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55701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3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生物】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生物】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生物】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生物】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分析:

2、本题属于信息题,解题关键是能够通过表格的分析获得有效信息表中可以看出,没有捕食者时,甲的成活率最高;但是随着捕食者的数量的增多,甲和丙的成活率均下降,只有乙的成活率反而升高了解答:解:A、从放入捕食者后蝌蚪的存活率知,甲、丙两种蝌蚪随捕食者种类增加,存活率下降,而乙蝌蚪存活率变化不大,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A正确;B、2、3、4池塘里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会相互影响,B正确;C、从池塘1的结果可知,三种蝌蚪竞争的结果是乙蝌蚪存活率最低,将会被淘汰,C正确;D、因为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所以随捕食者数量增加,甲和丙数量减少,与乙的竞争减弱,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多,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群

3、落的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难度适中2 为调查原产北美的豚草入侵情况,某课外小组对一片荒地中的植物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B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标志重捕法C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变化的速度与方向D可以推测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会减弱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本题需要掌握:1、物种丰富

4、度的概念2、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3、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反之越弱解答:解:A、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由表格可知,物种数目在变少,故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故A错B、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故B错C、豚草入侵,改变该区域群落变化的速度与方向故C错D、由表格可知,物种数目在变少,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在减弱故D对本题选正确的,故选D对点评:本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了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等相关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时可补充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的适用对象3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

5、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B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B均属于细胞呼吸CA和B属于捕食关系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过程造成的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据图分析:图中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A是分解者,表示流向分解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及排遗物,表示呼吸作用,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表示捕食,表示燃烧解答:解:A、图中B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B、表示呼吸作用,B正确;C、B是生产者,A是分解者,分解者不是营养结构的成分,C错误;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量化石燃料燃烧过程造成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关键是弄清各组成成分在碳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4 图表示某种鱼类在

6、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率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分析题图:ab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bd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小;d点时,种群数量增长停止,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解答:解:A、由图可知,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A正确;B、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受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C、当种群数量达到b点时环境阻力开始

7、影响种群增长,使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C错误;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率,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规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的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甲、丙可以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相同垂直结构层次C乙对甲、丙的进化起选择作用,而甲、丙对乙的进化不起作用D在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考点:种间关系分析:据图可知,甲与乙、乙与丙具有相同的食物来源,故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8、,由于取食范围越广,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数量就越稳定,所以在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与乙、乙与丙具有相同的食物来源,故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B、甲、丙有相同的食物,可以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相同垂直结构层次,B正确;C、乙对甲、丙的进化起选择作用,甲、丙对乙的进化也起作用,C错误;D、取食范围越广,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数量就越稳定,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要求学生能有一定分析图形的能力6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是消费

9、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有些细菌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有的细菌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自养型,如铁细菌、硝化细菌等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另外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也属于分解者解答:解: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

10、有重要作用,B正确;C、能量是不循环的,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C错误;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D错误故选:B点评: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全面理解是解题的关键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成分C硝化细菌与蓝藻合成葡萄糖过程中所利用的ATP来源不同D分解者一定是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为生的微生物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态系统的成份及作用分别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

11、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a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b作用: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解答:解:A、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成分,生产者可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分解者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B正确;C、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所利用的能量来源是化学能;蓝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合成葡萄糖过程所需的能量来源是光能,因此二者所利用的ATP来源不同,C正确;D、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还有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

12、秃鹫、白蚁等,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成份及功能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在解题时考虑知识点一定要全面8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激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率D利用音像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信息传递,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生态系统的信息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

13、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解:A、化学信息是生态系统信息的一种方式,故A正确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是利用自然界的物理信息,不属于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故B错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是利用物理信息,故C正确D、利用音像设备驱赶动物属于物理信息,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 一只羊在一年内吃了100kg的草,排出20kg的粪,长了10kg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kg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

14、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C20kg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D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kg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摄入的能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量解答:解:A、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一年内吃的草的量(1OOkg)排出的粪的量(20kg)=80kg,A正确;B、第一到第二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应该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除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总量,而题意中未说明草等生产者中生

15、物总量,B错误;C、20kg的粪属于羊的摄入量,但是未消化吸收,即未同化,C正确;D、动物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根据题意中羊长了1Okg的肉,则呼吸量为70kg,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考生能够识记摄入能量的去向,即摄入的能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量,并且能够计算能量传递效率10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D、中含有的碳

16、元素以有机物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是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分解者,是无机环境,5是呼吸作用,6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7是呼吸作用解答:解:A、由题意分析已知是生产者,5是呼吸作用,6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 B、碳元素在、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而它们与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B错误;C、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所以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生产者,C正确;D、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在生物之间传递,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功

17、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要求较高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注生产者呼吸释放量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消费者呼吸释放量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据图分析,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可用表示,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CO2的总量生产者的能量去路包括生产者呼吸释放量;分解者呼吸释

18、放量;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解答:解: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即生产者总的光合作用情况,故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A正确;B、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B错误;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呼吸释放量,故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不能用表示,C错误;D、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有机物的积累,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解题时需要耐

19、心分析12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BCD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的,种群的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解答:解:A、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不一定是同一物种,A错误;B、池塘中的所有的鱼也不一定是同一物种,B错误;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C错误;D、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同一物

20、种,是一个种群,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种群的特征的知识,主要考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根据题目信息、进行分析回答13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营养、空间、气候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t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

21、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3、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解答:解: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A正确;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不适应该环境将逐渐减少甚至灭亡,如果适应该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J”型增长,但是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最终会呈现“S”型曲线增长,B错误;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通过减少食物来源或减少生存空间等措施来尽量降低其K值,C正确;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左右时,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值最大,D正

22、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4题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数量变化分析题图曲线可知,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点的种群增长率最大解答:解:A、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

23、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正确;B、“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在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最大,超过该点增长率下降,因此ab段种群的增长率下降,B错误;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正确;D、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既能使植物等生产者被啃食的较少,又可以保持该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对种群“S”增长曲线的分析,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

24、响,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分析题图曲线,找出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曲线是解题的关键15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考点:种间关系分析:从题意及甲图中可知,草履虫先增加先减少,表示被捕食者,则栉毛虫以在草履

25、虫为食从乙图中可以看出,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是致命的,大草履虫因有了隐蔽的场所,躲避栉毛虫的能力增强,而栉毛虫因捕获不到足够的食物而灭绝解答:解:A、在培养液中加入沉渣后,沉渣成为草履虫的隐蔽场所,增加了栉毛虫捕食的难度,将乙图与甲图对比,沉渣的加入对草履虫和栉毛虫的种群数量都带来极大的影响,故A错误;B、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大草履虫被栉毛虫所捕食,在无隐藏物的情况下,大草履虫被栉毛虫捕食干净,栉毛虫也因食物缺乏而死亡,故B错误;C、如果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需要生产者或者由培养基(人工生态系统)来提供能量,故C正确;D、大草履虫体内能量的去向有三个:自身代谢利用、被栉毛虫利用和被分解者利用

26、,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捕食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分析综合及识图能力,难度较大16 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B图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分析图解:图中表示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该能量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表示次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解答:解:A、能量传递效率用相关营养级的同化量计算,第三

27、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A错误;B、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则应包含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C、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C正确;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获得能量,且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没有能量进入下一个营养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明确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明确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并且最高营养级没有天敌,因此缺少流向下一营养级的去向17下列关于如图所

28、示的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密度解答:解:A、序号1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故A正确;B、序号4或5代表迁入率和迁出率,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加,当迁入率小于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当迁入率

29、等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故B正确;C、序号2代表出生率,序号3代表死亡率,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故C错误;D、序号6表示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7表示性别比例,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平时应该加强学生辨别比较和推理能力18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本题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

30、关系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大;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小解答:解:A、在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A错误;B、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B错误;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C正确;D、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D错误 故选:C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

31、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19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度变化的趋势是bdca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

32、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渐大;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越高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汞的含量;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一般是营养级较高的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基因多样性大的;解答:解:A、生态系统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A正确;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

33、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渐大,B正确;C、若acdb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食物链是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与种群数量多少无关,则M不能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C错误;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基因多样性大的,D正确故选:C点评:考查对图形的识别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

34、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20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 (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据此解答解答:解:A、图中b=h+c,A错误;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B错误;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未被利用,属于g,C错误;D、缩短

35、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1如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分析题图: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得多,背地侧分布的少,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所以根向下弯曲生长,对于茎,近地侧生长素多,促进作用强,长得快,背地侧生长素少,促进作用弱,长得慢,所以背地生

36、长解答:解:A、由图可知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A正确;B、根的向重力性体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C、根向地生长能获取水分和营养,茎背地生长能获取阳光,因此两者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C正确;D、该实验不能得出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这个结论,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能合理解释图中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地性,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22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右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使血糖恢复正常,其主

37、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B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受损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血糖调控模式,左侧表示低血糖时的调控,低血糖时,胰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血糖浓度升高,使血糖恢复正常;右侧表示高血糖时的调控,高血糖时,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促进血糖浓度降低,使血糖恢复正常解答:解: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使血糖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A正确;B、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B

38、细胞受损,分泌的胰岛素不足,B错误;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血糖浓度升高,而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两者相互拮抗,C错误;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血糖调控模式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的产生部位、功能等知识,分析血糖调控模式图,掌握血糖调节的机制,并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C选项,要求考生明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能共同维持血糖的平衡,但两者的作用相反,是拮抗作用2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B脱落

39、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分析曲线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乙烯的浓度也不断提高,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提高,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逐渐降低解答:解:A、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提高,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逐渐降低,A错误;B、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不断增加,但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C、生长素浓度较低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和叶片脱落

40、率均增加,C错误;D、由图可知,高浓度生长素可降低叶片脱落率,因此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得出正确结论,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本题要注意的是C选项24如图表示正常哺乳动物体内多种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以下对该图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激素A和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B图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能起到反馈调节的作用C手术摘除成年小白鼠分泌图中激素C的腺体,一段时间后,该小白鼠表现为细胞氧化分解代

41、谢增强D图中激素C作用的靶细胞是肝脏和骨骼肌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而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2、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患呆小症解答:解:A、分析题干图片可知,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42、素,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A错误;B、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高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B正确;C、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摘除甲状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减少,代谢减慢,C错误;D、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的所有细胞,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5在能量金字塔中,生产者固定能量时产生了240molO2,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15%时,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多少mol葡萄糖?()A0.04B0.4C0.9D0.09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已知能量传递效率及其传递途径时,可在确定能量传递效

43、率和传递途径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能量传递效率和传递途径计算解答:解:结合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当于2406=40mol葡萄糖;生产者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经过了两次传递,按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4015%15%=0.9mol葡萄糖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的计算,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能量流动计算规律的理解与运用26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若表示免疫分子,则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质的身体感觉中枢D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44、,则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素的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根据题意,内环境的稳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图中表示的就是内环境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机制,如果表示免疫系统调节内环境稳态的免疫分子,包括抗体和淋巴因子;如果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促甲状腺激素受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两种激素的调节;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栗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控制的解答:解:A、抗体和淋巴因子属于重要的免疫物质,故A正确;B、内环境受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故B正确;C、控制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栗应该是躯体运动神经,故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受甲状腺激素和促

45、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内环境调节机制的理解,要求学生对神经、体液、免疫三方面的调节都要有深刻的理解,属于应用水平的考查27根据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图中a、b、c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它们都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对维持内环境稳态都具有重要作用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调节内环境的pH,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反射,排

46、出内环境中过多的二氧化碳组织液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组织液的回流有两条途径:一是进入毛细血管;二是进入毛细淋巴管过程b或c受阻均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解答:解:A、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过程a提供物质和能量,过程b排出代谢废物,过程c回流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三者都比较重要;错误;B、组织液中的CO2可调节呼吸运动,可作为缓冲物质;并非有害无益,错误;C、组织液处在动态平衡中,组成物质是变化的,正确,;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组成内环境的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47、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物质交换的特点和组织水肿的原因28下面是有关体液和细胞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关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实验输入胸腺淋巴细胞输入骨髓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B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C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D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

48、和分化过程:据实验结果可知,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骨髓是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解答:解:A、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A错误;B、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B错误;C、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是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C错误;D、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细胞的起源及分化过程,明确B细胞、T细胞产生、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29(2分)如图

49、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B图甲中(神经中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C图乙中CO2浓度最高处在,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能量D图乙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据图分析:根据图甲中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代表感受器,代表传入神经,为神经中枢,代表传出神经,是效应器图2中是轴突末梢,是线粒体,是突触小泡兴奋在突触间只能由突触前膜

50、经突触间隙传递到突触后膜解答:解:A、因为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神经元之间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刺激d点后,兴奋会传到c和e,A错误;B、图1中(神经中枢)内有3个完整突触结构,B错误;C、图乙中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O2浓度最高,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D、图2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兴奋传递的理解与运用30(2分) 如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B如果a表

51、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效应B(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D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有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有可能是垂体细胞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根据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肝糖原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分析A根据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分析B根据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析C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分析D解答:解:A、肌糖原是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肝糖原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故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中的糖原,A错误;B、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故神经递质会使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B错误;C、抗原可

52、以直接刺激B细胞或记忆B细胞,效应B(浆)细胞是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C错误;D、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血糖调节、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7分)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ADE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若生产者有5000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50200kg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据图分析:A表

53、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表示初级消费者,E表示次级消费者解答:解:据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E表示次级消费者,所以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ADE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总伴随着能量流动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为:500010%10%=50kg到500020%20%=200kg故答案为: A D E 能量流动 5020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中枢的识记、理解与运用32(6分)( )如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

54、,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1)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是海星、荔枝螺、海葵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海星和荔枝螺(2)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藤壶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械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械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从图中看出,海藻石鳖海星,海藻石械海星,浮游植物藤壶海星,浮游植物藤壶荔枝螺海星,浮游植物贻贝荔枝螺海星,浮游植物贻贝海星,浮游

55、植物小鱼海葵,共7条食物链藤壶提供了海星食物的64%,当海星全部死亡后,这部分藤壶得以生存,并迅速繁殖,占据大量岩石表面,从而使海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石鳖和石槭因食物减少而减少解答:解:(1)海藻石鳖海星,海藻石械海星,浮游植物藤壶海星,浮游植物藤壶荔枝螺海星,浮游植物贻贝荔枝螺海星,浮游植物贻贝海星,浮游植物小鱼海葵,共7条食物链由此可看出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海星、荔枝螺、海葵由这两条食物链:浮游植物藤壶荔枝螺海星,浮游植物贻贝荔枝螺海星,可知荔枝螺和海星是捕食关系;由这两条食物链:浮游植物藤壶海星,浮游植物藤壶荔枝螺海星,可知荔枝螺和海星是竟争关系(2)从图中看出,藤壶提供了海星食物的64%

56、,当海星全部死亡后,这部分藤壶得以生存,并迅速繁殖,占据大量岩石表面,从而使海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石鳖和石械因食物减少而减少故答案为:(1)海星、荔枝螺、海葵 海星和荔枝螺(2)藤壶 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械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群落演替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33(6分)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1)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2)当性成熟的兔进入繁殖期时,雌雄兔相

57、互追逐并完成交配行为,图中与此相关的编号是(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4)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5)图中、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A、F(用字母表示)A神经递质 B载体蛋白 C性激素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58、,细胞代谢正常进行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1)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时,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控制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控制(2)性成熟的兔子进入繁殖期时,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交配行为,从图中可以看出,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的过程有(3)神经纤维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4)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5)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形式是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进入细胞间隙中的组织液中,免疫系统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也可以进入组织液故选:A、F故答案为:(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

59、腺激素(2)(3)由负变为正 下丘脑(4)神经体液免疫系统(5)A、F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然后就稳态的调节机制,意在强化学生的识图判断与分析作答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知识的迁移能力34( 如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模式简图(虚线表示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结构名称:A下丘脑G肾上腺(2)写出激素的名称:a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因子) c肾上腺素(3)当人体在高达40环境中工作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蒸发散热(4)从图中可得: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系统共同维持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

60、素的分泌量增多,因此B是垂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故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是肾上腺素;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蒸发散热是主要的散热方式;当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解答:解:(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当温度感受器兴奋后,将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皮肤血管、汗腺、肌肉、肾上腺等效应器,使之做出反应,维持体温恒定;同时下丘脑还能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之分泌甲

61、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共同促进代谢,提高产热因此A是下丘脑,B是垂体,G是肾上腺,H是甲状腺(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故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是肾上腺素(3)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蒸发散热是主要的散热方式(4)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为:(1)下丘脑 肾上腺 (2)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因子) 肾上腺素(3)蒸发散热(4)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和图文转化的能力35(6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

62、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D和E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

63、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B和F代表的类似考点: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分析:(1)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

64、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这样一来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就是B(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注意了类似两个字非常重要,是解此小题的突破口解答:解:(1)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

65、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600只20 mL)(2)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3中的乙种和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D和E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

66、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2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B和F 故答案为:(1)出生率 死亡率 30只/mL (2)D和E 水平 B和F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曲线、种间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三种水生动物的关系判断出相应的生长曲线36(9分 如图甲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表示鲫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请回答:(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17J/cm2a,来源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甲图中A代表呼吸作用;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的形式存在(2

67、)甲图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2.7%,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5.6%(小数点后均保留1位数字)(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垂直结构(4)调查人工鱼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法乙图中,在t1t2时期鲫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型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分析图甲: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所以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分析图乙:t0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加速度加快;t1时,群数量

68、增长率最高;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加减缓;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停止增长,达到最大值,即K值解答:解:(1)输入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2.1+5.1+0.25+0.05=7.5,所以从第二营养级流入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即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7.55=2.5;同理可以计算出第一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162=14,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3+70+23+14+2+5=117J/cm2a,其来源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据图分析,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生态

69、系统的能量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而有机物中储存的是稳定的化学能(2)根据(1)的分析,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为3+70+23+14=110J/cm2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4J/cm2a,所以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4110100%=12,7%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7.55=2.5,所以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516100%=15.6%(3)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垂直结构(4)鲫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应该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据图乙分析,图示表示种群S型增长的增长速率图,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加减缓,所以t1t2时期鲫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故答案为:(1)117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2)12.7 15.6(3)垂直结构(4)标志重捕法 增长型点评: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和种群数量增长率曲线图,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种群数量增长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