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1142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吕梁学院附中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吕梁学院附中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题。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

2、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

3、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

4、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2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

5、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B. 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算是中国最早的隐士。C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2下列

6、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B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C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D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

7、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B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C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3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

8、更注重精神的超越。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838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4-7 题。题。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人也。收少机警,不持细行。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初除太学博士。及尔朱荣于河阴滥害朝士,收亦在围中,以日晏获免。吏部尚书李神俊重收才学,奏授司徒记室参军。永安三年,右迁为北主客郎中。节闵帝立,妙简近侍,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

9、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迁散骑侍郎,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孝武尝大发士卒,狩于嵩山之阳,旬有六日。时寒,朝野嗟怨。帝与从官及诸妃主,奇伎异饰,多非礼度。收欲言则惧,欲默不能已,乃上南狩赋以讽焉。虽富言淫丽,而终归雅正。帝手诏报焉,甚见褒美。郑伯谓曰:“卿不遇老夫,犹应逐兔。 ”天保元年,除中书令,仍兼著作郎。二年,诏撰魏史。四年,除魏尹,故优以厚禄,专在史阁,不知郡事。初,帝令群臣各言志,收曰:“臣愿得直笔东观,早出魏书。 ”故帝使收专其任。帝敕收曰:“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 ”收于是专总斟酌,以成魏书。辩

10、定名称,随条甄举。又搜采亡遗,缀续后事,备一代史籍,表而上闻之。时论既言收著史不平,帝诏收于尚书省与诸家子孙共加论讨。前后投诉,百有余人,或云遗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收皆随状答之。 (杨)愔尝谓收曰:“此谓不刊之书,传之万古。但恨论及诸家枝叶亲姻,过为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耳。 ”收曰:“往以中国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枝派。望公观过知仁,以免尤责。 ”(选自北史 ,有删改)【注】东观:东汉洛阳南宫中一观阁名,为藏书、校书、撰书之地,后泛指宫中藏书、撰书之处。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年十五,颇已属文 属:撰写B节闵帝立,妙简近侍 简:

11、选拔4C帝手诏报焉 报:报答D但恨论及诸家枝叶亲姻 恨:遗憾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右迁”指升官,古代官位常常以“右”为尊,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与之相对, “左迁”指贬官。B “七步之才”有指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典故出自曹植,文中用这一典故赞美了魏收的文学才华。C “阳”指山和水的南面,如“华山之阳”指华山的南面;与之相对, “阴”指山和水的北面,如“江阴”指长江的北面。D “中国”在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有所不同,它指中原地区,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的“中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2、,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魏收从小聪明机智,不拘小节,他本想凭借武艺使自己显贵,但因受到荥阳人郑伯的取笑而改变志向,专心读书,并坚持不懈,终于以文才而出名。B节闵帝为测试魏收的文才令他撰写封禅书,魏收一挥而就,几乎不作修改,显示了非凡的才华。于是,节闵帝在贾思同的建议下升任魏收做散骑侍郎。C皇帝曾令群臣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魏收说自己的志向是“尽快把魏史写出来” ,所以皇帝让魏收专门从事修史的工作,并且勉励他要秉笔直书。D 魏史撰写完毕之后,一些人认为撰写不公,纷纷指责魏收,魏收对他们所提的问题一一作了答复;对杨愔关于史书体例问题,魏收也作了解释。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13、分)(1)除魏尹,故优以厚禄,专在史阁,不知郡事。译文: (2)或云遗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译文: ( (二二)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1(11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8 8、9 9 题。题。浪淘沙送苏庭绰之泉州刘 铭癸巳岁,庭绰过余,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谁复忆河阳,击鼓山岗?关乡残梦马铿锵。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镇日野菊黄,枯草颓墙,萧山无语鬓飞霜。何忍脆裘折枝远,冻酒愁肠。【注】刘铭,宋河阳嘉州人。作者曾与同乡苏庭绰一起抗金。宋败退江南后,作者5力主抗金不得,被迫归隐。语出岑参送别诗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容鬓老胡尘,衣裘脆

14、边风” 。8.词中“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一句描摹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5分)答: 9.本词上下阕作者形象发生了较大变化,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 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8 8 分)分)10.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 8 分)分)(1) 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2)李白在行路难中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句是:“_,_”(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4)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 )1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4)(4)题。题。(25(25 分分) )留得青山在 吴钟麟施蛰存教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