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程改革 浅谈注重中职教学改革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35764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课程改革 浅谈注重中职教学改革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课程改革 浅谈注重中职教学改革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课程改革 浅谈注重中职教学改革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课程改革 浅谈注重中职教学改革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课程改革 浅谈注重中职教学改革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1浅谈注重中职教学改革浅谈注重中职教学改革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最 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对高技术人才要求的增加,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有了 大幅度的提升,竞争也日趋激烈,切实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 济建设需要、促进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尽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但是 近两年来却遇到了较大困难。原因是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遇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 首先,超前的择业观

2、念。根据我国“加强第一产,提高第二产,发展第三产”的产业 政策,本该有更多的人去爱农学农务农,爱工学工务工,为工农业的现代化贡献力量。但 是,很多青年学生、家长和社会在择业观念上却与现实发生了严重差位,有相当多的学生 不再选择学农科专业和工科专业,而纷纷拥向第三产业中的一些热门专业,表现出择业观 念的超前性。超前的择业观念,使中职学校的招生数量急剧下滑、生源严重不足,学校面 临着停办或转向的危机。 第二,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90 年代后期是我国经济的转轨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济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经济转轨能激活我国的经济。但是,经济转轨使企 业释放出大量的多余劳动力,从而造成大量

3、的社会失业。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劳动者就业而 进行的职业准备教育,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 以及学校今后的招生。近几年来,高等院校扩招、社会失业人数剧增、企业用工乏力,社 会所能提供的职业岗位有限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导致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本想能借以谋得一份理想职业,但当这一目标难以如愿时,自然也 就不再选择职教,因而导致近几年来职教缺乏吸引力。 第三,社会追求高学历。 由于我们在有限的教育投入下,对教育结构的战略选择,只 能是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稳步发展高 等教育。但是,随着我国城乡居民

4、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接受高层次教育的物质承受能力 已明显增强,因此,许多家长不希望也不需要孩子过早就业,只希望能多读一些书。而社 会对高学历的追求,使众多初中毕业生选择读普通高中,至使职业技术学校“门庭冷落” 。 第四,一些理论、舆论负面影响。80 年代以来,我国对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的方针一直是十分明确的。然而,理论界和舆论界始终对此存有不同观点。但是,如果对 某些国外的理论不详加分析地引进来,这很可能构成对我国职教发展的负导向。 二、改革措施 1、转变思想 当我们用传统智力理论去观察中职的学生,就会感到其素质低下;去组织教学,就会 感到成效不明显。虽然一直以来,我们也在呼唤:相信每

5、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但是,在传 统的智力理论下,一方面,缺少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智力理论(智商 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 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并以此作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进而使学校教育主要 以测验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为本位的学习,忽视了其它智力的存在,从而也就忽视了 学生的其他才能,因材施教也就无从谈起。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 养中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 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 加德纳的

6、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中职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的风用心 爱心 专心2格,只要我们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 他们的智力强项并创设适当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中职的学生会同样出色。2、转变理念 理念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上一种行动。传统的 教学理念是在传统智力理论与评价体系主导下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这一教学理念的必 然产物就是不断通过语言、数理逻辑等少数智力相关的知识的考试和筛选,优胜劣汰。一 部分人(语言、数理逻辑智力占优的人)获得成功,另一部分人被淘汰。而中职的学生大 多是这一教学理念教育下

7、的失败者或亚失败者。如果中职教育继续沿用这一教学理念指导 教学,势必会恶性循环,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制约教育 质量的提高,阻碍中职教育的发展。为此,中职教育要从教育理念上,由淘汰式教育向潜 能开发的职业素质教育转变。 3、完善课程内容设置 中职教育是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就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 在类型上区别开来。 一般教材比较注意学科的体系性,但从认识的原理和信息的接受方式上看,却往往是 最与众不同的信息才能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而这种体系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信息 的不同特性。干扰了认知者对重要信息的注意力。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应用,把这些重要

8、信息提取出来,必须尽快由书本(教材)为中心,向以实际的应用操作技能为中心转变, 充分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力。对于中职校学生来说,书本知识只是一些前提准备,应该精 简和筛选,并且集中在一、二年级学习;相应地,大幅度增加应用技能的操作和训练,有 些原理性知识还可以在实际操作训练时再加以“补习” ,这样不仅使枯燥的、抽象的理论知 识有了应用性的支撑点,也使学生对课程的应用性有一个切实的感性认识,提中了学生对 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只要明白了课程的应用意义,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与兴趣就会提 中,从而就会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即使有些内容教师没有讲到,但这种认识与兴趣 会促使学生主动把知识补充得较为完整。

9、 4、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的智力结构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 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结合中职学生多起点、大跨度的现状, 中职教学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弱项与智力强项,张扬个性化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 功效。根据学生基础、个性特长,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要通过改进教学方 法、解放教师的有限时间,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区别解决问题。 5、完善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因材施教,积极 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和创新意识。帮助

10、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常常是因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所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 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出于对课程应用性的考虑, 与掌握某种技能相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为重要。因为,走出校门的学生必然会遇到 更新的知识、技术及设备,甚至不到几年,在学校掌握的设备技术可能就会被淘汰,相关 技能也就失去了应用价值。而且,庞杂的课程内容全部利用课堂来解决,也几乎是不现实 的。这些都要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计划的自学。 教学设施、设备、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等是职教办学的基本条

11、件,是保证人才培养的 物质基础和必需力量。但由于我国的教育投入不足,职业技术教育长期在低水平的条件下用心 爱心 专心3运行,教学质量不高,人才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进一步拓宽经费渠道,应是未来需着力 解决的主要问题 6、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以传统智力理论为支撑,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的测定为主干的传统教学评价体系, 虽然简便、易行、好操作,甚至长期以来被认为科学、客观、公正。而对中职学校的学生 来说,由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处于劣势,是这一评价体系下的失败者,也可以说是这一 评价体系的最大受害者。为此,中职教育应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价值 多元、尊重差异为主干,最大限度内给学

12、生以肯定。 7、采用适用的考试形式 中职学校的课程考试不同于中考中的课程考试,也不同于普高生的入学考试,其主要 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限时完成的规 范化试卷是不能准确地评价出这种质量的。对于中职生的考核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 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形式上可以考虑化 整为零,就是把传统的每学期两次考核,变为结合教学内容不定期多次进行,每一部分教 学内容进行完毕后,即可进行考核。课程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部分知识几乎都以应用 为主,因而考核主要侧重于应用能力,变单纯的笔试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当然,对应用能 力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忽视。基础知识的测试可以在应用能力测试中反映出来, 也可以放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