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利辛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063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安徽省利辛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安徽省利辛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安徽省利辛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安徽省利辛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安徽省利辛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安徽省利辛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教学质量调研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安徽省利辛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教学质量调研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利辛高级中学高二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语文)使用时间:2015 年 1 月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共 66 分)一、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打开微信“朋友圈” ,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 ,也有“情怀党” ;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 ,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

2、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

3、是近 6 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 ,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 ,也不能闭关自守

4、、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2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 ,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古人云,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摘自 2014 年 01 月 06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1. 下

5、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B.“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C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D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

6、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C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D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B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

7、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3C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D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二、 (3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父佑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 ”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

8、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 ”准至,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 ”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 ”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 ”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

9、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帝以是愈贤旦。(节选自宋史王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旦幼沉默,好学有文 沉默:沉稳文静B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 致:达到,实现C一朝殆尽,诚可惜也 殆:必将,一定D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 短:揭短,说坏话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塞兼并之路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4B惊视之,乃旦也 臣乃敢上璧C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

10、当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D卿虽称其美 其一人夜亡,告之6.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旦小时候聪明好学,他的父亲认为他将来可以官至宰相。B、真宗认为王旦贤达,可以帮助他实现创建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C、宫内发生火灾,王旦认为自己是宰相,天降如此灾殃,有责任,应当罢免。D、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的子弟、亲属都赶到郊外去迎接王旦,他们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赶马,吃惊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王旦,这样把王旦接回了家。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 (3 分)(2)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3 分)(3)臣以险

11、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89 题。 (8 分)望远行 李璟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注 扃:jing,关门。二毛,指头发斑白。8.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4 分)9.“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10 分)甲: 披绣闼,俯雕甍, ,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 ,彩彻区明。5

12、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 ,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乙: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各自东西南北流。 ,两朝开济老臣心。 山寺钟鸣昼已昏, 。 ,凭轩涕泗流。 ,但愿长醉不复醒。 岁暮阴阳催短景, 。 野哭千家闻战伐, 。 昆山玉碎凤凰叫, 。四、现代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20 分)臼声 马金章山根当选了村主任,一帮乡干部来给他庆贺。吃过喝过,乡书记醉歪歪地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山根,你第一把火咋烧?山根说:建庙。书记先一愣,然后哈哈笑起来。山根

13、说:真的,建庙。书记认为山根开玩笑,说:好,你建,你建。书记一帮人走后,山根叫来各村民组长。组长们看着狼藉的杯盏碗碟和一堆白酒、啤酒瓶子,心疼得个个木着脸。山根说 :乡干部是来给我庆贺的,这招待费,我掏。木着脸的村民组长知山根看透了他们的心思,不好意思地说:公客,咋能让你掏。我掏。山根点支烟,狠吸一口:我接这村主任,账上没一分钱不说,却有五万元的债窟窿,这债窟窿,都是招待上级客人戳的。6组长们听了,像杨白劳恨黄世仁一样一个比一个激愤起来。山根压压手。他见大家静下来,继续说,乡上、县上干部,在别村吃得喝得,在咱村,不能不吃不喝这几天夜里,我老梦见姜三娘,她坐在石臼前,一下一下舂米。我琢磨,给姜三

14、娘建座庙吧。听了村主任的话,组长们都想起姜三娘的故事,说:“该,该给姜三娘建座庙哩。 ”有个年轻人说不能叫庙,叫纪念亭。对,纪念亭。说建就建,几天后,在村头两搂粗的大槐树旁,一座青砖绿瓦、飞檐挑脊的小亭立了起来。这之后,乡里县里再来干部,山根就将他们安顿在姜三娘纪念亭旁的村食堂。他递过菜谱说:点,点,咱村有爱戴干部的传统。早年间,姜三娘自己不吃不喝,都让咱地下党吃。这会儿有了,不在乎这几个钱,点,点,山根这样一说,干部们就不忍心多点。干部们离开姜村,说来也怪,眼前老晃着姜三娘一仰一合舂米的身影,听到噗噗的舂米声。有干部说:真中邪了。这事传到了县委机关,县委机关来人调查。来人认为这是传播封建迷信,责令拆除这庙。村人反驳:这不是庙,是纪念亭。供奉的不是神,是人。来人硬要拆,村人就站成人墙,不准他们近前。事情反映到县委书记那里,县委书记亲自来到姜村。山根看惊动了县委书记,谦恭地领书记来到纪念亭。两搂粗、浓阴足有半亩地大的国槐树下,卧一尊闪着幽幽蓝光的石臼,不远,就是那小亭。山根说,书记,我当村主任后,一看村里欠的那厚厚一沓招待费条子,老梦到姜三娘三娘魂灵不散呢。书记心一惊,瞟山根一眼:这村主任,啥素质。自己身为书记,责任重啊。山根不看书记的脸色,只顾讲他的故事:那年月,一名身受重伤的地下党员,在堡垒户姜三娘家养伤。卧床的伤员顿顿都吃上香喷喷的小米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