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7844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安徽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 2015-20162015-2016 学年学年 1010 月月考高一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历史试题1 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宣王。周宣王很喜欢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材料反映出( )A当时宗法制已经很难实行B姬括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C周宣王在诸侯中的威信将会更高D统治者的个人好恶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2、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 33 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 3 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 12 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 6 人

2、,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 3 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A. 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B. 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C. 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D. 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3、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思想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

3、决策时集思广益5、 “史实” “史论” “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26、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1%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

4、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7、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分科考试 B以德治国 C公平竞争 D学而优则仕8、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内阁取代六部 C首辅权力失控 D君主集权加强9、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以下历史现象与“法律” 、 “法治”等词关系不大的是( )A.秦朝的御史制度 B.古代雅典陶片放逐制度C

5、.明朝的内阁制度 D.宋朝的提点刑狱司制度10、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俄德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 ”这说明A雅典当时对外战争比较频繁 B雅典的商品经济破坏了民主秩序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11、当梭伦改革实行后, “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解决的案件,

6、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12、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3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这表明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13、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

7、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 ,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 。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 。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完善官员监察体系C预防地方割据出现 D利于规范官员行为14、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15、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历史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仔细观察下列文物,其中对研究奴隶社会历史有着重要作用的是雅典陶片 甲骨卜辞 十二铜表法 浑仪A B C D16、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

8、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B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D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17、 “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依赖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有好有坏,下列史实能体现路径依赖及其积极作用的是( )4A英国承宪章精神和平渐进改良政治 B义和团“扶清灭洋”抗击外来侵略C洋务派“中体西用”发起洋务运动 D法国发扬传统轰轰烈烈闹革命18、

9、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说道“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其中“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指( )A.启蒙运动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19、17 世纪 90 年代,英国开始从议会的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织行政班底,为国王提供咨询。这一举措A标志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B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C表明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席位20、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 ”因此,1787 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10、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21、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A.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22、美国制宪过程中,北方认为奴隶乃是财产而不是有人格的人,南

11、方则认为奴隶人数应被列入各州人口总数。此争论反映了南北方矛盾焦点集中于A. 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B. 国会席位的分配问题C. 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 D. 联邦权力与州权划分23、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的经验论,任何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唐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江浙省调兵制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5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从便区处。元刘孟保等南台备要材料三 知封

12、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请回答:(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出现的问题。 (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行省拥有的权力。 (8 分)(3)据材料三,根据顾炎武关于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看法。 (7 分)(4)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7 分) 24、 (2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

13、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但放逐投票会议的召开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人被放逐,因为雅典法律规定放逐投票须达到 6000 人的法定人数。如果选票总数未达到 6000,此次投票即宣告无效;如果超过6000,再按票上的名字将票分类,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 10年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 ,我实在听烦了。 ”材料二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 10

14、6 年) ,设十三部刺史。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史称“刺史六条问事” 。其具体内容是:“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详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材料三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

15、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提出6“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 。美国重视政府效能的评估和公务员绩效的考核,并且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却称得上是“多管齐下” ,政府绩效法案制度、行政公开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道德规范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