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1263437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专题五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专题五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专题五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专题五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第一节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概述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概述n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社会生活内容、特点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是不以农村居民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却又相当直接地反映着农村居民的主观特征。一、农村居民社会生活一、农村居民社会生活与生活方式的含义与生活方式的含义1、社会生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的实际生活活动。日常生活活动生产活动 社会生活的概念:指人们在社会中的实际生活活动。广义狭义农村居民在农村特定环境之下所从事的一切生存活 动或“生活活动”。既包括农村居民在一定物质生活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消费活动、精神文化活动、政 治活动、社会交往

2、和日常生活,又包括他们的物质 生产和交换活动。农村居民基于农村社会条件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 生活资料的消费活动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在生活上的 联系和交往活动,也称之为日常生活或闲暇生活。农村居民社会生活概念阶层生活区域生活群体生活个体生活经济(或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社会交往日常生活实践主体不同领域农村居民社会生活的内容和特点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农村居民社会生活类型农村居民社会生活类型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含义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含义n “生活方式是回答一个人、一个群体以至一个社会中的人们怎样生活的概念。” 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就是要回答他们如何生活的问题。广义的农村居民生活方式

3、是指他们 在农村社会客观条件制约和农民已经形 成的主观意识支配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 与各种社会生活的方式。n劳动生活方式n消费生活方式n交往生活方式n婚丧嫁娶生活方式n文化娱乐生活方式n狭义上的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是指他们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和日常生活方式,也可把它理解为闲暇生活方式。n马克思:“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n通过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时尚以及他们的精神面貌、道德风气等表现出来。二、二、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与分类的构成要素与分类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

4、指甲和牙 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马克思传统文化社会地位家庭状况生活态度生活目的历史条件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因素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因素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0生活主体生活方式的承担者,是指特定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中从事一定社会活动的人。可以指单个的人也可以指群体。生活对象 生活手段生活关系农村居民的生活 活动所接触、利 用、变革着的自 然现象和社会现 象,是生活活动 的作用物农村生活主体置于 自己和生活对象之 间,用来联结二者 的物或物的综合体 。 例如:工具、场所 等农村居民在生 活活动中相互 联系的方式, 即他们的活动 中所处的相对 位置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生活条件n从要素构成

5、的意义上来说,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就是农村社会生活主体、活动手段、活动对象和生活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农村居民生活方式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主体能动性和客体制约性的关系。n生活条件制约着主体的生活活动n生活主体有着自己的能动性从本质上说,农村居民的生活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反映其能动地改造农村自然和社会的方式。 职业生活方式(劳动生活方式) 非职业生活方式 个体 家族原始 奴隶 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宗族 组织 生产劳动 满足生理需要 家务 闲暇时间内内 容容主主 体体时代或社会形态时时 间间分类分类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分类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分类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分类内

6、容分类法(以农村居民个体为对象)n职业生活方式(农业劳动方式)n非职业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家务劳动方式、文化娱乐方式、交往方式、婚恋方式、丧葬方式等)主体分类法以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实践主体为标准,可将其生活方式区分为不同层次。如:n农民的、地主的;n家族的、家庭的、个人的时代或社会形态分类法时代或社会形态分类法n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n古代的(或传统的)生活方式,现代的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时间分类法(四部分组成):n生产劳动和与生产劳动有关的时间n满足生理需求的时间n家务劳动时间n闲暇时间与此相适应,便有了相应的时间利用方 式三、三、农村居民生活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评

7、价与量度方式的评价与量度生活质量法n生活质量是指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社会与自然条件水平。n生活测量法采取一系列与测量人们的生活、福利条件和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的生活指标,测量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丁威尔逊提出的“美国居民生 活质量”模式,包括9组社会指标 :n个人地位n平等n教育n经济增长n技术变迁n农业n生活条件n健康n社会安全恩格尔系数家庭食物支出生活费总支出恩格尔定律法工人家庭的食物支出费用平均 占总收入的比重在:n20%以下最富裕;n25%以下为富裕;n30%为小康;n50%便只能勉强度日。3、 生活标准法n许多国家用于一定时期的具体奋斗目标的规划。可以用来衡量贫困或

8、富裕程度。n1970年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从营养、居住、健康、教育、休闲、安全、环境等七方面,提出区分赤贫、贫困、小康、富裕等不同生活水平的一些标准比较法比较法是人们用来评价生活方式的一种方法。包括:n中国农村居民与外国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比较;n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比较n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比较;n农村不同阶层、职业集团之间生活方式的比较;n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n综合评价法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但所使用的这些概念都是宏观上的高度概括,往往还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未上升到科学、准确或精确的高度。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是腐朽、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等

9、。四、四、 研究农村居民研究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n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n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第二节第二节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n农业是其生活体系的基础n家庭是其生活格局的基本单元n居民同质程度高,个体差异小n封闭性强,变化缓慢n生活节奏比城市缓慢n农村居民吃苦耐劳、生活简朴1农业是其生活体系的基础n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农业生产性质和特点。n农业生产构成一生活动的最重要的内容。n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的节律相合拍。其社会生活围绕着农业生产的过程与节律周而复始。n农业以及与其紧

10、密相关的农村“草根工业”,不仅是谋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其生活活动的重要部分。2家庭是其生活格局的基本单元n生产单位n消费单位n交往单位3居民同质程度高个体差异小n相同的文化背景n相同的职业n相同的交往范围和对象n趋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乃至兴趣爱好“一个人学会做的事和思考的方式和另 一个人完全一样。换句话说,一个人 所知道并相信的东西也就是一切人所知道 和相信的东西,个人习惯也就是社会风俗 ”。雷德菲尔德民俗社会n人口构成是单一的n思维方式是固化的n生活方式是相同的4封闭性强,变化缓慢n“老人们可以察觉到,年轻人所干的事也正是他 们在同样的年龄所干的事,而且也是他们认为正 当和适当的东西,换句话

11、说,这样一个社会几乎 是永远不变的。” 雷德菲尔德民俗社会n祖祖辈辈在同一个狭小的地域范围内从事同一性 质的农业劳动,使得生活的封闭性较强,较多地 尊重与遵循古老传统,对新鲜事物接受慢。5生活节奏比城市缓慢6农村居民吃苦耐劳、生活简朴7生活自给性强,社会化服务程度低二、影响农村居民二、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生产方式地理环境民族传统科学技术生产方式n 生产方式指的是一定社会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具体 样式或形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n生产力水平决定着生活方式的具体内容、结构和水 平n生产关系决定着生活方式的性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生活方式发展变化的最深刻的 根源,它的变革

12、和发展必然会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 然条件的总和。n不同地理环境,提供了不同的生态资源,形成了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方式。n地理环境的优劣,通过对生产的影响,进而影响 人们的生活水平。n地理环境的变化,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和改变人们 的生活方式。人工自然n人类影响自然的同时,自然的变化也在作用于人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人们的生活态度、文化素质、职业结构等。n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引起消极变化。民族传统指有别于其他民族,千百年来沉淀在某一民族人们身上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民族特性。n不同民族传统,形成不同的劳动方式和生活内容。n不同民族传

13、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俗n不同民族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婚葬习俗与多样的礼仪风尚。科学技术n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新的 物质基础,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如 电灯、广播、电视、多种工业品、科学 致富等。n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农村居民的交往 活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习俗宗教信仰阶层地位意识形态人口性别、年龄、职业特征等因素除此之外还有第三节第三节 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n劳动方式n消费方式n交往方式n婚丧嫁娶方式n文化娱乐方式一、农村居民的劳动方式n以农为主兼营他业n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兴起n劳动时间分布趋于均衡n机械化程度在逐步提高注

14、:W表示妻子,H表示丈夫 资料来源:参与式发展概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农村居民生活图例 1江西崇义县龙勾乡合坪村吊背坑小组XX家每日活动图最忙的一天:在农历7月份时 间:5:00 9:00 9:30 13:30 14:30 19:30 20:30 5:00时间长度: . . . 主要活动:起床割稻吃早饭割稻吃中饭割稻吃晚饭休息最闲的一天:在农历10月份时 间:7:00 9:00 9:30 13:30 15:00 19:00 20:00 7:00时间长度: . . . 主要活动:起床放牛 吃早饭做杂活 吃中饭休息杂活家务吃晚饭休息农村居民生活图例 2二、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活动的形式以及历史形

15、成的某些消 费习俗。既是人们消耗各种生活资料的 生物、生理的自然现象,又是一定的社 会文化现象。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的变化n生活水平不断提高n消费结构不断改善n家庭耐用品快速增加三、农村居民的交往方式n由血缘、亲缘、地缘交往向业缘拓展;n由封闭式交往向开放式交往转变n交往范围不断扩大;n交往频率增加四、农村居民的婚丧嫁娶方式结婚和丧葬是中国农民颇为关注的 两件人生大事。它生动地体现着农村 的文化和习俗特点。、农村婚姻方式、农村婚姻方式婚姻方式是指把两性结成夫妇的整套 活动形式。n包办婚姻n自由恋爱婚姻n介绍性婚姻n买卖婚姻、换婚和转婚通婚程序和仪式通婚程序和仪式n家长请媒人说媒;n媒人约定双方看人;n双方家长评议,权衡 条件;n通知子女,征求意见 ;n将意见告媒人,定亲 ;n拍定婚照,摆酒席, 送彩礼;1.男方提亲2.女方答复,提彩礼条 件;3.双方酌定,择日成亲4.结婚,请有关亲戚故 旧邻里吃喜酒,闹洞房 ;5.第二天“新人”回门。农村丧葬方式农村丧葬方式天葬 野葬树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