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1254911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仇千记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主张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根本上消除对教师的依赖,带 着问题读书。教师不仅要提高“问 题”的质量,更要善于捕捉来自学 生的“好”问题,引导学生质疑与 探究紧密结合。一、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质疑和探索的主体,是 学习过程积极的探索者,质疑和探 索的成败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 发挥,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2、互动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交流互动 的过程,只有师生、生生之间产生 知识和思维

2、的共鸣与抗争,才会有 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才会有深刻的理解和进一步创新、 加工的欲望。3、参与性原则。知识建构和思维创新有赖于学 生的自身实践。引导学生从质疑走 向探究,通过探究活动获得亲身体 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 的积极态度,激发起探索、创新的 欲望。 二、如何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1、教师质疑,学生探究惊弓之鸟质疑:究竟是 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师:咱们读完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 讨论讨论生:(顿时来劲)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师: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生热烈讨论)生1:我说,是更羸害的它,是更羸的“嘣”!生2:我不同意。更羸根本没碰它,是先前那个 猎人

3、,大雁的伤是以前受的。生3:以前那个猎人又没有射死它。它不是活得 好好的,在飞吗?生4:是那群大雁,干吗不会来找找它?要不, 它也不会这样孤单失群了。生5:我认为关键是它自己。它要是心理素质好 ,不自己吓自己,更羸的弓弦再“嘣嘣嘣”也不碍事 。(众大笑)师:你说得真好!我觉得这只大雁的死因在于自己 吓自己。因为它第一次受到了箭的伤害,第二次碰到类 似的情况就惊了。其实它只要不惊,不往上飞,伤口也 就不会裂开,也不会直掉下来了那么,咱们学这个 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生:(立即接)不要当惊弓之鸟!(众笑)生:心理素质要好,不要自己吓自己。生:不要太心虚了,否则会自投罗网。师:自投罗网?(学生笑,插话

4、:你是坏人啊! )生: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那样 的错误,遇到紧急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 自己救自己的办法。师:不错,我想他说的是这个故事的积极意义吧 。这个作业,不知你们能做吗?请写写看。(师出示: 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 ,就 。)( 生写作业,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师:做完了,咱们交流一下。生1: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心理素 质好,就不会丧命。生2: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不自己 吓自己,就不会名归黄泉。生3: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冷静、 沉着,就会平安无事。师:好!这个“只要就”,立即就 检验出了大家的学习水平。这三个句子都正 确,那一句比较优秀?生:第三

5、句!师:对!第三句用词精炼,意思明确针线是谁穿进去的?母爱是根穿针线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 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 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他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 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 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钱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忧 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钱管上。她 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 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 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她不相信视

6、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 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 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 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 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 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 章堵死了。母亲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 她还是不甘放弃。儿子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 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 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 合一个美丽的梦。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 ,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 愿望,使他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2、学生质疑,学生探究敢于质疑,培养问题意识善于质疑,提高质疑实效草船借箭的两次“质疑问难”互动交流1、小学生“没有问题”的问 题探究。2、“精彩一问”(老师或学 生中的质疑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