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7983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2015-6第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土地兼并的加强C.井田制的崩溃 D.水利设施的完善 2.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 们将士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 土地兼并的严重性C生产技术的完善性 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3 汉书食货志记载:

2、“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政府抑制土地兼并不力C土地买卖现象的出现 D豪强兼并土地现象严重4.明清时期(1840 年前)出现的社会现象中,最能反映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A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B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C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D “将商贩船通行禁止,片板不许下海”51522 年 9 月 6 日,l8 位远航的勇士返回西班牙母港,受到热烈的欢迎,人们称赞他们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 。这是因为他们A发现好望角 B到达印度C开辟前往美洲的航路 D完成环球航行 6. 学习历史可以通过情境再现,来了解历史,拉近与历史

3、的距离。假如你回到唐朝旅游, 你可能看到A商人用纸币交易 B瓷器成为生活必需品C工匠用焦炭冶铁 D棉布成为市民的衣料7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一书中写道:“l850 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伦敦成为当时世界金融中心,主要是因为英国A海上贸易发达B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工厂”C进行殖民掠夺,财富激增D推行自由贸易政策8右图中 18701900 年工业生产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应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C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2D网络技术的应用9下表是 19 世纪 7090 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 类别工矿、纺织铁路运输数量18 个364 千米投资额1546 万元12

4、51 万元A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 B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C遏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10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诱导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1 “忽如一夜春风来” 、 “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阶段最恰当A一战时期、19281936 年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 年、三大改造时期121888 年申报记载:“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

5、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 ”上述材料反映出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B洋务运动兴起,雇佣关系开始出现C近代工业发展,出现了女性争聘女工风气 D报刊业随着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13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加强国家政府对经济的管理 B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14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 1932 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中说道:“一直是成功的社会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主要是他对当时什么状况的担忧A1929-1933

6、年经济危机B经济滞胀局面C苏联的日益壮大D法西斯主义盛行15.“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这种情况直接利益于 A. 美国是战后世界超级大国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C. “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D. 战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16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 17 倍,纳完税之后,它可以小到 3 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 3 倍的钱。 ”这说明欧洲的福利制度实质上是A国家资本主义 B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C资本社会化 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17. 1956 年农

7、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图(%)3农业比例手工业比例工商业比例个体农业37个体手工业83私营1农业合作社963手工业合作社917公私合营99由上表可以得出,我国当时正在采取的措施是 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优先发展农业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18下表所列内容是与中国某省份相关的一些历史信息。据此推断该省份是A四川 B安徽 C江苏 D山西 19.“在 1915 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共获取 1211 枚奖牌。中国的酒文化 在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取得不菲成 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上述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当

8、时中国 A传统土特产品优良 B传统手工艺品精美C缺少现代工业产品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20.经济学家厉以宁 1959 年作诗:“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 ”该诗体现了他对A经济体制改革弊端的深入反思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赞美C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热切期待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刻忧虑 21.2013 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 90 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对外开放的辉煌成就 C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与发展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22.1993 年

9、,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 38 年的 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明清时期以商帮名闻天下 1978 年自发开始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4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4.进入 21 世纪,欧洲人的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了,

10、因为人们可以切身体验一种触摸得到的 欧洲“口袋里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是指 A. 英镑 B. 欧共体 C. 欧元 D. 欧盟宪法 25. 上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曾以“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 洋时代作为人类文明演变的轨迹。与“太平洋时代”密切相关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C英国的崛起 D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26、2013 年,新中国的年轮将刻上六十四圈,有人将新中国的六十多年分为“前三十年收 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 。其中新中国为“收获民心”而采取的措施包括 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 建立首 批经济特区A B C D

11、27、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 女工每天干活 1 2-16 小时,平均寿命 1 7 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 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B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 28奥格涅茨省的一位农民在给列宁的一封信中说:“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 担,一会儿动员马匹,一会儿动员耕牛,各种各样的劳役,无休止地征收余粮等等,我 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一切重担困苦,但 1920 年对余粮征收额的增加是我们无力负担 的” 。为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苏俄(联)采取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2、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2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率(单位:%)国家1 926 年1 93 1 年英国410O法国1 238O德国1 240.7 美国2053O日本1 624O表格中关税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放任政策的延续 B1929 年经济危机的打击C国际贸易体系的混乱 D大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30、在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济贫法 失业保险法 ,在 19191939 年,共建造了 130 万幢公用住宅,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材料说明了福利制度5得到立法保证 造成了财政困难 成为公民权利 低收入阶层受惠多A. B. C. D.第 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二、

13、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31 题 18 分,第 27 题 18 分,第 28 题 14 分,共 50分。31.(20 分)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应当使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有事可做,让人民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 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 罗斯福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的执政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理念在新政中的体现。 (6 分)材料二 长期以来,苏联扩军备战的目标是夺取对资本国家的全面优势,即超过美国、日本 和西欧共同体的军事力量总和。在核武器上则要超过美、中、英、法四国总和。为此苏联 一直保持着巨大的财政负担,形成苏联重型化国民经济结构,即军事工业-重工业-轻工业、 食品和民用工业-农业结构(军事和重工业与轻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比重为 74:26;工业与农 业的比重为 82:18),这一经济结构对苏联来说,形成了恶性循环。 黄安年现代化之路篇 (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在民生问题上的失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最终导致了 什么后果。 (4 分)材料三 新中国落实农村民生问题的实践。时间19501952 年19531956 年19581978 年1978 年至今实践土地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