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第4章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0960384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学·第4章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基础会计学·第4章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基础会计学·第4章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基础会计学·第4章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基础会计学·第4章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学·第4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学·第4章(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v 一、会计科目v v 二、账户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权益 所有者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科目一、一、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意义及设置原则(一)会计科目的意义及设置原则1.会计科目的含义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户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 。实收 资本资本 公积盈余 公积2.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系统、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内容的需要。满足信息使用者了解会计信息的需要。设置会计账户,核算经济业务的需要。一、一、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意义及设置原则(一)会计科目的意义及设置原则3.会计科目设置原则必须结

2、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 计要素内容。既要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满足内 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又要保持 相对稳定。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应简明、适用。一、一、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意义及设置原则(一)会计科目的意义及设置原则所有者权益类注意:与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分类的不同。企业会计制度将:利润类归并入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与费用类的一部分合并为损益类;费用类的一部分独立为成本类。一、一、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经济内容的不同分为资产类、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利润类会 计科目。资产类

3、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 费用类 利润类资产类负债类损益类成本类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的分类 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总 括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科目。如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应付账款等科目。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 据,提供总括指标。据,提供总括指标。一般由会计制度统一制定(见教材一般由会计制度统一制定(见教材P.45P.45)。)。(三)会计科目的级次(三)会计科目的级次1.1.总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一、一、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为了既提供总括核算指标,又提供详细 核算指标,会计科目应分层次设置。会计科 目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总 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

4、在明细科目中, 可以根据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二 级科目、三级科目等。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科目或细目,是是对总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再作详细分类形成的会计科目。分类科目所含内容再作详细分类形成的会计科目。 是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是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 可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和企业核算需要设置。可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和企业核算需要设置。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应付账款按债权人名称红光 公司海天 集团(三)会计科目的级次(三)会计科目的级次 2.2.明细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一、一、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的级次总分类科目 (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二级科目(子目 )明细科目(细目、三级科目)原

5、材料原料及主要材 料圆钢生铁 辅助材料润滑油防锈剂 燃料汽油柴油生产成本第一车间甲产品乙产品 第二车间丙产品丁产品二、账户v (一)设置账户的意义v 设置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对会计对象具体 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而为了序时、连续 、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 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还必须根 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 v 账户是指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来分类 、连续记录企业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 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账户具体表现 为账页。 v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的名称 就是会计科目。(一)设置账户的意义 设置依据:根据会计科目设置; 基本特

6、征:具有一定格式; 主要作用:分类、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 的工具。 重要地位: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二、账户(二)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相互联系: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会 计账户的名称。二、账户二、账户(二)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相互联系:反映的经济(会计要素)内容相同。 会 计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就是会计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 。(二)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相互区别:外表形式不同:会计账户必须具有一定的格式, 会计科目则没有。发挥作用不同:会计账户则是用来具体记录经济 业务的工具(手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 分类形成的项目(标志

7、)。二、账户账户基本结构的含义账户的全部结构中用来登记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的那部分结构。账户基本结构部分: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其中一方记 增加,另一方记减少;至于哪一方记增加额,哪一方记减少 额,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三)账户的基本结构(三)账户的基本结构二、账户(三)账户的基本结构(三)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一般包括的内容:(1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 2)日期(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日期(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3 3)摘要(对经济业务的概括说明)摘要(对经济业务的概括说明)(4 4)凭证号数;(表明账户记录的依据);)凭证号

8、数;(表明账户记录的依据);(5 5)金额(即增加额和减少额及余额);)金额(即增加额和减少额及余额);二、账户账户名称年月日凭证号数摘要借方(左方)贷方(右方)余额借/贷我国会计实务中三栏式会计账户基本格式会计科目记录经济 业务确认 的日期账户一般包括的内容: 说明登记账户的来源、依据,为以后查账提供便利用以概括 说明所记录经济业 务的内容用以填写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增加、减少及变动的结果 账户基本结构的简化形式 “T”形账户为了会计研究和教 学的方便,我们将账户 的基本结构简化为左右 两方的“T”形账户, 其中一方记增加,另一 方记减少,账户的左右 两方哪一方登记增加, 哪一方记减少,取决

9、于 记账方法和账户性质。账户名称贷方(右方)借方(左方)账户中的金额指标 银行存款余额借或贷贷方 (右方)借方 (左方)月 日凭证 号数摘 要10 1期初余额 借 10000 10 5 (略) 销售商品收回货款 40000 借 5000010 15 支付购材料款 20000 借 3000010 22收回欠款 60000借 9000010 27偿还借款30000借 60000103110月末余额100000 50000借 60000年2000假设记增加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 10 000+ 100 000-50 000=60 000假设记减少账户中的金额指标会计账户

10、可以提供的金额指标包括:期初余 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 银行存款本期增加额: 4000060000 本期减少额: 20000 30000 本期增加发生额:100000 本期减少发生额:50000 说明:每个账户的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 额应分别记入上列账户的左右两方。借方(左方) 贷方(右方)账户中的金额指标会计账户可以提供的金额指标包括:期初余 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 银行存款本期增加额: 4000060000 本期减少额: 20000 30000 本期增加发生额:100000 本期减少发生额:50000 说明:期初、期末余额的方向与增加额的 方向相同。借方(左

11、方) 贷方(右方)期初余额 10000期末余额 60000(四)会计账户的设置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根据本企业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设置。二、账户(五)总分类核算与明细分类核算 二、账户各会计主体按总分类科目开设总分 类账户,按明细分类科目开设明细分类 账户。总分类账户提供的是总分类核算 指标,一般只用货币计量;明细分类账 户提供的是明细核算指标,除货币量度 外,有的还用实物量度。对经济业务通 过总分类账户进行的核算,叫总分类核 算;通过有关明细账户进行的核算叫明 细分类核算。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v一、记账方法概述v二、复式记账原理一、记账方法概述 v 记账方法是在账簿中记录经济业务的

12、方法 。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v (一)单式记账法 v 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 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单式记账企业用银行 存款8000元 购买材料。银行存款原材料不予登记8000 通常只登记货币资金收支、往来款项的通常只登记货币资金收支、往来款项的 结算内容,而不登记实物资产的收付内容。结算内容,而不登记实物资产的收付内容。 不能完整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不便于不能完整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不便于 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复式记账 ,是指对发生 的每一项经济 业务,都以相 等的金额,在 相互联系的两 个或两个以上 账户中同时进 行登记的方法 。企业用 银行存款

13、 8000元 购入原材 料。原材料银行存款8000 (增加)8000 (减少)(二)复式记账法一、记账方法概述企业购 进一项设 备价款 50000元, 货款尚未 支付固定资产应付账款50000 (增加)50000 (增加)(一)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无非就是涉及资 金的增加和减少两个方面,会计在记账的时候 必须把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资金增加和减少 的两个方面都记录下来,从而完整、全面的反 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而 复式记账方法就是适应了资金运动在这一规律 性要求,把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到的资金在 量上的增减变化,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 系的账户予以全面反映。

14、可见,资金运动的内 在规律性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 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 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等额双重记录.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类 型进行记录。可根据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以检 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二)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三)复式记账法的种类复式记账法在其发展过程中,曾 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 账法等几种复式记账方法。其中,借 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复式 记账方法。目前,我国企业和行政事 业单位采用的都是借贷记账法。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一)能够全面

15、、系统的反映和监督 经济活动,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数据 资料。(二)可以通过有关账户之间的对应 关系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检查经济业 务是否合理合法。(三)通过对全部账户记录结果的试 算平衡,可以检查账户记录有无差错。三、复式记账的作用第 三节 借贷记帐法v一、借贷记帐法的产生与发展v二、借贷记账法的记帐符号v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v四、借贷记账法的记帐规律v五、账户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v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 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 法起源于十三世纪的意大利。到十五世 纪,借贷记账法逐渐完备,被用来反映资本 的存在形态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与此 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学者提出了借贷 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即“资产=负债+资本” 的平衡公式。根据这个理论确立了借贷的记 账规则,借贷记账法成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 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的“借”和“贷”两字,最 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借贷资 本家以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