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1008341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基因的本质章末检测(三)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解析:A 项,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并没有证实其化学本质;B 项中,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通过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将 DNA 和蛋白质彻底分离开来,故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2、C 项,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时利用前人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嘌呤数等于嘧啶数;D 项,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并不能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 RNA。答案:B2艾弗里和同事用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 S 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R蛋白质R 型R荚膜多糖R 型RDNAR 型、S 型RDNA(经 DNA 酶处理)R 型A.不能证明 S 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明 S 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说明 S 型菌的 DNA 是转化因子D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由组实验相比较

3、可知 DNA 是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荚膜多糖以及DNA 水解产物都不是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故 A 错误、C 正确;从表中不能得出 B 项的结论,故 B 错误;表中信息不能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 D 错误。答案:C3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追踪 T2噬菌体 DNA 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B用35S 标记蛋白质是由于 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 S 只存在于蛋白质中C用含32P 的肉汤培养基培养 T2噬菌体获得 DNA 被标记的 T2噬菌体D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

4、放射性差异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2解析:噬菌体也叫细菌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 DNA 组成,由于 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 S 只存在于蛋白质中,所以可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病毒的繁殖只能在细胞内进行,不能用含32P 的肉汤培养基直接培养。答案:C4在下列 DNA 分子结构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一看外侧链是否由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据此可知,图 D 错误;二看外侧链是否反向平行,据此可知,图 B 错误;三看内侧碱基配对是否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如出现“同配” “错配”均不正确,图 C 错误。答案:A5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

5、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B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的C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 DNA 分子上D遗传信息即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解析:生物体的所有性状,都以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来代表,这种排列顺序就是遗传信息。答案:D6图甲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3A甲图中将 R 型活菌和 S 型死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体内,R 型细菌向 S 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乙图中搅拌的目的是提供给大肠杆菌更多的氧气,离心的目的是促进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离C用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

6、分别主要在上清液、沉淀物中D若用无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 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解析:A 选项正确,R 型细菌向 S 型细菌转化的原因是 S 型细菌的 DNA 进入 R 型细菌中,并表达了 S 型细菌的遗传性状;B 选项错误,搅拌的目的是让未侵染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分离噬菌体外壳和细菌;C 选项错误,用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上清液中;D 选项错误,若用无放射性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 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答案:A7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具有多样性或特异

7、性的分析,错误的是(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基因的多样性B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 DNA 分子基因的特异性C一个含 2 000 个碱基的 DNA 分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 41 000种D人体内控制 珠蛋白的基因由 1 700 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 41 700种解析:珠蛋白基因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 珠蛋白所特有的:任意改变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后,合成的不一定是 珠蛋白。答案:D8经过对某生物体内的核酸成分的化学分析得知,该生物核酸中,嘌呤占 58%,嘧啶占 42%,由此可以判断( )A此生物体内的核酸一定是 DNAB该生物一定

8、不含 DNA 而含 RNAC若此生物只含 DNA,则一定是单链的D若此生物含 DNA,则一定是双链的解析:由题干数据可知,该生物体内嘌呤数嘧啶数,则该生物体内的核酸或者都为单链,或者既有双链也有单链,但肯定不会只含双链 DNA 分子。答案:C9已知某 DNA 分子共含有 2 000 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 ATGC1234。该DNA 分子连续复制 3 次,共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4A6 000 个 B9 800 个C4 200 个 D1 800 个解析:整个 DNA 分子中含有的 AT 的比例为 30%,那么 AT15%4 000600(个)。DNA分子连续复制 3 次,所需腺嘌呤

9、脱氧核苷酸分子数为 600(231)4 200(个)。答案:C10将用15N 标记的一个 DNA 分子放在含有14N 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后代中含15N 的单链占全部 DNA 单链的比例和含有15N 的 DNA 分子占全部 DNA 分子的比例依次是( )A1/2n,1/2n B1/2n,1/2n1C1/2n,1/2n1 D1/2n1,1/2n解析:将用15N 标记的一个 DNA 分子放在含有14N 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可形成 2n个 DNA分子,2n1条单链,含15N 的单链为 2 条,含15N 的 DNA 分子为 2 个。故后代中含15N 的单链占全部 DNA 单链的比例为 2/2n11/

10、2n,含15N 的 DNA 分子占全部 DNA 分子的比例为2/2n1/2n1。答案:B11已知某 DNA 分子中,G 与 C 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35.8%,其中一条链的 T 与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9%和 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 和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2.9% 17.1% B17.1% 32.9%C18.7% 31.3% D31.3% 18.7%解析:G 和 C 占全部碱基的 35.8%,那么 A 和 T 占全部碱基的 64.2%,两条互补链的碱基总数相同,而且 A 和 T 的总数相同,那么每条链之中的 AT 都占该链的 64.2%,同理 GC占每条

11、链的 35.8%。一条链中的 T 与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 9%和 17.1%,那么 A 与G 分别占 31.3%和 18.7%,因为 A 与 T 互补,C 与 G 互补,所以此链中 A 与 G 的比例,就是另一条链中 T 与 C 的比例。答案:D12如下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 标记)结构示意图,A 占全部碱基的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 S 元素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 32CDNA 聚合酶催化连接部位,DNA 解旋酶作用于部位D将该基因置于14N 培养液中复制 3 次后,含15N 的脱氧核苷酸链占 1/4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

12、段,其组成元素有 C、H、O、N、P,A 正确;在双链 DNA分子中,AT,T 也占全部碱基的 20%,由于 ATGC100%、CG,得出 C 和 G 各占5全部碱基的 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 32,B 正确;DNA 聚合酶催化连接部位的磷酸二酯键,DNA 解旋酶作用于部位的氢键,C 正确;复制 3 次共产生 8 个 DNA分子,16 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两条母链含15N,所以含15N 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子代总脱氧核苷酸链的 1/8,D 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13(13 分)回答下列问题:(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

13、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对有关DNA 复制的方式是全保留还是半保留进行了探究(已知全保留复制中子代 DNA 均由两条子链构成,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 20 min 分裂一次,产生子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三的离心结果:如果 DNA 位于 1/2 重带和 1/2 轻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 DNA位于全中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该小组设计了实验四,请分析,如果 DNA 位于_(位置及比例)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 DNA 位于_(位置及比例)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2)某卵原细胞(2N4)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两条链均被15N 标记,该卵原细

14、胞在14N 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那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 标记的染色单体有_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 标记的染色体有_条。其产生含有15N 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为_。答案:(1)1/4 轻带和 3/4 重1/2 中带和 1/2 重(2)4 0 或 2 或 4 3/414(11 分)下图表示一个 DNA 分子上三个片段 A、B、C,请回答下列问题:(1)片段 A 和 C 之所以能称为基因,是因为它们都是_。(2)片段 A 和片段 C 的不同之处是_。6(3)片段 A 和 B 的不同之处是_。(4)一般情况下,在一个 DNA 分子中类似于 B 的片段

15、的长度要_类似于 A 的片段的长度。(5)在人类染色体 DNA 不表达的片段中有一部分是串联重复的序列,它们在个体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短序列应该位于图中的_。(6)上题中所说的短序列可应用于_。A生产基因工程药物 B侦查罪犯C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D基因治疗E亲子鉴定答案:(1)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2)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3)B 的碱基序列不携带遗传信息,不具有遗传效应 (4)大于 (5)基因间区 B (6)BE15(16 分)为研发一种活性高、半衰期长的新型降钙素(多肽类激素,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某科研机构从预期新型降钙素的功能出发,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人工合成了两条 72 个碱基的 DNA 单链,两条链通过 18 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 DNA 片段,再利用 Klenow 酶补平,获得双链 DNA,过程如图。(1)请画出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模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