动报告_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春节实践活动报告_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节实践活动报告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实践活动报告_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节实践活动报告春节实践活动报告春节实践活动报告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时通过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的,通过对我的朋友、同学、家人,以及住在同一小区的居民的问卷填写或者口头述说而进行综合进行的。对于现代百姓对于春节的感受和思考,通过亲到身感受而得的结果。从金钱、交通、饮食等方面来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调查,还从学生、非学生这两个方面的着手,得出人们是否感受到春节在人们心中的认识,包括传承弘扬中华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等方面,其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良好的教育意义。二、调查方法及调查问卷说明:1.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一部分运用网络将问卷传给其他人来完成,一部分是通过打印出来,现场答题,剩下的是口头问答来完成的

2、。2. 调查问卷情况说明:问卷中包含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方式,一共 10 道题目。内容包括:生活各个方面。3. 调查报告样板:见最后一页。4. 调查时间:20xx 年 1 月 10 日-20xx 年 2 月 12 日5. 调查对象:城市普通大众(不分男女)6. 调查数量:40 人左右三、问卷的单题统计及分析1. 过春节回家与父母团聚的情况对于学生几乎每年都在家和父母一起过春节,因为还没有自己成家立业等方面原因。但是成家了的人们少部分是每年回家陪父母一起过年,占 40%;隔一、二年回一次的占 55%;隔几年或者更多年的占 5%。2. 不太愿意回老家过春节的原因春节时中华民族最大的一个全民节日,春运

3、每年都很紧张,今年更是,很多人因为买不到票,或者觉得太疲劳,放弃回家过年,这部分的人占 10%;认为过年开支过多,经济上比较困难,就没有回家过年,这部分占 40%;因为工作不能脱身的其他方面不能回家的占 50%,这是大概情况。3. 回老家过春节金钱开支情况在过春节期间,对于学生没有太大的开支,占 30%;对于已成家的人开支很大,在生活各方面都花费很多,饮食占很大部分。开支在几千元占 40%,上万元的开支占 30%。春节确实是消费的黄金时段。4. 过春节是否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情况很多人在最近几年都在抱怨春晚太枯燥、乏味,与此同时,其他电视台很多咋春节期间有很多联欢晚会或者其他吸引人的节目, ,喜

4、欢看春晚的人数骤减。其中,每年都会全程观看的占 30%;会看,但不一定看完整占 45%;一般不看占 25%。5. 关于过春节贴春联习俗的情况作为古代传承下来的春节习俗之一,贴春联很凸显年味,很多人过春节都要买精美的对联贴在自己门旁。每年都贴占 60%;会贴,但不是每年都贴占 30%;一般不贴占10%。6. 关于过春节放鞭炮、礼花的情况鞭炮和礼花在过春节作为渲染气氛和表达喜悦之情,都是很好的方式,由于在城市限定鞭炮燃放地点等方面,并不是每家都要放。每年都放占 50%;偶尔放占 40%;一般都没放占 10%。7. 关于通过哪种方式过春节的情况春节,是个吉祥和美好的象征,在过春节期间,人们在匆忙的一

5、年中暂时停下脚步,对前一年的总结和感悟,以及对新一年的希望和祝愿。人们很多愿意去寺庙烧香拜佛,占 70%;进行打牌等各种娱乐活动占 60%;游览名胜风景占 30%;其他活动的占 10%。8. 对于对春节的文化气息感觉情况现代因为经济发展很快,人们不得不把时间用在工作上为在社会中立足,对于一些文化方面的习俗某种程度淡忘,感觉气息渐浓占 10%;气息渐淡占 85%;没什么感觉占5%。9. 对于传统节日传承的情况对于传承传统节日的情况,不太乐观。觉得传承地很好的占 5%;不是很好,还过得去占 20%:很不好占 75%。10. 对于传承传统节日的必要性的情况对于传承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很多人都能体会到,

6、觉得很重要的占 90%;一般重要占 10%;不太重要的几乎没有。四、调查问题的综合分析以上均为对于调查的数据统计、整理及分析,对调查问卷行详细论述。1. 春节期间交通问题春节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个大节日。人们的习惯,总想在假期回家或出门探亲。因此,春节期间的旅行问题就成为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了。根据近几年的资料统计,春节前后的一个月,全国铁路的旅客比平常增加 30%,长江航线和宁波以北海上航线的旅客比平常增加 20%至 35%,全国公路的旅客比平常增加 40%至50%。特别是去年春节过后,旅客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持续上升,出现了旅客运输的拥挤状况。去年 11 月份铁路的旅客数量,就比去年春节前后

7、的一个月增加了四百多万人。春节前十天铁路平均每天运送一百三十万至一百四十万人。大城市、新工业区旅客数量更多。最近北京市调查了二百一十六个高等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和普通中学,六十五个机关,四十二个建筑工地,六十二个大商店,在今年春节前十天需要搭火车回家的,平均每天将达四万八千人,比平常的旅客数量增加四倍。要把这么多的旅客,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运送到他们的家里去过春节,节后再把他们运回工作岗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春运期间车票供不应求造成车票价格上涨,符合市场价值规律,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人却借此大发其财,所谓的黄牛党,他们通过其特殊的社会关系,或者通过雇佣大量人员打电话,排队等方式一次性取得大量车票

8、,囤积居奇,高价出售,从而加剧了春运矛盾。在春运期间,车站的附近总有这些人神神秘秘的拉住过往的行人,问其要不要票,他们利用乘客急于回家的心理高价兜售,而乘客却也不得已接受。在笔者与周围要回家的民工聊天时,笔者了解到,他们为了能早日回家过年,许多人是转了几天没买到票的儿从黄牛那里高价买到票的,虽然贵了很多,但他们说,买到票就不错了,贵点总比没有的好,回家,再苦再累,心也是甜的看到他们疲惫的面庞,真希望他们一下子就可以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春运是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事关公共利益,更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笔者想说的就是有关部门应该多一些公平理念,多一些民生关怀,让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们,尽快告

9、别有家难回的痛苦与不安。2. 春节消费问题春节还没开始,家里就忙着买年货,一回家就看见一大堆各种各样的食品。其中,食品消费占的比重最大,基本上占了 45%。由此可见,对于春节人们还是比较传统的。劳动了一年,人们都希望在年尾时好好享受一下犒劳犒劳自己,大部分认为,在年尾时就应该吃好。从食品消费中看,零食方面的东西少了,水果类的东西多了,最多的就是吃的肉和蔬菜,这部分支出又占了食品消费支出的 30%。在我们家里,春节走访亲戚,给小孩压岁钱,占了春节费用支出的第二位。占消费总额的 30%。今天这家,明天那家,不知不觉,钱就出去了。而且春节走亲戚,也得送礼,也得花钱。别人家里有小孩的,压岁钱也时免不了

10、的。从某些方面看,春节走亲戚,送礼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亲戚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加深了感情.这样的消费也时值得的.但是,另一方面看,春节走亲戚,有时只成了一种纯粹的社交,时一种生存的手段。这大家认为“送礼”往往会让人在人情往来上有点累,这“累”需要精力的付出,更需要人民币的“支持” 。 这是一个弊端。现在的人越来越懂的玩,过年更是该放松的时候,于是娱乐消费的比列便直线上升,大人们就爱打打麻将什么的,青年们也喜欢三五成群到处去玩例如 ktv,逛街等,小孩们则喜欢买些零食吃和小东西玩。我们家的娱乐消费占了总消费的 15%,也算合理。3. 春节习俗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

11、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至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在大年三十晚上的 0 时整放鞭炮也是一种特殊的习俗,它寓意着“辞旧岁,迎新春“.对于迎接新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守岁“这么说吧,“守岁“其实就是指从大年三十到初一期间不睡觉.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是玩的最好时间.当然

12、这也不是尽然的,有些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也会和着年轻人们一起闹新年呢!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

13、”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 “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

14、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4. 传统节日的传承问题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湮没了平常日子与节假日的区别,我们已经不必等到过年添新衣、过年宰牛羊,天天都是好日子,天天都像过新年,真正到了年根儿底下, “年味儿”反而淡了。“年味儿” 、 “节味儿”越来越淡,不但过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甚至人们内心曾经拥有过的那种憧憬与期盼也无从捡拾了。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和圣诞节等洋节日渐盛行,而且大有将我们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取而代之之势。许多青年对过圣诞节、情人节乐此不疲,而对中国节日,除了熟悉的“春节” 、 “元宵” 、 “中秋”等节日外,对“端午” 、 “七夕” 、 “重阳”等传统节日知

15、之甚少,能记得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就算是有心人了。而对其中的节日文化似乎一概不知。如今,传统节日的舞台上最活跃的、最能充分发挥节日文化功能的当属商家了,但大多是只求热闹,只问经济,只看效益。商场“血拼” ,饭店折扣,来就有奖,买就赠送,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却少有人问津。很少有人在节日气氛上、文化品位上、精神享受上做文章,更很少有人在传承和发展、发扬和丰富上下功夫。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喝玩乐”的假日,那份美好的节庆记忆在逐渐消失。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传承与建设同样重要。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追求更高生活品位和

16、多样化的精神愉悦方式的今天,传统节日也应随时代不断发展,吐故纳新,赋予传统节日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让我们的节日也时尚起来,年轻起来,丰富和创新庆祝活动的形式,真正成为中国人越过越新的节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衔接。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民族在世界上得以存在,得以和其他民族相区别,就在于她日积月累所形成的独有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正是她几千年岁月的沉积而形成的中国固有的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年轻人应重新去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春节实践活动报告 研究小组成员:周 楠(组长) 陆佳柔(副组长) 王佳睿 王诗雨 毛忠洁 黄煜 殷子妍一、课题引入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