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上海物理试卷解读与点评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51024594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高考上海物理试卷解读与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06年高考上海物理试卷解读与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06年高考上海物理试卷解读与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06年高考上海物理试卷解读与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06年高考上海物理试卷解读与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高考上海物理试卷解读与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高考上海物理试卷解读与点评(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高考上海物理试卷解读 与点评长宁区教育学院 陈汉军 物理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它在对应届高三 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作出终结评定的同时, 又对今后的教学具有潜在的导向作用。目前,二期课改虽已全面铺开,高考试卷一 卷二分叉的特定形式仍将维持,在此背景下 ,今年的上海卷对考生有哪些能力要求?与 往年相比,试题的特征又有哪些变化?本文 试作一解读与点评,若有失当之处望指正。细致推敲06年上海物理试卷,可以发现试 卷基本覆盖了上海卷考试手册提出的五 个方面的能力*,对课改标准提出的三 维目标的达成度也有所检验。试卷对考生物 理学习能力的考查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 方面。一、能否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分

2、析物理过程和掌握基本实验方法二、能否对研究近代物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认识三、能否运用学科的一般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四、是否具备对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五、是否具有应变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检查考生接受新知识、建立新模型的能力一、能否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分析物 理过程和掌握基本实验方法此类题共有10道(二期课改11道),占总题 量的43.5%(二期课改47.8%)总分值为61 分(65分),占总分的40.6%(43.3%)。表明试卷对基本知识与技能是相当重视的。如题3B所示的逻辑电路,小灯是否发光,就需 要对“非”门电路有正确的理解。第8题是电场情景,要比较A、B两点的电场强 度和电势,由于

3、题给的电场线没有标明电场的 方向,因此需要考生能从电子在电场中所受到 的力与电子的运动情况来作判断,就需要清晰 地认识速度图象的匀加速特性和不同能量间的 转化关系。第3B题图 第8题图RRL5V10ABtv如第10题,告诉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给出的是经过时 间t第一次出现的波形,则需要进行状态分析,结合初 始条件及周期性求出周期、波长、波速。第11题是常见的电路试题,考核学生对电路分析过程, 是否能完全理解电路中的变化过程由于电表较多,因 此需要全面考虑,试题有一定难度,要求考生具有一定 的分析能力滑片P下移时,需要对比值 有正确的认识,特别是 比较具有迷惑性,学生容易犯 认识错误,若运用等效

4、电源法,则可知 =r+R1。经小样本统计,本题的得分率为0.56 第10题图 第11题图v123456789图(b)R1R2,rSV2V1AV3P如第12题考核电磁感应与安培力等知识,是一道常见题,包 含的物理思想较多,需要对各类功率概念有非常精确的理解 ,要能区别电热功率和摩擦生热的功率,特别是要理解“整个 装置消耗的机械功率”的含义,不少考生漏选了此选项,错误 地认为还要加重力分力的功率。本题得分率为0.60 第12题图 bavR2R1B第15题是实验题,考核电磁感应实验原理,内容选自教材,与学生 实验比较接近从该题的设计思路可以看出,本题既考核了电磁感 应实验的思想,又考核了学生分析问题

5、与正确决断的能力学生判 断感应电流方向时习惯于楞次定律结合安培定则,而题中未给出螺 线管的绕向,有些学生似乎就无法运用安培定则。实际上感应电流 与原线圈中电流间的方向关系并不依赖于原副线圈的绕向关系,或 者说前者与后者无关,因为楞次定律揭示的是一种本质的关系。另 外,题中给出多余的实验器材,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亲身经历过电 磁感应的实验过程。对本题要求考生选择必要的器材,在图中用实线连 接成相应的实物电路图作抽样统计,得分率为0.64 第15题图 20k电源VG第19A、19B是两道同类型的气体题目,开始均要运用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此后气体作等温变化,题目比较基 本,难度不大。第21题是一道考查

6、学生力学基本功的计算题。物体沿斜 面上滑一段时间后撤去水平推力,加速度会发生相应的 变化,其物理过程并不复杂,不难求出动摩擦因数和物 体的位移。抽样发现,学生犯的错误主要出在运用牛顿 第二定律求加速度的环节。第21题图 F二、能否对研究近代物理的过程 形成初步的认识 现行高中教材中涉及到近代物理的内容是光的 本性、原子和原子核(二期课改称光的性质、 物质)。日常教学中考到这部分内容时,总有 一部分学生自我感觉很差。究其缘由,其实是 对研究微观世界的的过程和方法不够重视,缺 乏理解而导致屡遭挫折。 从二期课改的理念来看,近代物理内容的教 学能较好地与三维目标联系起来,落实三维目 标显得比较轻松自

7、然。今年高考命题对近代物 理内容考核的权重加大了,共有四道题目,分 值为19分,占总分的12.7%,是近年来最高的 。如题3A,考核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 并对光电流有定量的计算, 告诉电路中电流表读数,要求每秒从光电管阴极至少发射的光电子 数,这要求考生运用光子能量公式将宏观量与微观量联系起来。 第6题考到光本性的史实,本题考核考生对光的本性的了解,这是基 础知识点,要求考生了解人们对光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因此该试题 含有人文精神的考虑 。 第7题考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这里包含了许多实验思想和方法。 第14题是实验题,给出实验装置图,考学生对第一次原子核人工转 变的认识。本题取自教材,考核的知

8、识点属于原子核反应方程和原 子核的人工转变,该知识点属知道级,该题考核学生是否认真阅读 教材,适当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本题得分率为0.81第3A题图 第14题图ab电源AAKB(气体)A放射源银箔荧光屏显微镜三、能否运用学科的一般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传统的课程和教学实践所培养的传统思维 方式往往是通过机械训练,用较为单一的 方式来理解和认识世界。而课程改革则着 重于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 学会从实际出发,以多种思维方式去理解 和认识世界,进而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从今年上海卷来看,突出思维方法的题 有四道,分值为30分,占总分值的20%。如题2A给出的情景是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 通电导线

9、,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反,先测得 a点的磁感应强度为B,问去掉导线1后, b点的磁感应强度如何?本题要运用到两 种思维方法,运用等效思维认识a点的磁 感应强度B;运用对称思维求得b点的磁感 应强度为B/2,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第2A题图 abII12第13题要求选择使作直线运动和作平抛运动的两物体相遇 的条件。题中“相遇”二字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它是不同 轨迹下的追及,实际上是A落到斜面上击 中B。按题意 可列出 运动方程: y= , 式中x=(L+v2t)cos,y=(L+v2t)sin。以上三式虽然不能求得相遇解,但是在求 解条件问题时往往可以采用数据筛选法来进行甄别,将 所给的数据: (A)v1

10、16 m/s,v215 m/s,t3s (B)v116 m/s,v216 m/s,t2s (C)v120 m/s,v220 m/s,t3s (D)v120m/s,v216 m/s,t2s 代入方程,从中获得符合题意的解为选项(C)这种思维方式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运用过, 第13题 图 但此情景的训练不多。本题的难度为0.58 ABv1v2L37试卷第17题是一道实验题,题中通过表格给出测量小灯 泡U-I关系的实验数据,先让考生描绘出相应的图线,然 后告诉串并联电路中流过电阻R的电流是灯泡b电流的两 倍,要求考生求出流过灯泡b的电流。本题主要考核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而且关注灯泡 的电阻随温度升

11、高而变化的特点, 同时要求考生能正确 作出小灯泡的U-I曲线,该题与传统的试题有很大不同, 平时该类试题是利用两条图线的交点解题的,而本题是 要求学生直接利用自己所作出的曲线,在图上寻找图丙 电路中b灯泡的工作点 第17题图 图丙Rab00.05I/AU/V0.100.150.200.51.01.52.02.53.0阅卷中发现有些同学是直接利用所给表格最后一 组的数据求得I0 =0.215/3=0.071A,显然这是错 误的,因为0.215A的电流只是小灯泡并联在电 源(内阻不计)两端时流过该灯泡的电流。大 多数考生是利用作出的图线来求的,但得到 0.07A正确答案的考生并不多,小样本统计该空

12、 格的难度达到0.25,体现出明显的能力差异。 这道题有几个能力要求:一是要大致判断I0的取 值范围,用电压分配比较图甲和图丙,I0应小于 0.071A;二是领会电流为两倍的含义,得到 Ia=3Ib的关系;三是正确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利用图线逼近正确值,并且要检验是否符合 Ua+Ub=3v 的关系。这道题所展现的思维方法 是多维的,检验了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23题考到电偶极子模型,在第(3)小问中要 求电偶计子在电场中处于力矩平衡时,其方向 与外电场方向夹角的可能值及相应的电势能。 用中学生的解题方法,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 分析:力矩平衡即=0或=1800;要求电势 能,首先要确定零势能参

13、考平面。由于是电偶 极子,它们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在匀强 电场中,当两点电荷处在相同电势位置时,系 统的电势能可以为零。由此分析,零势能参考 平面应选在杆与电场线垂直的位置。于是,不 难用功能关系求得当=0时,电势能为1=1=- W1= -2EoqL/2= - EoqL,当=180o时,电势能为 2=2=W2= 2EoqL/2= EoqL。本题第(4)小 问中要求电量为+q的点电荷在A点所受的电场力 。这是合力,要运用力的合成即等效思维。对本题四小题作抽样统计,其难度分别为 0.68、0.49、0.27、0.23第23题图lO+q-q图(a)O+q-ql E0图(b)E0+q-q+q+q-

14、q-q图(c)四、是否具备对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的课程 目标(高中阶段)中专门提到,要求学生“具有 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可以是文 字,也可以是数据或者图片。试卷在两道题目 中,都是通过表格的方式给出一组数据,要求 考生以此为依据,作出判断和选取。如第17题表格中给出实验数据,要求判断选用 的电路图。由第一组均为零的数据就能判断应 选用的是分压器电路。U(V) 0.0 0.2 0.5 1 .0 1.5 2.0 2.5 3.0 I (A) 0.000 0.050 0.100 0.150 0.180 0.195 0.205 0.215如第20题是一道辨析

15、题,五个已知物理量的信 息集中在一张表格中,辨析解题时是否用到? 用几个?完全需要考生理解题意并正确建模后 才能感悟和取用。本题其实也是一个条件问题 ,给出的直道长度s 在辨析中应该作为限制条件 ,若某同学用v1数据,其解答结果显然不满足该 限制条件,因此要设置一个满足s条件的直道最 大速度vm,即从式 中求得vm,再代入运动学公 式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的最短时间。启动加速度a1 4 m/s2制动加速度a2 8 m/s2直道最大速度v1 40m/s弯道最大速度v2 20 m/s直道长度s 218m有些考生在辨析时理由含混不清,主要原因是 对信息的分析能力不强,应引起教学的重视。五、是否具有应变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基础能力。试卷 中应变能力题有3题,分值为22分,占总分 的14.7%。如第4题是较为新颖的题,本题结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