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生成与排出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1233992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尿的生成与排出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尿的生成与排出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尿的生成与排出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尿的生成与排出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尿的生成与排出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尿的生成与排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的生成与排出(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医学基础教研组 第一节 概述 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肾是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解剖生理: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 胱和尿道组成。肾冠状切面正常肾的组织结构:1.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及其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 2.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球囊构成。 二、肾脏的功能 1、泌尿功能 是肾的主要功能,排出机体代谢终产物。 2、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内分泌功能 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前列腺素第二节、尿生成过程 三个基本过程: 1、肾小球滤过 2、肾小管和集合 管的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 管的分泌血浆、滤过液、尿液成分比较成分 血浆(g%)P 滤液(g%) 尿(

2、g%)U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Na+ 0.33 0.33 0.35 K+ 0.02 0.02 0.15 Cl- 0.37 0.37 0.6 H2PO4- HPO42 - 0.004 0.004 0.15 尿素 0.03 0.03 0.18 尿酸 0.004 0.004 0.05 肌酐 0.001 0.001 0.10 氮 0.0001 0.0001 0.04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 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 囊腔形成滤过液(原尿)的过程,称为肾 小球的滤过作用。 (一)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1、

3、滤过膜的结构 由内皮细胞 基膜 脏层足细胞的 足突构成。滤过膜的三层结构:组成机械屏障内皮细胞上的小孔(窗孔50-100nm)小分 子溶质和蛋白质均可自由通过,但血细胞不 能通过。内皮细胞表面带负电。基膜:由基质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构成,是 主要的屏障。微纤维网的网孔( 2-8nm )允 许水和部分溶质通过。肾小囊的上皮细胞:滤过裂隙膜上有直径4 -11nm的孔,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 各层均带负电荷,排斥负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膜示意图 2、滤过膜的通透性 以分子量为70000的物质分子作为肾小 球滤过的界限。 3、滤过面积 (二)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

4、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 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三)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小球滤 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1、肾小球滤过率(GFR)是指单位时间内 (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正常成人 安静时约为125 ml/min。 2、滤过分数(FF):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 浆流量的比例。19%。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正比) 囊内压(反比) 血浆胶体渗透压(反比) 2.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正比) 3.肾血浆流量 (增大,升高)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 小管液(原尿) 中的水及溶质经 肾小管和集合管 上皮细胞进入血 液的

5、过程,称为 肾小管和集合管 的重吸收。 终尿1.5L。血浆、滤过液、尿液成分比较成分 血浆(g%)P 滤液(g%) 尿(g%)U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Na+ 0.33 0.33 0.35 K+ 0.02 0.02 0.15 Cl- 0.37 0.37 0.6 H2PO4- HPO42 - 0.004 0.004 0.15 尿素 0.03 0.03 0.18 尿酸 0.004 0.004 0.05 肌酐 0.001 0.001 0.10 氮 0.0001 0.0001 0.04(一)重吸收部位、特点和方式 1重吸收方式 : 2重吸收的部位

6、: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 有重吸收能力,但近曲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最 强,是重吸收的主要场所。球-管平衡。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是影响尿量的主要因素。3. 重吸收特点 选择性 重吸收即对身体有用的物质全部(如葡萄 糖)或大部分(如水、Na+等)重吸收,而基本没 有用的或作用比较小的物质就小部分(如尿素) 或完全不被重吸收(如肌酐)。这样有利于排出 代谢废物,维持细胞外液中各种成分的稳定。 有限性 重吸收即当血浆中某种物质浓度过高(如 葡萄糖),使小管液中该物质含量过多时,就不 能完全被重吸收,从而尿中就出现该物质(糖尿 )。 肾糖阈:尿中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正常值:9-10mmol/L。4/

7、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 1. Na+、Cl-的重吸收 : 小管液中99%以上的Na+被肾小管和集合管 上皮细胞重吸收入血,只有1%由终尿排出 体外。Na+重吸收绝大多数在近曲小管通过 钠泵主动重吸收,水、HCO3和Cl的随 之被动重吸收。但在髓袢升支粗段,主动 重吸收Na+并伴随Cl的继发性主动重吸收 。 2 2葡萄糖的重吸收葡萄糖的重吸收 原尿中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相同,但葡萄糖 在流经近端小管时往往全部被重吸收(其它 各段小管无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所以终 尿中几乎不含有葡萄糖。 尿中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 为肾糖阈。小管液中的葡萄 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即出 现糖尿。 3 3水的重吸

8、收水的重吸收 原尿中的水约99被重吸收,仅排出1。如 果水的重吸收减少1,则尿量将增加1倍。故 水重吸收量的微小变化就会对终尿量多少产生 很大影响。 水的重吸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近端小管伴随 溶质(Na+和葡萄糖等)而重吸收,与体内是 否缺水无关,重吸收的比率固定不变,属于固 定性、等渗性重吸收,必需重吸收。另一种是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特别是髓质集合管)对水 的重吸收,重吸收量的多少与体内是否缺水有 关,并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和控制,属于调节 性、非等渗性重吸收。 (二)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主 要因素是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小管液中溶

9、质渗透压 近曲小管重 吸收水 尿量增多 。 渗透性利尿:临床上给病人使用能被肾小 球滤过但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 醇),来提高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而达到利 尿的目的。糖尿病患者多尿也是此原因。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是指肾小管和 集合管上皮细胞将细胞内或血浆中某些物 质转运至小管液的过程。主要分泌H+、 NH3、K+。 作用:排酸保碱、维持酸碱平衡。(一)分泌H+(二)分泌NH3 NH3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是肾 小管上皮细胞在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来源 于谷氨酰胺的脱氨反应。NH3是脂溶性物 质,能通过管腔膜扩散到小管液中。分泌 的NH3能和此处分泌的

10、H+结合生成NH4+, NH4+再与小管液中Cl结合生成NH4Cl并 随尿液排出。 排酸保碱。(三)K+的分泌 终尿中的K+基本上是由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分泌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 动重吸收,造成管腔内为负电位,造成细胞 内与小管腔之间的电位差,这样K+可顺电 化学梯度由管腔膜上的K+通道分泌入小管 液内,称K+Na+交换。H+和K+形成竞争 。 当酸中毒,K+排出减少,出现高血钾 ;当K+浓度升高,H+排出减少,出现酸中 毒。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但当人体剧烈运动或在病理情况(如严重缺氧、 大出血、中毒性休克)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性 增强;并且交感神经还可引起肾

11、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分泌增多;大出血时还伴有血管紧张素和 血管升压素等激素的生成和释放增多,以上神经 及体液因素均能使肾血管收缩,且入球小动脉收 缩强于出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 滤过率降低,原尿及终尿减少。 二、抗利尿激素三、醛固酮四、心房钠尿肽 心房钠尿肽(ANP)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 的激素,为28肽。当循环血量增多使心房 扩张或摄入钠过多时,刺激其释放。心房 钠尿肽则主要通过抑制Na+的重吸收,从而 具有明显的促进NaCl和水排出的作用 。第四节 尿液及其排放 一、尿量与尿的理化性质 (一)尿量 :正常人尿量10002000mL/d, 平均为1500mL/d。 每天尿量少于100mL,则为无尿; 100500mL,则为少尿,每天的尿量长期多于2500mL,则为多尿。(二)尿的化学成分 尿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5%97,其余 为溶于水的固体物,占35。正常尿 的固体成分主要为电解质和蛋白质代谢的 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肝、氨、 马尿酸等)。(三)尿的理化性质 新鲜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正常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