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总论..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0958164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中医外科学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中医外科学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中医外科学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中医外科学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总论..(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外科学总论中医外科学总论n中医外科发展概况n中医外科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n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外科疾病的辨证n外科疾病的治法中医外科学的特点n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分科,是研究和 探讨发生在人体体表的,肉眼可见的疾病发 生、发展、转化、预后的一般规律及其辨证 施治的一门学科。n特点是:以中医基础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 基本方法,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疾 病的发生、发展上强调了毒邪和正气的关系 ,在诊断上重视辨证和辩病相结合,在治疗 上要求局部和整体相结合。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一、起源n1、简单的清创、止血法n2、原始的外用药n3、原始的外科器械和小手术n4、独立分科:

2、周代周礼天官篇将医生 分为四类,其中疡医即外科医生。“疡医掌肿 疡、溃疡、金创、折疡之祝药劂杀之齐。”n5、类似丹药的发明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二、形成n春秋战国时期n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 的医学文献,在其中记载了许多外科病 名,如“创伤、冻伤、诸虫咬伤、痔病 、肿瘤等,也记载了许多外科治法,如 “骨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 药”等。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黄帝内经中阐述了许多外科理论n灵枢玉版篇:“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 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荣气不行,乃发 痈疽。”阐述了情志与化脓性疾病的关系。n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饮食不节与外科疾病的关系。n灵枢痈

3、疽篇:“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 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 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精辟的论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总之,内经一书对外科的形成贡献很大,记 载了十七种外科病名,提出了针、砭、熨贴、按 摩、醪药、手术等治疗方法。认识到火毒、饮食 、情志与外科疾病的关系密切,所以中医外科的 理论源泉来源于内经。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汉代n华佗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进行了 世界上最早的剖腹术和死骨剔除术。n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外科发展也有 很大影响,提出了“疮家忌表,流脓过多不能发 汗”的理论,记载了“肠痈”、“肺痈”、“浸淫疮”等病名 ,创立了

4、大黄牡丹皮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为后世 中医中药治疗急腹症打下了基础。n因此,到了汉代,从理论、实践、药物、手术、著作 多方面看,中医外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独立的 学科。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三、发展n晋代葛洪肘后方中记载了海藻治瘿,这是世界上 最早的用含碘的药物治疗甲状腺肿大的记载;疯狗脑 治疗狂犬病,开创了免疫疗法治疗疾病的先河。n晋末的龚庆宣所著的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的 第一部外科学专著,其主要内容有:痈疽的鉴别诊断 ,内外处方140余个,对鉴别有脓无脓较为详尽;提 出的外伤用止血、收敛止痛;痈疽用清热解毒;肠痈 用大黄汤,但脓成不可服用等。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

5、我国第一部病 因病理学专著,书中记载了许多外科疾病, 尤其是皮肤病的病因病理,如疥疮由虫所致 ,漆疮与过敏体质有关。在“金疮肠断候”一 节,对肠吻合术的操作、术后的饮食及预后 的判断都论述得相当详尽,可见,当时我国 的腹部外科手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是我国最 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的百科全书,记载了 食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食牛羊乳治疗 脚气病、食猪靥羊靥治疗甲状腺肿,都 是后世已证实了成功的经验,提出了用 葱管导尿,是世界上最早的导尿术,比 法国用橡皮管导尿早了1200余年。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宋代 n国家出版的圣济总录提出了“五善七恶”n太平圣惠方完善了“五

6、善七恶”学说,提出了“五 善七恶”的鉴别,创立了内消托里等内治方法。n外科精要由江西的陈自明所著,这是一部具有重 要意义的伟大著作,它强调了外科的整体观念,主张 内服和外用并重,强调对痈疽应辨证施治,区分寒热 、虚实,记载了多个托里排脓方药,至今仍应用于临 床。n东轩居士的卫济宝书是一本论述医疗器械的专著 ,书中介绍了灸板、消息子、炼刀、竹刀、小钩等。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金元时期n朱震亨外科精要发挥n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这是一本创伤 学专著,对中医外科的贡献也较大,他 继承了陈自明的观点,强调整体观反对 局部论,主张治疗疮疡必须先审阴阳虚 实,然后采取内外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四

7、、成熟n明代n汪机的外科理例本书以医案为主,提出了“治外 必本诸内”的学术思想,创立了玉真散治疗破伤风。n王肯堂疡科准绳、申斗垣的外科启玄、窦梦 麟疮疡经验全书都各具特色。n陈司成的霉疮密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 ,指出此病是由性交传染,且会胎传,主张用丹砂、 雄黄等含砷的药物治疗,是世界最早使用砷剂治疗梅 毒的记载。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该书详尽论述了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症候、辨证、治法、 预后等,被后人认为是“列证最详、论治最精 ”的一部外科学专著。陈实功的学术思想被后 人继承,形成了一大学术流派正宗派。n正宗派的学术思想及特点:1、疮疡发病必根于脏腑,以脏腑辨证为

8、主。2、治疗上着重于调理脾胃。3、善用外科手术和腐蚀药。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清代n王洪绪(王维德)外科全生集,为“ 全生派”的创始人,公布了家传的秘方“ 阳和汤”、“醒消丸”、“犀黄丸”。n全生派的学术思想:1、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施治法则 ,红肿为阳,白肿为阴。2、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心得派的创 始人。n心得派的学术思想:1、揭示了外科病因的一般规律,在上 部多风温、风热,中部多气郁、火郁, 下部多湿热、寒湿。2、将温病学说融汇于外科的辨证治疗 之中,主张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n近代张山雷疡科纲要内容简要

9、,并 且用一些西医的观点来解释外科疾病的 病因病机。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外科学进入了 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各省市都成立了中 医学院和中医研究院。中医外科作为主要学 科占有一席之地,对治疗一些慢性病、疑难 杂症有独到之处。如天津疮疡研究所治疗慢 性溃疡、慢性窦道疗效显著、中医辨证治疗 皮肤病效果良好,对男性病的研究也达到了 较高的水平,前景广阔。我院的中医外科对 治疗和抢救毒蛇咬伤具有特色,对毒素毒理 的研究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类释义n疾病命名n以部位命名:如颈痈、背痈、手发背n以穴位命名:如人中疔、委中毒n以脏腑命名:如肠痈、肺痈n以病因命名:

10、如冻疮、破伤风、漆疮n以症状命名:如红丝疔、麻风n以形态命名:如岩、蛇头疔、鹅掌风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类释义n疾病命名n以颜色命名:如白癜风、丹毒n以疾病特性命名:如烂疔、流注n以范围大小命名:如小的为疖,大的为 痈,更大的为发n以传染性命名:如疫疔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类释义n分类释义n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疮疡: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或 是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病的总称。 n肿疡: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n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n胬肉:疮疡溃后高突于疮口的腐肉。n 痈:有外痈、内痈两大类。外痈是生于体表 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内痈是生于 脏腑的脓肿。中医外科

11、疾病的命名及分类释义n分类释义n疽:分有头疽和无头疽。有头疽初起即有粟米状脓头,无 头疽发于骨骼及关节问,皮色不变。n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n根脚:肿疡之基底部。 n应指:患处已化脓,用手按压有波动感。n护场:指正气能约束邪气,使疮疡不至于深陷形 成的局部作肿范围。n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使空腔较大,脓液 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n痔:凡肛门、耳、鼻空窍等处有小肉突起者都称为痔。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类释义n分类释义n漏:凡溃疡疮孔处流脓经久不止者为漏。n痰:发生于皮里膜外,皮色不变,按之有囊性感。n毒:以毒取名的疾病很多,不能代表某一种性质的疾病。n结核:泛指一切皮肉之间的圆形肿块。

12、n岩:坚硬如石,高低不平,状似岩突,破溃后疮口中间凹 陷很深,形如岩穴。n五善:指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n七恶:指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 血衰竭。n顺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 顺证。n逆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称 逆证。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一、外感六淫邪毒(风寒暑湿燥火,热毒火毒)n致病特点:n1、六淫邪毒均能直接或间接地侵犯人体致病。n2、六淫邪毒只能在抗病力低下时致病。n3、六淫邪毒致病大多有季节性。n4、六淫邪毒致病具有一定的部位。上部:风温、风热,中部:气郁、火郁,下部:湿热、寒湿。n5、六淫邪毒可以单独致病,也

13、可以混合致病。n6、六淫邪毒可以挟脏腑蕴毒致病。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二、特殊邪毒n含义:在外科疾病中,一些不能用六淫致病特点来解 释的,发病症状、特点较特殊的,称为特殊邪毒。n特点:1、发病急骤。2、发展迅速。3、有的具有传染性。4、局部和全身症状明显。n分类: 1、虫兽毒。2、药毒与食毒。3、漆毒。4、疫疠之毒。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三、外来损害n因跌打损伤、沸水、火焰、强酸、强碱 烧伤及寒冷冻伤均能直接伤害人体,产 生严重的全身和局部症状。n外伤后感受邪毒也可以引起外科疾病。n外伤后影响局部的气血运行也可以产生 外科疾病。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四、情志内伤n1、情志与赘生性外科疾病的关系。精神

14、刺激因素郁怒 忧思 伤肝 伤脾肝气郁结 脾失健运气郁火郁 痰湿郁气郁火痰湿与气血凝结赘生性外科疾病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2、情志失调与化脓性外科疾病的关系。n化脓性外科疾病多由气血凝滞,凝滞化热 ,热胜肉腐,肉腐成脓所致。肝主气,主 疏泄,对人体的气机调畅起着重要作用, 肝气不疏,则易引起气滞血淤,产生或加 重外科疾病。n3、情志失调所致的外科疾病多发生在肝 经部位。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五、饮食不节n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 丁”说明了恣食膏粱厚味或辛辣醇酒之品, 可使脾胃机能失调,则湿热火毒内生,产 生痈、疖等疾病。n饮食不节可以产生外科疾病,外科疾病的 患者更需要节制饮食,否则将会加

15、重病情 。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六、房室损伤n主要是房劳过度,以及早婚、生育过多导 致肾精耗伤,肾气亏损,冲任失调;或小 儿先天不足,肾精不充,这些因素均能导 致身体虚弱,易被外邪侵犯,产生外科疾 病。n特点:1、慢性。2、迁延性。3、合并冲 任 不调的与月经有关 。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n七 痰饮瘀血痰饮、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在外科多与肿块性疾病、赘生性疾病、恶性 肿瘤等疾病相关。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与 气血、脏腑、经络、正气的关系极为密切 ,各种病邪作用于机体,引起邪正斗争, 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使脏腑功能失常 ,经络阻塞,气血凝滞,产生一系列复杂

16、的病理变化,而发生外科疾病,这些病理 变化主要表现在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 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一、气血发病学说n、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气血的关系。n1、气血盛衰与否与外科疾病的发病有一 定的关系。n外科密录疮疡内外论“天地之六气无 岁不有,人身之七情何时不发,乃有病有 不病者何也?盖气血旺而外邪不能感,而 气血衰内正不能拒。”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2、气血凝滞是外科疾病的发病基础。n人身之气血相辅相承,循环往复,周流全 身,这是气血循环的正常生态,倘若各种 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客于经络,则这种生 态循环被破坏,产生气血凝滞,经络阻塞 ,滞久化热,热胜肉腐,则引起痈肿。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n3、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的转化n灵枢痈疽篇“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 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