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7785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育明高级中学育明高级中学 20152015 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让传统节日文化“长入”今日生活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是传统社会民间大众文化的集中体现,蕴涵着最深层、最生动的民族文化因子,有着深厚的文化、社会意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认同、激励文化创造、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等意义重大。作为全民性的社会风俗,它对于促进多重沟通、融洽社会关系、优化民众生存状态及社会氛围等,意义深远。但不容回避的是,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近年来面临一定的困境。一方面,它们面临“洋节”和

2、“现代人造节庆”的冲击和包围,呈现出文化内涵淡化、吸引力下降、年轻人热情减弱等情况。另一方面,传统节日在今天的过节方式存在一些简单化、单调化、异化甚至扭曲化的现象。这些都致使公众对传统节日产生很多困惑。因此,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有效重构成为必需。要对传统节日进行文化上的“正本清源”,明确其文化本质与文化之魂,区分其核心价值内涵跟表象之间的关系,避免表现形式上的迷失与扭曲。如眼下的清明节,它既是一个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人生仪式,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对自然生机的欣赏与赞美、对生命的伸展与激发,是清明节最本质的内涵。端午节、中秋节同样蕴涵着纪念、团聚、沟通、健康、娱乐等突出

3、的“乐生”内涵。从最本质层面上进行探究可以发现,我们的先民一直在通过这些节日有机调整着“生产、生活、生命”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应该是传统节日文化最为深刻的文化内核所在。要在传统节日文化与当代民众生活之间建构一种和谐相生的机制与途径。日益全球化、急速城市化是当前生存环境最突出的特征,居住方式、交往方式、文化环境等发生着急剧变化,这是传统节日吸引力下降最重要的社会生态原因。但人们的群居生活没有变,人们面临困境与挑战的状态也没有变。所以我们应该寻找传统节日文化跟当代社会生活契合的价值理念与文化要素,比如“沟通与和谐”人与自然、人与先祖及历史、人与人、人自身生理心理等多重沟通与和谐。把这些理念与要素

4、跟当代民众精神生活需求特征,以及“健康、环保、节俭、安全、有益于身心与社会”的过节方式取向紧密结合,挖掘新内涵、创造新载体,完全可以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再生产”,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公共管理部门应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进行倡导、鼓励和支持。本次节假日制度改革把三个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就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为人们亲近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提供了最好的契机。但能否充分释放这一积极举措的全部意义,需要公共管理部门、大众传媒、城市社区等作很多的努力。只有从理念、公共服务提供、2产业支撑等方面对新增假日进行认真筹划,才可能避免只是增加了一天休息时间而已的尴尬。1下面关于“传统节日”的

5、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是传统社会民间大众文化的集中体现,蕴含着最深层、最生动的民族文化因子,有着深厚的文化、社会意义。B传统节日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凝聚名族认同、激励文化创造、推动先进文化建设意义深远。C传统节日是一种全民性的社会风俗,经历几千年的变迁,近些年受到“洋节”的冲击,在中国年轻人心中的分量减轻了。D传统节日本身长期存在着过节方式上的简单化、单调化、异化甚至扭曲化的现象。这些都致使公众对传统节日产生很多困惑。2关于“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有效重构”的方式、方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正本清源”,就是明确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不仅要明确节日的形式,更要

6、明白节日的核心价值内涵。B不能把传统节日文化与当代民众生活对立起来,而应该在二者之间建构一种和谐相声的机制与途径。C尽管不能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再生产”,但是还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所以我们应该寻找传统节日文化跟当代社会生活契合的价值理念与文化要素。D有意识地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进行倡导、鼓励和支持。这是公共管理部门对有效构建传统节日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本身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却出现了文化内涵淡化的现象。B传统节日文化最为深刻的文化内核应该是通过这些节日有机调整着“生产、生活、生命”三者之间的复杂

7、关系。C传统节日吸引力下降最重要的社会生态原因是由于居住方式、交往方式、文化环境及人们面临困境与挑战的状态等发生着急剧变化。D把三个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为人们亲近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提供了契机,但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才能充分释放这一积极举措的全部意义。【答案】1D 2C 3C【解析】31本题选 D 项。做这类题目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对传统节日的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这就需要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D 项错在“传统节日本身长期存在着过节方式上的简单化、单调化、异化甚至扭曲化的现象” 。文章第二段“另一方面,传统节日在今天的过节方式存在一些

8、简单化、单调化、异化甚至扭曲化的现象”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2本题选 C 项。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有效重构”的方式、方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C 项,“尽管不能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再生产,但是还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理解错误,原文第四段是“完全可以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再生产,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 。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浏览选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与选项相

9、关的语句,仔细比较、分析,以发现问题之所在。该题内容难点不在“筛选”,而在“整合”,亦即难在通过思考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上。高考命题的表述项一般不存在对文中基本信息的简单摘取,大都为对文中信息的综合加工,糅合进了命题人个人的理解。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3本题选 C 项。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C 项的表述不合原文意思,原文第四段是“居住方式、交往方式、文化环境等发生着急剧变化,这是传统节日吸引力下降最重要的社会生态原因。但人

10、们的群居生活没有变,人们面临困境与挑战的状态也没有变” 。解题时,应先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或选项对照原文的相关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正确的概括和判断。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牟俸,巴人。景泰初进士,授御史,巡按云南。南宁伯毛胜镇金齿,俸列其违纵罪,将吏皆耸。天顺元年出为福建佥事成化初,进秩副使。久之,迁江西按察使。4八年,以左

11、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岁祲,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令临清关税收米麦济振。皆从之。时大饥,虽获振,饥民众,转徙益多,俸请教邻境抚、按随所在安辑,秋成资遣复业。又乞尽蠲州县逋课。诏如所请,更命移临清仓粟十万石振之。至七月,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十月复言:“今救荒者止救其饥,不谋其寒。纵得食,终不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帝皆嘉纳。俸又檄发东昌、济宁仓粟十万余石为军士月粮,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奏请伏专擅罪。帝特宥之。已,移河南输边粟济山东,别给银为边饷,山东输京租二十万石,给本地用。十年又饥,请发仓储出贷。抚山东五年,尽心荒政,活饥民不可胜数。以右

12、副都御史改抚苏、松。俸性严。以所部多巨室,欲故摧抑之,乃禁索私租,劝富家出谷备振动千计,怨谤纷然。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直归,未发也。俸初在山东,与布政陈钺负气不相下。后钺从容言俸短,直信之。十四年,俸议事至京,直请执俸下诏狱。先是,所亲学士江朝宗除服还朝,俸迓之九江,联舟并下。所至,有司供张颇盛。直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词连佥事吴扁等十余人,俱被逮。系狱半岁,谪戍湖广。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人多议其深文。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冤者。逾年,卒戍所。(选自明史 牟俸传,有删节)【注】岁祲(jn):祲,妖气。岁祲,这里指年成不好。深文:利用法律条文的苛细,给人加罪。4对下列句子中加

13、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 发:征集B又乞尽蠲州县逋课 逋:拖欠C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 谮:诬陷D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 狱:案件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B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C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D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5A成化八年,山东发生大饥荒,牟俸想尽办法赈灾,但仍有很多灾

14、民流离失所,牟俸就请求附近的官员暂时安置他们。B牟俸在山东赈灾的时候,采取了一些权宜之计,尽管并没有事先上报朝廷,但是他的举动也得到了皇帝的理解宽恕。C牟俸与山东布政使陈钺互不相让,陈钺在宦官汪直面前说牟俸的坏话,汪直相信了他,后来找机会将牟俸关进监狱。D牟俸亲近的学士江朝宗服丧期满回朝,到九江迎接牟俸,两人一起乘船东下,他们沿途受到了当地官员的殷勤接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今救荒者止救其饥,不谋其寒。纵得食,终不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2)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冤者。 【答案】4A5C 6D7(1)现在救灾只解救贫民的饥饿,没有考虑他们受冻。贫民们即

15、使得到了食物,最终免不了倒地而死,请借给他们布匹和棉花来御寒。(谋,贷,布棉各 1 分,句意 2 分)(2)到这次他遭到祸患,人们都知道他是被汪直诬陷的,却没有为他辩白冤情的人。(被,为,白各 1 分,句意 2 分)【解析】4本题选 A 项。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A 项中,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例如(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5 本题选 C 项。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本题可用从这几方面考虑:1先将句子中“俸又言”删去,可见 AB 明显节奏不合。2“乞开纳粟例”中,“纳”的宾语是“粟”,“开”的宾语是“例”,现代汉语中有“开(先)例”之说,如果不在“例”之后断,则于句法不合;3“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一句中,“令”是“使”的意思,“胥吏”与“富民”对举,故在“富民”前断开全题得解。断句要依据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6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