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1241929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分析看来,诗词鉴赏题的设题范围呈“课内课外平分秋色”之势。题型多为对诗人情感的把握与对佳句的赏析。 古诗词大都“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因此成为中考的一块“硬骨头”。如何将这块“硬骨头”变“软”?建议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复习中做好归纳对课本的复习:狠抓课标推荐的古诗词篇目的掌握。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词表达的情感进行归类整理,也可对同一个诗人或同一个朝代的诗人的作品进行归纳。整理归纳诗词名称、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经典的诗词名句及其赏析、表达的诗人情感、诗词的艺术特色等,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对本书的使用:引领学生关注每一讲中的【考点概述】,明确知识点、注意事项和考查题型。通过体验中考真题,形成对诗词鉴赏的感性认识。通过研读【方法宝典】,获取答题技法。通过走进【真题感悟中考】【预测新题快递】,将学生的技法转化为能力。 二、答题时运用技法要指导学生在答题前,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再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解答方法:从关键词语入手,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等)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

3、、诗句的原意;从诗歌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涵(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依据类属,提取各自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铺陈)入手,去领悟诗句的含意和表达的情感。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学宝库中,古代诗词是灿烂耀眼的明珠,品味它们,不但能领略到美妙的意境,而且能从中受到哲理的启迪和精神的洗礼。因此,对古诗词阅读能力的考查成为近年来各地中考的“重头戏”。所占分值一般为4分左右。其命题角度如下:1体会思想情感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情感的抒发方式也有所不

4、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就是要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古诗词中流露出来的情感、观点或态度进行客观地分析评价。 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类型如下: 诗词的情感与诗词的主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并不是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一定就是诗词的主旨。 2鉴赏语言特色诗词的语言具有精练性、生动性、准确性、形象性的特点。具体到某一首诗词,其语言风格不外乎以下几种:朴素、绮丽、清新、沉郁、豪放、活泼、直白、含蓄、婉约、恬淡等。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锤炼字词;二是佳句赏析。锤炼字词:重点关注的是动词、修饰词、叠词、表色彩的词。佳句赏析: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

5、富内容、独特意境,有时也要求分析其语言技巧。 一首诗或一首词的语言特色要么活泼,要么沉郁;要么直白,要么含蓄;要么豪放,要么婉约;要么朴素清新,要么华美绮丽不可能同时具备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的特点。【典例】(2011杭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分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所蕴涵的情感的理解。联系整首诗的意思,从诗人“赏玩”的兴致方面理解。【答案】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6、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答:_【分析】本题考查对优美诗句的赏析。抓住动词“掬”“弄”和形容词“香”分析作答。【答案】 “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出花的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1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2)弄清诗句含意,特别是“诗眼”的含义。(3)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4)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如【典例】T(1)。要避免因对诗人的生活背景、经

7、历和思想倾向不够了解,对诗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不深入,导致对情感的理解过于肤浅,或把握情感出现偏差的情况。 2鉴赏诗词的语言特色可视具体题型从下列方法中选用解题:(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情感(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如【典例】T(2)。不要因为忽视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分析字词不能结合句意,赏析佳句不能联系整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造成赏析的片面性。 1把握意象、意境诗词

8、中所绘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意象”可以从诗句中找到,意境包含着意象,可以从诗中找到写景的句子,但找不到明确的答案,需要从景、情、境三个方面自行组织语言。 2赏析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段”,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艺术构思等。(1)常用表现手法:白描、用典、象征、想象、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

9、(2)常用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3)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通感、互文等。表达技巧不限于以上所列这些,解题时要从全诗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诗词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典例1】(2010东营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梅 花陈 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注】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东君:司春之神。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_【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能力。应抓住“瘦”“先变”“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等

10、分析梅花的特点。【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答:_【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要根据对上题的解答,结合梅花具有的清瘦明丽、传报春信的特点,以及梅花敢为花先、傲雪凌霜的品质,还有“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思考作答。【答案】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典例2】(2011德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5题。旅夜书怀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答:_【分析】此题考查对诗

11、歌语言的赏析。解答时应从动态描写的角度入手,结合描绘景物的特点来分析。【答案】“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4.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答:_【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解答时可从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答案】比喻、设问;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反衬。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分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抒发的情感的把握。应重点领会第五、六句。这是反话,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而“细草”“独夜舟”“沙鸥”,点明了作者的渺小、孤寂和漂泊。

12、【答案】怀才不遇的苦闷,漂泊无依的感伤。1如何把握意象、体悟意境,下面的方法、步骤可供参考:(1)把握意象的方法、步骤:(2)体悟意境的方法、步骤:如【典例1】T1。描绘意境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句,但不是字字落实地翻译诗句,应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绘景”“品景”。2赏析表达技巧可采用以下格式:如【典例2】T4。面对赏析表达技巧类的题,不少同学感到茫然,觉得无从下手,那是因为对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和艺术构思方面的巧妙之处不熟悉,因此,不能作出准确判断,更谈不上个性解答。 一、(2011内江中考)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武 陵 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1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上片中,“_”,交代的是季节特征,“_”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答案: 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浓愁”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行为;二是作者运用了形象的比喻。答案: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后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二、(2011上海中考)阅读下面的词,完成3、4题。如 梦 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14、。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_。答案:酣睡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B.“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状。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解析】选B。“海棠依旧”是“卷帘人”对词人的回答。三、(2011滨州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5、6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5.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答:_【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所表现的意境美。抓住“平”“阔”“悬”描绘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答案(示例):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