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疗观念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1266791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折治疗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骨折治疗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骨折治疗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骨折治疗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骨折治疗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折治疗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治疗观念(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折治疗观念的转变 AO/BO/CO以及MO 朱江龙AO的由来:AO组织于1958年在瑞士成立(AO是德文 Arbeitsgemeinschaft fr Osteosythese的缩写,原意是 接骨手术集团 AO的目的:1、通过骨折端的加压固定和解剖结构的重建,消除骨折局部 的微动,使骨折达到无骨痂性的一期愈合。如果断端出现骨痂,通常认为 是固定不稳的征兆,应该尽量避免。 2、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坚强固定可以使关节肌肉尽早进行充分、主动、 无痛的活动,而不需借助任何外固定,防止“骨折病”的发生。 AO的功绩: AO技术的核心是骨折端间的加压固定 , 以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达到肢体早期活动的 目

2、的。折端间加压后的紧密接触在有良好血运的情 况下达到骨折一期愈合。对于复杂及关节内骨折取 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AO治疗引起的问题: 1、由于追求坚强内固定,特别是粉碎和复杂骨折,为达 到骨折端间的坚强固定,有时不得不进行广泛剥离,破 坏周围血供,而致固定端骨质疏松,骨折延迟愈合或不 愈合,甚至发生感染。 2、AO原则虽然也含有无创操作的内容,但是,为了达 到坚强固定和解剖复位的目的,常常以严重损伤骨的血 供为代价,无创操作实际是不可能的。 3、骨折经精确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断端不会发生坏 死吸收,也不产生外骨痂,骨折是由骨单位越过断端重 建。这种直接愈合或一期愈合并不牢固,往往在取出钢 板后

3、发生再次骨折。 4、经过这种严格措施后,并非总能达到早期无痛性功能 锻炼。相反,不是根据个别患者情况,为追求早期锻炼 ,效果适得其反,甚至发生内植物断裂或再骨折。 从AO到BO 微创技术:应用于骨折治疗是近年才开展的,目的是尽最大可 能保护骨折周围组织,特别是已受到一定损伤的血供。这种原 则正符合BO的要点。我国中西医治疗骨折(CO)的原则“筋骨 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医患配合”的方针在某些方面与 BO也有类似之处。 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生物的-合理的接骨术 AO学派经过多年广泛实践,已形成从理论到技术设备一整套 体系.尽管存在一些严重缺点,但毕竟在骨

4、折治疗上做出巨大 贡献. 从AO到BO 应当说BO是在AO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 它正是针对AO出现的缺点加以修正、改进、发挥,而并非 对其替。对某些AO原有的行之有效的法则和技术仍应保留 ,决不能一律排除。 BO的概念: “骨折的治疗必须着重与寻求骨折稳固和软组 织完整之间一种平衡”(Palmar)。强调骨折治疗要重视骨 的生物学特性,不破坏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环境。 BO的宗旨:保护骨的血供 在BO作用 下,骨折愈合为典型的二期愈合,即骨 愈合历经血肿机化、骨痂形成和骨痂塑 形等阶段,表现在X片上的大量骨痂形 成。与既往AO追求的无骨痂性一期愈 合相反。 BO的技术和方法: 间接复位:

5、在原离骨折部位采用牵引器、外固架或联合应用多种方法。复位 目的在于矫正旋转、成角及短缩畸形,而不苛求解剖复位。对粉碎骨块可用牵引协助复位,使其 仍保持与相邻软组织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关节内骨折仍需解剖复位,尽最大可能保持关节面 平整。 对多数骨折采用我国传统手法多能取得成功。 稳定固定 1.钢板:在传统加压钢板基础上,经过动力加压钢板不断在钢板与骨骼接触的形式上几钢板的材 料上进行了改进: a.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钢板的下面有多个凹陷,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与骨 膜及皮质骨的接触面约50%,保护骨的固有血供,还消除钢板的应力遮挡.凹陷下形成的骨痂作为一 种生理性张力带,增加

6、骨强度。 b.点状接触钢板(PC-fix):钢板与骨之间仅有点状接触,螺钉仅穿过近侧皮质,螺钉与钢板的 钉孔锁定。这种钢板类似皮下安放的外固定架,对骨的破坏更小。 c.桥接钢板:分直形或波形(Weber)钢板,用于长管状骨严重粉碎和有缺损者,钢板跨越粉碎 骨片,仅两端用螺钉固定。其目的在于维持骨的长度及对线,虽属不稳定固定,但可保存骨片与 周围软组织的附着,多能获得二期愈合。 2.材料:钛合金材料弹性模量低、应力遮挡 小、强度高、耐腐蚀性强、无磁性、生物相容性好,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3.交锁髓内钉: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将钢板的偏心固定改为中心性固定。在股骨、胫骨及肱骨骨 折广泛应用。当闭合穿钉

7、时,可避免骨折局部的血运遭到破坏。对开放性骨折可降低术后感染率 ,并有利于伤口的处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增加把持力。对比钢板有明显的优势。 4.骨外固定器:种类繁多,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不论在构件组成、形式、材料及简单化等方面 都有很大改进,适应症越来越广使用也越来越方便,属于微创范畴。骨外固定器同样可用于断端 加压,其多样化用途如开放骨折、骨质缺损、肢体短缩等如应用得当,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CO概念: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称之中国接骨学(Chinese Osteosynthesis ,CO)。 CO系统的核心: 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 、医患配合。 CO系统治疗原则: 在有限手

8、术配合下,将复杂骨 折转变为简单骨折,采用非关节外固定使患者早期 功能锻炼。这一转变使CO系统由原始无血疗法向有 血疗法转变。CO系统骨折愈合模式: 在骨折端骨皮质之外1/4萎缩 的情况下大量外骨痂生成(骨折二期愈合)。 CO系统中药应用:骨折中药应用原则:促进骨折处血液循环加大局部血 供,促进血肿机化,成骨细胞增生,加速外骨痂形成 。 开放性创面中药应用原则:调节局部免疫功能,利用 各种、细胞因子促进创面愈合 CO系统力学基础: 弹性固定在保持骨折断端微动的条件下的骨折加速愈 合模式。 MO概念: 记忆装置接骨术 (memory osteosynthesis,MO)。 机械接骨术 (Mech

9、anical Osteosynthesis,MO) MO愈合方式: AO愈合方式:骨折端无外骨痂的一期愈合。其愈合 质量不理想,易再次骨折。 BO愈合方式:骨折端有外骨痂的二期愈合。从外骨 痂转变为骨性骨板,需要较长时间的塑形期。 MO现象:骨干部骨折与骨不连,术后3-4个月达到, 解剖形态的骨板样与类骨板样替代。 MO的问题: 由于持续加压作用,固定器嵌入骨干骨 皮质,难以取出; 由于MO的骨板样成骨现象(锁骨骨折),固定器被 覆盖其下,取固定器时损伤较大。AO新原则(2002年) 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以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 根据骨折及损伤的个体差异,采用固定或夹板来稳定 。 通过细致的手法和轻柔的复位技术来保持骨和软组织 的血供。 局部及全身早期和安全的活动。 总结 应当说,任何一种内固定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有 时在微创术式指引下,需联合应用,取长补短,如 同时进行内、外固定,多种内固定同时并用,或在 骨折不同部位,或在骨折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方法等 。 认为骨折的治疗方向就是手术,这是错误的,尤其 是对儿童骨折的治疗如此。 任何公认的适应症或禁忌症都是相对的。 要充分估计儿童的塑形能力,对成人的骨折也应具 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此才能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