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齐治平之《中庸》节选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960049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齐治平之《中庸》节选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修齐治平之《中庸》节选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修齐治平之《中庸》节选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修齐治平之《中庸》节选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修齐治平之《中庸》节选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齐治平之《中庸》节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齐治平之《中庸》节选(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Date1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孔子中庸哲学的触动点欹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 、中则正、满则覆。” 荀子宥坐DateDate2 2涟源市行知中学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龙堂文v程子曰: v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v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 定理 。中庸节选Date3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一、文化背景 中庸原是礼记 中的一篇,一般认 为,中庸是孔子 的孙子子思(前483 前402)的著作, 据史记孔子世家 记载,孔子生孔鲤 ,字伯鱼,早卒;伯 鱼生孔伋,字子思。孔 子DateDate4 4涟源市行知中学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龙堂文v孔子去世

2、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 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子, 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 、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 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v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 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 后不久。Date5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v中庸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 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而且还以此为基 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 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 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v中庸之所以受到后儒的重视,根本原 因是其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从总体 上作了系统化的阐述。其深刻而精微的思 想内容,它所阐述的一整套政治伦理思想 体系,

3、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十分切合中 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 Date6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二、初步理解n朱熹认为中庸是四书中最 难读懂的一部典籍,学生在学习的 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概 念和概念间的关系,n反映在课文部分,有以下两点需要 注意。Date7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其一:“性”“道”“教”的含义及其关系v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天与人是一体的,“天命 者,天所赋之正理也”(朱熹论语集注季 氏),天不仅化育了万物,而且把天的正 理也赋予了万物,所以每一个个体生命在出 生时就被赋予了天理,天理体现在每个人身 上就是“性”。v “率性之谓道”,“率性”的意思并不是任由本 性为所欲

4、为,而是说,人们依照着天所赋予 的正理行事就叫做“道”。Date8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v虽然上天赋予人们的“性”是相同的,但是由 于每个人所接受上天赋予的“性”的情况不太 一样,所以会造成过与不及的现象,这样就 需要“修”,通过“修道”,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使其完善。v人之性,是上天所赋予的;道,是按照人的 本性去做。教,教化,使道得以修明。性、 道、教三者是密切联系的。但其中最重要的 环节是“道”,因为“道”是“性”的具体表现, 而“教”是用来“修道”的,教是为“道”服务的 。因而,中庸强调,“道”是不可以须臾 离开的。Date9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v中庸论修道,主要在“慎独”上下功夫。

5、“莫 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 句话揭示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与“道”相 背离的细微的萌芽在隐蔽不为人所见的时 候,人们自己已经知道了,而有道德有修 养的人在这时候就非常谨慎,要阻遏这种 萌芽的发展,以免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道 。v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 况下,也要求自己整个身心的活动,处处 合乎规范,凭着高度自觉,遵循正道。Date10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v当喜、怒、哀、乐尚未表现出来的时候, 是“性”,“性”本来就包含着喜怒哀乐之情 ,而且是无过无不及之的,所以把它叫做“ 中”;v这种喜怒哀乐之情表现出来而合乎法度, 叫做“和”。v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

6、平气和 ,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这样,天地万物就能各得其宜,各得其所 ,运行不息,生生不已。v“中”是“性”,是天下的根本。“和”是“道” ,是天下人普遍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Date11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其二:“诚者”“诚之者”的含义及其区别v“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 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 而固执之者也。”v按照朱熹的解释,诚,是真实不 乱的意思,是天理的本来状态。圣 人的道德,和天理是一致的,不必 思考和努力自然就能达到中道。Date12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v诚之,是不能真实不乱,但是希望真实不乱 的意思,这是人力所能做的,

7、而且是应当做 的。不能达到圣人境界的人,不能没有个人 的欲望,品德不能完全真诚,所以不能不经 过思考就达到天理,而必须选择善,然后明 了至善的道德。v既然不能做到像圣人那样不必努力就能达到 中道,所以就一定要坚决地守住至善的道德 ,然后可以使自己达到真实不乱的诚的境界 ,这是一般人达到中道的方法、途径。可见 ,人为地达到诚,需要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 。Date13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v孟子离娄上中有孟子类似的话:“诚 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之 道就应该思诚;“思诚者,人之道”,思诚 就是追求诚,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v天道是诚,人人都拥有天命所赋予的“性” ,但是,诚性虽然人人

8、具有,但并不是人 人都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即不经过个人努力而自发地实现,所以 在追求诚的过程中,自身的努力,自我的 完善就非常重要。Date14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v“择善”,是要通过博学、审问、慎思、 明辨、笃行来完成的;“固执”,是要通 过不达到目的就“弗措”的坚定意志和“人 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 加倍努力来完成“择善”。v“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告诉我们人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善 自己,就能使自己获得成功。Date15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v应该注意的是,“博学之,审问之,慎 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虽然属于“择 善”的方法,但也属于学习

9、过程理论。v程颐曾经说:“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朱熹则认为这是“为学之序”。作为学习 过程理论,五步学习过程可以说是明确 、具体、深刻、全面、系统的。Date16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v中庸不仅对学习过程进行了明确的阶 段划分,而且还强调了学习过程中非智力 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肯定了勤奋学习,多 下功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学习精神, 这种精神能使人由愚钝变聪明、由懦弱变 坚强。v这套学习过程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学者 的治学发生过深远影响,曾引起历代学者 的普遍重视,它在中国学习理论发展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Date17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三、文本研读Date18涟源市

10、行知中学 龙堂文参考译文 1.1v上天赋予人的就是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动 就是道,把道德修明,并在众人中推广就 是教。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 离开,就不是道了。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即 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不敢 疏忽,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恐慌惧怕 ,不敢怠惰。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虽无 踪迹出现,但动机已成,人虽不知,而自 己却很清楚,天下的事没有比这个更明显 、更容易显露的了。 Date19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参考译文 1.2v因此君子独处的时候特别谨慎小 心。喜怒哀乐各种感情还没有向外 表露的时候,叫做中;向外表露的 时候都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天 下人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

11、下人 普遍遵行的行为准则。达到“中和” 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 便生长繁育了。Date20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参考译文2v仲尼说:“君子的所作所为符合中庸 的道理,小人的所作所为违背中庸 的道理。君子对于中庸,能时时处 处坚持中庸的原则。小人违背中庸 的道理,任性妄为,肆无忌惮。”Date21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参考译文3v孔子说:“中庸是天下最高的道德标 准呀!可是人们已经很少能做到了 ,这种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Date22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参考译文4v孔子说:“中庸的道理不能实行的原因 ,我知道了。聪明的人常常超过中道, 愚昧的人常常达不到。中庸的道理不能 彰明于世的原

12、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 常常超过中道,不贤的人常常达不到。 譬如人没有不吃饭喝水的,但是很少有 人能辨别食品的滋味。”v Date23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参考译文5v孔子说:“好学不倦就接近于智慧了。 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义了。懂得耻辱 ,就接近于勇敢了。懂得了好学、力行 、知耻三件事,那么就知道修养自身的 方法了。知道了修养自身的方法,就知 道治理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的 方法,就知道治理天下的方法了。”v Date24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参考译文6.1v凡国君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不变的 常规。这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 能,亲爱亲属,敬重辅政的大臣, 体恤文武百官,爱护百姓就像爱护 自

13、己的孩子,招来各种工匠,善待 远方的来客,安抚分封的诸侯。Date25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参考译文6.2v修养自身,就能确立中庸之道;尊重贤人 ,做事就不至于迷惑;能亲爱亲属,叔伯 兄弟就能没有怨恨,和睦相处;敬重辅政 的大臣,遇到事情就不会迷惑;体恤文武 百官,受恩惠的士臣就会尽力报答;像爱 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百姓,老百姓就因 为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招来各种工匠, 就会财源茂盛百货充足;善待远方的来客 ,就能使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归顺;安抚分 封的诸侯,就能四海一家,天下畏服。 Date26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参考译文7.1v诚是上天赋予的道理,而努力达到“ 诚”则是人道。诚的人,不用努力

14、就 能符合“诚”,自然而然就符合天道 ,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达到“诚” 的人,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坚守 不渝。Date27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参考译文7.2v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索, 明晰地辨识,坚定地履行。v有的知识不学则已,学了,学不成就不放 下;有的问题不问则已,问了,不到完全 理解就不放下;有的事情不思索则已,思 索了,没有所得就不放下;有的疑难不分 辨则已,分辨了,不明晰就不放下;有的 事情,不做则已,做了,坚持得不彻底就 不放下,别人一遍就行了,我即使一百遍 也要做好。别人十遍就行了,我即使一千 遍也要做好。Date28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参考译文7.3v如果能够用

15、这样的毅力追求中庸之道, 那么即使愚昧的人必能变成聪明的人, 即使柔弱的人必能变成刚强的人。Date29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四、写法探究大学和中庸中采用了很多递进 论述的方法,如大学中说:“知止而 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请将中庸中的类似论证整理出 来,体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 它们所说的道理。Date30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v解析:v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 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 家矣。”Date31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v孔子的这段话,强调了好学、力行、知耻是 修身的方法,v而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人的方法 ,知道了治人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天下的 方法,v从修身到治人到治天下,前者都是后者的前 提,v构成的是条件关系。Date32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n1.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 n 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 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 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 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 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 新华词典五、深化拓展DateDate3333涟源市行知中学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龙堂文v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 。v中庸并非是无原则的调和 ,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 求矛盾各方的协调统一。Date34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