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955770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 构建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 中国科学院方 新 2006.12认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一、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一、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

2、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列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十六届六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这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 的一项重大任务。 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 的必然要求 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 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深远。和谐社会,包含三个层面的和谐,即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的协调和 统一。二、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基本

3、特征二、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身与心 人与人 人与自然从中国古代遣词造字 对“和谐”所赋予涵义的认 识 禾粟禾粟果腹果腹 人人丰衣足食人人丰衣足食言皆言皆可诉可诉 个个畅所欲言个个畅所欲言 和 谐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人与人人与自然身与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 远流长。左传:“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提倡“礼之用, 和为贵”、“和而不同”;墨子提出了“兼相爱 ”、“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 “老

4、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 会状态;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 “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 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 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 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老百 姓:“家和万事兴。” 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 一文,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把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 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命名为“新和谐公社”;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 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 出新社会的

5、“和谐”是“全体和谐”。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 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 和谐社会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 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邓小平曾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过科学概括:“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充分地体现社会主 义的这一内在本质。第一,它是一个能够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得 到满足的社会;第二,它是一个消灭了剥削和压 迫,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的社会;第三,它是一个消除了两极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

6、裕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 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 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 、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 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 肯定; 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 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7、经济社会结构各层面的和谐从经济社会结构的层面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针对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贫富差距较大,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等特殊国情, 构建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就业 结构和代际结构的和谐。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 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 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 公正。以人为本的法治导向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依靠法律来规范社会机制的运行。 法治也是一个社会能够形成“诚信习惯”的制 度基础。依法治国:所表达的基本含义之一是“政府权 力必须在规则限制之内行使”。准确定位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之

8、间的界限,正 确运作公共权力,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亦即“以 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目标,也是巩固 党的执政基础的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三、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与主要任务三、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与主要任务 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 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 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 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 建设对保障社会公

9、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 义务。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 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 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建设和谐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关键的是要使社会 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人们 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使全体人民“各 得其所”。惟有“各得其所”,人们才能“各尽 其能”,也才可能

10、和谐相处。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牢固地确立人民 群众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人 民群众的意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 创造才能. 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标准,我 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 映并有利于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该认真 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的和最具决定 性的因素。凡是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 展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事情,我们就应该 千方百计地办好;凡是有损于最大多数人的 利益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坚决地予以制止。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六中全会 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 任务是,认真贯

11、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 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 和国际经济环境,总结2006年经济工作, 部署2007年的经济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望及时按中央要求传达好会议精神, 全面把握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联系 我院工作实际,突出重点任务,认真贯彻 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支持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提高竞争力,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知识产 权战略,认知客观规律,促进和谐社会建 设。要努力将全院干部科技人员的思想 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将行动组织到实现“ 两个面向”,建设“三个基

12、地”,创造“四个 一流”,做出“三性贡献”上来。认真学习,扎实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 放,开拓创新,和谐奋进。建设和谐创新文化 打造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是人们依附的精神家园,也 是和谐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的源泉之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 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 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渗入其间,它为和 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 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 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 、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 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一、和谐文化与创新文化

13、一、和谐文化与创新文化和谐文化的内涵从表现形式上看,和谐文化既有思想观念 方面的内容,又有制度规范方面的内容;从思想观念上来说,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知、感受,对社会和谐目标的追 求;从制度规范上来说,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在和谐思想的引导下建立的一系列调整利益关系 、化解社会矛盾制度和机制。对个体而言,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教育 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 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 谐的文化精神。因此,和谐文化以教育人、引导 人、鼓舞人、塑造人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以引 导、培育人们的和谐

14、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目 标。 作为文化,二者本质上一致; 二者又互为补充;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 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 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 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 进社会稳定”和谐文化与创新文化的一致性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改革是动力,发展是中心,稳定是前提平衡点选取的基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改革 时间 1 发展2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 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

15、全社会共同的理 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 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二、打造核心价值体系二、打造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发展的阶梯模型文化发展的阶梯模型不不 认认 同同内在文化内在文化部分认同部分认同精神口号精神口号共同认同共同认同价价 值值 观观精神纲领精神纲领自觉行为自觉行为忠忠 诚诚信信 仰仰我们的文化建设目前处在二、三阶梯之间我们的文化建设目前处在二、三阶梯之间 追求真理、造福人类 自主创新的勇气和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历 史使命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中国知 识分子的优良传统 国字当头,国家为大以人为本不仅是以科学家为本更要以民为本科教兴国、创新为民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的价值追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无论基础科学研究也好,战略高技术创新也好,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益性的重 大科技研究也好,都要面向国家经济 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科学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科学精 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部分之一,科学 的力量因内在于其中的精神而变得更加强 大。在科学的物质成就充分彰显的今天, 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更显重要。 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是高尚的人类活动,只有建立在严格道德标准之上,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才能得 以健康发展。在当前,通过科学不端行为获取 声望、职位和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凸显,加强科 学道德规范建设,保证科学的学术信誉,维护 科学的社会声誉,已成为当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