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川省新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940283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川省新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四川省新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四川省新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四川省新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四川省新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四川省新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川省新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津中学高新津中学高 20132013 级级 2014201420152015 学期下期学期下期 4 4 月月考语文试题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1 1、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人生的四种境界人生的四种境界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

2、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 。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 。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

3、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 。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呈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

4、” 。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

5、2009 年 12 月 31 日光明日报 ,有删改) 2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 ,人

6、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 ,并高于“求知境界” 。 D、 “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 “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 “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 “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

7、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2 2、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赵奢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

8、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以名使括,若胶柱而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3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 ”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

9、平君,为假相国。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

10、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廉颇卒死以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删节)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距:通“拒” ,抵抗B、赵军固壁不战 固:牢固C、秦悉坑之 坑:坑杀D、为假相国 假:临时充任,代理5、下列各种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赵王因以括为将 因跪请秦王 B、王以名使括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C、若胶柱而鼓瑟耳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D、赵以数困于秦兵 而君幸于赵王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秦国

11、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和乐乘,他们都认为路途遥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只有赵奢认为可以救援,并且取得了胜利,赵王因此封他为马服君。B、长平之战中,因为廉颇不敢接受秦军的挑战,同时秦军又派人使诡计,所以赵王就任命赵奢为将取代了廉颇,不理会蔺相如的劝说。C、廉颇能征善战,邯郸之围胜利后,那些在他失势时离开他的门客又回来了。而悼襄王即位后让乐乘代替廉颇,廉颇一怒之下攻打乐乘。D、廉颇素以勇气闻于诸侯,晚年能够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以显示自己还能够打仗,然而却被人诋毁,到死也没有为赵王所用。7、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

12、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5 分)_(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4(5 分)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 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 ,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

13、简要说明。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2)人生如梦,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5)蔺相如固止之,曰:“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6)廉颇闻之,肉袒负荆,_,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寻找教育的曙光在陶行知的身体

14、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他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 ,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

15、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 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 年 12 月,陶行知连续5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 “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 ”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 “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 , “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