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专题讲座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235209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型h1n1流感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甲型h1n1流感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甲型h1n1流感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甲型h1n1流感专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甲型h1n1流感专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型h1n1流感专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型h1n1流感专题讲座(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型H1N1流感专题讲座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吴中朝 教授 4月28日有关组织公布的猪流感疫情5月7日有关组织公布的猪流感疫情墨西哥的教堂大家都带着口罩猪流感(Swine Influenza) 甲型H1N1(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 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 道传染性疾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途径n通过与患有甲型H1N1流感的人直接接触。n人际间的甲型H1N1流感传播已有记载,与季节性 流感的传播方式一样, 通过被感染者的咳嗽或者 打喷嚏来传播。n可能通过与被感染的猪接触或者与被猪流感病毒 污染的环境接触,目前尚无证据。甲型H1N1临床症状n人感染猪流感常发生在冬春季节,猪感染猪流感一般

2、发生在夏秋季节 。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n人感染猪流感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 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 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n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 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 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 器官损伤,导致死亡。甲型N1H1病毒的中医学范畴n目前正在墨西哥以及全世界范围内扩散的甲型H1N1病毒 根据其发病的时间、症候特点、传染性等,把甲型H1N1 流感病毒归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具体来说,可以参照温 病中的风

3、温进行治疗。n温病-因感受温热之邪而引起的以热象偏重,易于化燥伤 阴为特点的急性外感疾病的总称。包括多种外感急性热病 ,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伏暑、冬温、温疫 、温毒 、大头瘟、烂喉痧等。温病的致病特点n致病因素相同,其发病均由感受外感温热之邪而致。n温病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温病的发 生与季节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如春季以风温为主,夏季 则以暑温、湿温为常见。温病的发生还具有地域性,是由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存在着差异所致。n温病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按卫气营血传变来说, 温病初起多犯卫分 ,进而传入气分,气分之邪不解则传 入营分,再不解则深入血分。按三

4、焦传变来说,温病初起 多在上焦肺卫,进而中焦阳明或逆传心包,后期则伤及下 焦肝肾之阴。温病的致病特点n温病的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为发病急、变 化快、变证多 ,除必具发热外,大多热势较高,同时伴 有心烦、口渴、尿黄赤、舌红、脉数等证。常见的变证有 斑疹、吐衄、便血、痉厥、神昏等。根据病证的性质,可 将温病分为温热和湿热两大类。感受温热病毒,不兼湿邪 者,称为温热类温病,包括风温、春温、冬温、秋燥等, 一般起病急、传变快、病程较短;兼湿邪者,称为湿热类 温病,包括湿温、伏暑等,一般多起病较缓,传变慢,病 程较长。n温邪属阳邪,易化火伤阴,表现出热盛津伤的症状。温病 的具体治法虽多种多样

5、,但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祛邪、保 津养阴。温病的预后与津伤阴亏的程度及病邪的盛衰、传 变有关。风温n多于春季发病。因春季阳气升发,温暖多风,最易形成风 热病邪,若此时起居不慎、寒暖失调,使外邪侵入则发为 风温。n有一般温病的传染性、流行性。n初起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脉浮数等肺卫 症状。n风温在发展过程中有顺传和逆传两种情况。顺传指肺卫之 邪不解,内传气分。逆传指肺卫邪热,逆传心包。中医药对甲型H1N1流感的干预措施n(一)治疗原则 1、尽早使用中医药治疗。 2、清热、解毒、化湿、扶正祛邪。n(二)中成药应用 应当辨证使用中成药,可与中药汤剂综合应用。n(三)中医的辨证治疗 合理运用

6、温病辨证方法对其进行辨证分治。(四)针灸的干预治疗n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如何在甲型H1N1流感中运用中成药n1、退热类 适用于发热期、喘憋期发热,可根据其药物 组成、功能主治选用,如瓜霜退热灵胶囊、紫雪、新雪颗 粒等。n2、清热解毒类口服剂可选用清开灵口服液(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清 热解毒口服液(颗粒)、银黄颗粒、板蓝根冲剂、抗病毒 胶囊(口服液)、藿香正气丸(胶囊)、莲花清瘟胶囊、 葛根芩连微丸、羚羊清肺丸、蛇胆川贝口服液等,注射剂 可选用清开灵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甲型H1N1流感的辨证论治思路毒袭肺卫 症状: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 。 治法:清热

7、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 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 口服制剂。甲型H1N1流感的辨证论治思路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或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 身、肌肉酸痛。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参考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苍术、藿香、姜半 夏、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甲型H1N1流感的辨证论治思路毒壅气营 症状: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 安、甚者神昏谵语。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瓜蒌、生大黄、生石膏 、赤芍、水牛角。 成药:必要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以及

8、痰热清、血必 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甲型H1N1流感的辨证论治思路药物加减n若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口干甚者,可加党参、沙参;n若咳痰不利,加天竺黄;若肺实变,加丹参、苡仁、葶苈 子。n若患者出现喘憋、气促、神昏谵语、汗出肢冷、口唇紫绀 、舌暗红少津、脉细微欲绝,去制半夏,加用人参、炮附 子、麦冬、五味子;亦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甲型H1N1流感的针灸干预n针灸治疗n n刺络放血(适于发热、咽喉痛者)刺络放血(适于发热、咽喉痛者)穴位:大椎、耳尖、少冲、中冲、十宣等操作:大椎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拔火罐,出血量 要求5 ml左右;然后双耳尖常规

9、消毒后,三棱针浅刺,每耳尖 挤出血液10余滴。或可在少冲、中冲、十宣等穴位浅刺少 量岀血。n n走罐、刮痧走罐、刮痧部位:膀胱经、督脉操作:大椎至命门沿着脊椎及两侧膀胱经区域涂上凡士林 油,然后用大号玻璃火罐自大椎至命门来回走罐,直到皮肤 充血、发红。或使用刮痧疗法,在后背督脉沿大椎穴开始 到腰俞穴结束。甲型H1N1流感的针灸干预n针灸治疗n n针灸针灸: :主穴为风池、曲池、合谷、鼻通(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 端尽处)、印堂、风门、肺俞、足三里。除足三里用提插捻转补法外,其余诸穴皆用提插捻转泻法, 留针30分钟。风热挟湿型,加天容用泻法;热毒壅滞型, 天 突、丰隆行提插捻转泻法。以上各型针灸

10、每日1次,3天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重症患者的治疗重症或发生肺炎的患者应入院治疗,对出 现呼吸功能障碍着给予吸氧及其他呼吸支 持,发生其他并发症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 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一)控制传染源。n开展人间和猪类流感疫情监测。一旦发现猪类或其它动物 感染猪流感病毒,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对疫 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经。n对发现有病猪的养殖场、曾销售病猪肉的摊档、患者所在 单位、家庭等进行消毒,对病死猪等废弃物应立即就地销 毁或深埋;收治病人的门诊和病房按禽流感、SARS标准 做好隔离消毒;标本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求进行运送 和

11、处理。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细则n(一)医务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操作 规程开展工作。n(二)接触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 离衣。接触后应洗手。n(三)要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 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 染及传播。n(四)个人防护最重要。普通居民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症 状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 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面前往人群拥挤 场所;注意开窗通风。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 就医,就医时应带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 疫部门说明。中医对于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n

12、增强自身的体质。 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口问说:“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n避免接触邪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风 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 来。”n辨证运用中医药,及时治疗疾病n及时隔离疑似病例并进行流行疾病的上报制度, 防止疾病的继续传播。中药预防选用药物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纯阳正气丸 、藿香正气制剂等。也可以使用六味汤,组成如下:黄芪15 白术9 防风9 贯众6 银花9 陈皮6针灸预防方法n拔罐、艾灸、穴位贴敷三合一取穴:(1)大椎、足三里双;(2)风门双、肺俞双、神 阙。操作:二组穴位,交替进行。其中,大椎、风门、肺俞, 可采用拔罐法,每次吸拔1015min。足三里可用艾条灸 ,每次每侧穴灸510min,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所有 穴位尚可采用代灸膏等敷贴,方法为,用75%的酒精在所 选穴区消毒后用温灸膏等敷贴。如无器械,可在上述穴位 于施指压法,每穴每次按压35min。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n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 食。n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n抗菌药物应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 染时使用。结束!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