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宋元赏析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56626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宋元赏析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宋元赏析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宋元赏析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宋元赏析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宋元赏析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宋元赏析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坡羊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注释】山坡羊:元曲牌名。潼关: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北。峰峦:山峰和山峦。山河表里:指潼关地势险要,外(表)有黄河,内(里)有华山。西都: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意踌躇:思绪起伏翻腾的意思,也指陷入了沉思的状态。经行处:经过的地方。宫阙:泛指宫殿。兴:兴盛,与下边的“ 亡” (灭亡)相对,指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赏析】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

2、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 聚” 和“ 怒” 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望西都 ” 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

3、想内容。这首散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第二层(四一七句)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踌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第三层(末四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

4、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怎样理解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 一切皆空的思想” ,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陈草庵山坡羊叹世 “ 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骊山怀古“

5、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赵庆善长安怀古 “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杨慎临江仙“ 是非成败转头空” )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亡,百姓苦 ” 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兴 ” ,怎么也 “ 百姓苦 ” 呢?王朝之 “ 兴” 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 兴,百姓苦 ” 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

6、亡则兵祸连结,不论 “ 兴” 、 “ 亡 ” 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 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 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

7、、散曲家,他的天净沙 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 秋思之祖 ” ,几百年来,它以其“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 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子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头两句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

8、 小桥流水人家” 又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 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 ” 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 ” 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全篇一共仅28个字,就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

9、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和显示主题的, 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上段三句十八字,九个名词连缀成不涂浓墨的书画,亦无一个虚造硬加的词,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地和谐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这种音节和谐、情景交融、妙含无垠的小令曲,故有“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之誉,的确委实不过。倘若只有这九个名词,岂不是遭后人“怡其笑矣”? 一组组巧妙的结合,伏着千万思绪惆怅,笔锋一转,漂泊者的坎坎坷坷,深层的意境,跃然跳出,一幅精美绝伦的古画浮在眼前!夕阳傍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萧萧凄凄,无声似有声:“断肠人在天涯”,顿时令人拊胸掩面哽

10、咽,潸然泪下,泪悲情亦痛,化景为情,情从景出,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悲落叶于劲秋”,秋古来触发深思。光阴如梦,往事堪嗟。马致远曾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载,五十入仕,看不惯黑暗的官场,退而隐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时的作品之一,现实的体验、愤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饱腹之学,无所用之。失意、痛苦、悲凉、孤独,一切衷肠,只能用枯秃的笔,痛吐出来,倾诉出来。意深,含蓄无限,玩味无穷;调高,心驰物外,意溢于境。是境,是景,水乳交融,情景映衬;是意,是情;相辅相成,相济相生。怪不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曰:“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界而已。精品,不可不读;美文,不

11、可不品。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作者 : 马维兵 ) 挽文山丞相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诗中首先感叹文天祥武装抗击难以挽救南宋没落的小朝廷,自己却成为元朝的囚犯。历史上张良为韩国复仇而抗秦,诸葛亮应知汉朝社稷已转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 ” 这句引用黄帝升天的典故(鼎湖),大意指南宋灭亡皇帝死去。“ 月明华表鹤归迟 ” ,华表又称擎天柱,在汉代时称桓表,是中国古时用以标志或纪念性的建筑物。天安门前那一对汉白玉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的柱子,就是华表。鹤归是用古人修道化鹤归来的典故。“ 不须更上新亭望 ” ,新亭在六朝时最为著名,是六朝建康(今南京)西南的近郊军垒,新亭、白下,一南一北,为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 有名的典故 “ 新亭对泣 ” 出自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 此句大意表明南宋亡国后的悲惨情况,不堪回首。此诗用平水韵四支和十灰韵部,吹、移、迟、时均在四支韵部,晖则在十灰韵部。看来元朝时这两个韵部已经通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