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和等高线地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0960174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和等高线地图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图和等高线地图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图和等高线地图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图和等高线地图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图和等高线地图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图和等高线地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和等高线地图(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地图和等高线地图地图和等高线地图 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地理学科的重要体现。 弄懂地图三要素,才会明白地图的制图原 理,进而分析和表达地图呈现的内容、规律,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 高考比较注重应用能力的考察,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是基础 。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做图例。在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以及山高、水深等 数字,就叫做注记。比例尺:方向:一、地图的三要素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方位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法:指向标箭头指北,箭尾指南 经纬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180)在极地投影图上,极点四周多是北或南;顺地球自转

2、方向为东(180) 二、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陆地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的地图高程的判读200米丙海拔(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当另一地点在海平面以下时 ,两点的相对高度大于某点 的海拔高度。1、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等高线原理等高线 。坡陡的 地方坡缓的 地方等高线 。密集稀疏山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坡度陡缓的判读缓坡:等高线稀疏; 陡坡:等高线密集。示坡线:表示坡向(下坡)的短线

3、,由高处指向低处山 体 的 不 同 部 位山顶山 脊缓 坡陡 坡鞍部山谷山顶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高 线闭 合里大外小里小外大等高 线弯 曲向高处弯向低处弯一组山谷线和 一组山脊线间 的中间部位几条等高线相 交于一线局部地形的判读山谷山脊的判断方法山谷山脊的判断方法400 500400500400山脊400500400500500山谷难点突破50米150米250米A B等高距:50米FECG等高线 密集等高线 稀疏高低 高低陡 坡缓 坡山 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 各图的比例尺,判断坡度最大的一幅是A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大” ,这只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

4、高线图公式: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A B C D如上图,判断图中A、B的海拔范围各是多少?分析:据图可知,图中深蓝色区域的海拔小于50米而大于0,绿 色区域的海拔在50米到100米之间,白色区域大于100米而小于 150米。A所在的浅蓝色区域外侧低于100米,所以内侧高于 100米而低于150米。同理,B区的海拔低于50米。结论:在两条等值线间若还有一条闭合等值线,则其内的 数值只可能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同理,若题中所指为等温线 或等压线,都可应用上述规律进行判断。100米HA150米;0米HB50米。难点突破丙甲乙2C0C4C-2C2C读图回答:1.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A.山地

5、、盆地 B.盆地、山地 C.河谷、山地 D.山地、高原2.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可能是:A1000m1667m B1333m2000mC1333m1667m D1667m2000m3.丙地的气温可能是:A. 2C B. 4C C. D、=(2000年文科综合能 力测试第1题)读华北 某地地形图,据图判 断1-3题:读下面读下面“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 (1)若在图中A处建一最大库容 量的水库,请用虚线画出该水库 的最大集水区域范围。(3)若A、D量得图距为2cm,则 AD的实地距离为 。 (4)B、D两地的温差约有 。 (5)若B、D两地有高山电缆车相 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 乘电缆车从D顶到B顶需 分钟。 解析:(1)水库的集水区域应为水库周围地区所有山脊线围起 来的区域,这一区域应为最大的集水区域。(2)缆车走的是两 地直线距离:垂直距离500m和水平距离32=6km构成的直角三角 形的斜边6020m。计算可得30.1分钟。(2)图中河流的流向 。 见图 自北向南流4 km3 3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