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096194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呼吸道传染病(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防治知识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 随着天气变暖,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又进入 劣等季节,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健 康,防治好呼吸道传染病。今天我和大家 共同复习一下相关知识。 呼吸道传染病的各类很多,如流行性感冒 、水痘、带状疱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风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 等等。特别是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 极易引起学校及社区的流行。 几个概念: 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这是传 染病流行中必不可少的三个重要环节 传染源:指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微 生物)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 外的人和动物,主要包括病人,隐性感染 者和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等,这是

2、造成传染病流行最重要的因素。 易感者指的是一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 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 易感者的方式,可由多种因素构成,而呼吸道传 染病的传播途径与呼吸密切相关,主要有空气、 飞沫(即通过咳嗽形成的飞沫)、尘埃,还包括 手、用具、玩具等。既由于传染源,传播途径、 易感三个缺一不可的环节,才会造成传染病的流 行。 要阻止传染流行,我们就要围绕传染源、传播途 径、易感人群这传染三要素下手。首先,要管理 传染源:发现病人要尽快向疾病控制部门报告, 同时,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 行检疫,临床观察,药物预防,疫苗接种,通过 上述措施,达到控制传染目的。 其

3、次,是切断传播途径,即通过提高卫生水平, 通风,消毒等方法来实现预防作用,第三是保护 易感者,即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方法来达到对 易感保护作用,包括改善营养,锻炼身体、预防 接种疫苗等方式,特别是接种疫苗,可直到至关 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医院的工作人员,特 别是一线工作人员,同样是易感者,并且 是高危人群,除了前面所说的改善营养、 锻炼身体,接种疫苗外,我们的自身防护 也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隔离 消毒工作,按规定着装,衣帽、口罩,要 按标准要求穿戴好,好自身 的同时,也有 利于控制好院内感染,防止疾病的漫延。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全身性

4、皮疹、淋巴结肿大 为特点,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 引起胎儿感染,造成发育迟缓和胎儿畸形 等严重后果。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在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中含大 量病毒,出疹前后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多感染幼龄儿童,但在学校、军 营等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 爆发流行,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4、流行特征:由于本病临床症状轻微,多数病人 呈隐性感染,无皮疹及临床症状,因此,常低估 本实际流行情况。我国曾对20个省育龄妇女进行 调查,风疹查体阳性率高达90%以上,由于孕妇 感染风疹可出现累及胎儿的严重后果,因而必须 加强对风疹流行的控制。临床

5、表现: 潜伏期: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 可伴咽痛,轻咳和流涕,浅表淋巴结多有肿大伴轻度触痛 。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 及躯干部位,皮疹经23日消退,一般不 色素沉着。 病人常全身症状轻微,少数病人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脾大, 风疹脑炎和极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54,但病死率 高达20%。 先天性风疹为胎儿经胎盘受染,发生在妊娠头4个月内, 受染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出生后20%80%的婴儿有 先天性器官缺陷,包括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听力损害 ,心脏及大血管畸形,也可出现活动性肝炎,贫血、紫癜 、脑膜炎及进展性脑炎等,其长期影响还精神发育障碍, 糖尿

6、病等严重后果,总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诊断 1、临床诊断: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于 诊断,仅在本病流行时较导致出临床诊断 ,皮疹特点:细小色 出现较早,伴发全身 症状轻微。 2、实验室检查:确诊前的细胞 分离风疹 病毒,也可采血 抵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 或 抗风疹病毒抗体,如滴度显著增高或前 后两次检测效价升高4倍以上,有助于诊断 。治疗: 无特效治疗,多为对症治疗预防: 注射风疹疫苗或服麻疹疫苗免疫,可获得 满意疗效,有效率达98%,病人需隔离5天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 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科普利克斑及皮肤出 现斑丘疹等。流行病学:

7、1、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鼻、咽、气管和眼分泌物含病毒 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均有传染性,以前驱期传染性最强 尿中也可排出病毒且持续数日 恢复期不带病毒。传播途径 借飞沫直接传播。传 染性分泌物通过咳嗽 及喷嚏形成含麻疹病 毒气溶胶,到达易感 者的呼吸道或眼结膜 而致感染。 有可能通过密切接触 传播。 通过衣物、用具、玩 具等间接途径传播的 可能性小。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 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 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到母体抗体的 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 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

8、低, 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4、流行特征: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发病年龄以6个月 至5岁小儿为最高,但由于长期疫苗的结果 ,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双向 移位,即向低月龄和高年龄方向发展。是 流动人口及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局部易 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临床表现: 潜伏期: 618 d,平均10 d。曾接受 被动或者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典型经过;分三期,即前驱期,出疹 期和恢复期。病程约1014 d 非典型表现:轻型、重型、成人、异 型临床过程1、前驱期: 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起病急,主要表现 :(1)发热,体温一般渐升高,小儿也可骤发高

9、 热伴惊厥者; (2)上呼吸道炎: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 、流涕、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 (3)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 (4)科普利克斑:见于90%以上的病人,具有早 期诊断价值,多在起病23天出现于双侧近第 一臼齿颊粘膜上,为0.51mm大小白色小点, 周围有红晕,该斑点逐渐增多,可互相融合,一 般在23天内消失。 2、出疹期:于发热第34天开始出现皮疹,皮疹先见 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 、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35天出齐,皮疹初 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突出皮肤,呈充血性皮疹, 压之退色,初发时稀疏,色较淡,以后部分整合成暗红色 ,少数病例

10、可呈现出血性皮疹,疹间皮肤正常。皮疹高峰 时全身毒血症症状加重,高热可达40,伴嗜睡,重者可 出现谵妄,抽搐,咳嗽频繁,常有结膜红肿、畏光、舌乳 头红肿,全身表浅淋巴及肝、脾轻度肿大,肺部湿罗音, 胸部X 线检查可有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改变或肺纹理 增多,出疹期约为35天。麻疹 - Kopliks spots麻疹 皮疹恢复期: 出疹35天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 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 ,留浅褐色色素斑,伴 脱屑,历时约1 2周,无并发症者病程为1014天,成 人麻疹全身症状多较小儿重,但并发症较 少。 以上为典型麻疹的表现,非典型麻疹的临 床类型有:轻型、重型、出血性及异型麻

11、 疹。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 2、病原学诊断:病毒分离,病毒抗原,病毒 RNA 3、查多核巨细胞:取病人鼻咽分泌物,痰或尿沉 渣涂片,用瑞氏染色查多核巨细胞一般以出疹前2 天至出疹后1天阳性率较高 4、血清抗体测定:于病程早期及恢复期各采血1 次,做血凝抵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 体效价4倍以上增高为阳性,也可用E1ISA法测定 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疹后3天IgM多呈阳性, 2周达高峰,但成人麻疹约7.9IgM抗体始终阴性。并发症: 1、支气管肺炎:以出疹期一周内常见,占麻疹患 儿死因的90%以上,多为继发感染所致。 2、心肌炎:多见于2

12、岁以下重症麻疹或并发肺炎 和营养不良的小儿。 3、喉炎:1%4%,23岁小儿多见,易出 现喉梗阻,如不及时抢救可因窒息死亡。 4、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脑炎:发生率低,为 0.1%0.2%,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诊断: 典型:流行期间接触过麻疹病人的易感者 ,出现 发热,伴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 充血,畏光,早期口腔内有科普利克斑, 即可诊断,在出现典型皮疹和退疹后可确 诊,非典型病人难以确诊者可分享病毒, 测定病毒抗原或血清特异性抗体。鉴别诊断: 1、风疹:全身症状轻,无科普利克斑,发 热12天出疹,12天即退,常伴耳 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2、幼儿急诊:突起发热或高热34天, 症状轻,热退后出现斑退

13、散在皮疹,反面 远端皮疹少,12日皮疹渐退 3、药疹:有用药史,皮疹多样,痒感,伴 微热或无热,无粘膜斑或卡他症状,停药 后皮疹可渐消退。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 通风,温度适宜,眼、鼻、口腔保持清洁 ,鼓励多饮水,进易消化和营养丰富饮食 2、对症治疗:退热、止咳、增强免疫。 3、并发症治疗:预防: 1、注射疫苗 2、被动免疫:人血丙种球蛋白 3、病人应隔离到疹后5天。麻疹的免疫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 3注意防寒保暖,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4饮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 多

14、喝白开水。 5保证睡眠充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若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有利于早期诊治。 7避免接触呼吸道传染病病人。 8儿童应按时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对流感等呼吸 道传染病可根据流行情况,选择疫苗接种。 谢谢大家!阿城区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法及春 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卷(共2页)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旅行。 2、甲类传染病包括( 鼠疫、霍乱 )两种疾病。 3、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4、麻疹是由( 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5、麻疹病人无呼吸道并发症,隔离

15、到(疹后5天),有呼吸道并发症隔离至(疹后10 天)。 二、简答题: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必要环节是什么? 答: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中必不可少的三个重要环节。 2、麻疹潜伏期? 答:麻疹潜伏期为10天(618天),曾接受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3、麻疹的预防? 注射疫苗;被动免疫:人血丙种球蛋白;病人应隔离到疹后5天。 4、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有哪些? 答: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 5、呼吸道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 答:主要有空气、飞沫(即通过咳嗽、喷嚏形成的飞沫)尘埃、还包括手、用具、玩 具等。 三、试述典型麻疹的临床分期过程及特点: (1)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 起病急,主要是发热、上呼吸道症状、眼结膜充 血等。 (2)出疹期:发热34天开始出现皮疹,皮 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 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3 5天出齐。 (3)恢复期:出疹35天后,发热开始减退 ,症状逐渐减轻,皮疹按先后顺序消退伴皮肤脱 屑,历时12周,无并发症者病程为1014 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