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复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940231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社会学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西方社会学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西方社会学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西方社会学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西方社会学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社会学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社会学复习(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章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的终结及其当代转向n教学目标与要求n1、掌握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n2、现代社会学的冲突与困境及困境的超 越与理论转向n3、了解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n4、掌握后现代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 思想社会学理论核心概念行动这一论题属于人的主体性领域。它关注的是当个人在社会世界中着手行动的时候,在意识中发生了什么。它包括主体赋予其行动的意义及其行动的原因或者动机。不仅如此,行动论题还涉及互动中沟通意义的种种方式,以及在稳定的主体间社会世界借以确立的方式。这样一些社会学家的著作,他们主张需要按照主体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其行动的意义和动机。在这些著作里,社会被看作是人的建构,随着主体

2、的知觉和动机投入而持续不断地发生转换和变化。它也考察了这样一些主张,即力求展现个体的行动如何能够生发出集体性的安排。行动:社会安排中的意义与动机韦伯行动理论中行动的意义与动机齐美尔形式社会学中互动与社会化的关系符号互动论中的行动戈夫曼拟剧理论中人的行动标签理论中的行动现象学中的行动常人方法学中的行动帕森斯的行动的模式变量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吉登斯受限制的行动社会学理论核心概念理性如果一味关注于行动,就会带来一个方法论上的问题:如何可靠地切入主体的思维。有些理论家提出,只有针对有限的一部分行动才能实现这一点。这部分行动我们称之为理性的行动,即行为总是具体明确地旨在实现一个自觉意识的目标。我们既考察

3、了这些认为只有一部分行动属于理性行动的理论,也考察了其他一些假定所有行为都受理性支配的理论,后者假定所有行为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都建立在对自我利益计算的基础上。而所有关于理性的主张都会面临的一个具体问题是:有些行为所能提供的益处只在于集体层面,而个人却须为此付出代价,对这样的行为如何说明? 理性:个人利益最大化马歇尔经济学中的效用概念帕累托的逻辑性行动与“帕累托最优”斯金纳的本能理性零曼斯的公平交换理性布劳的权力理性公共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理论核心概念结构结构这一论题可能是我们所探讨的这些论题中最难以把握的了。结构指的是在直接感受到的经验之下潜藏的各种社会安排所体现出来的模式。对一些社

4、会学家来说,结构是得自主体经验的一种分析性的抽象观念。然而,最喜欢讨论结构的那些理论家却主张,结构享有优于行动的本体论地位。在他们的这些阐述中,结构决定了有自觉意识的经验的内容,从而主体及其行动都消失了。至于这样的结构定位在何处,则有形形色色的主张,有的说在无意识的心智中,有的说在物质关系中,或有的说在神话或语言的符号关系中。 结构:决定经验的隐秘模式弗洛伊德的结构“超我”列维施特劳斯:族外婚中的结构而非道德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结构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结构吉登斯的结构化德里达及其他社会学理论核心概念系统许多社会学理论家对这样一个事实印象很深,即集体性的社会安排似乎有它自己的逻辑和方向,独立于参与者的主

5、观意向。这些社会安排表现为整合成整体的形式,可以描述为系统。对系统有兴趣的理论家考察的是:一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会以哪些方式组合在一起,其中每一个部分似乎都有助于整体的维持,因而不能被分割开来分析。 系统:统领性的秩序迪尔凯姆功能系统帕森斯系统中的系统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哈贝马斯的日常生活世界系统现代社会学理论的转向(一)现代社会学的冲突与困境(二)后现代社会学的兴起 (三)后现代社会学的理论革命(一)现代社会学的冲突与困境1.实证社会学对形而上学的超越2.解释社会学对实证社会学的批判3.现代社会学的困惑4.超越困境的可能性1.实证社会学对形而上学的超越超越的代表人物: 法国的孔德与迪尔凯姆 在迪

6、尔凯姆看来:不使用形而上学命题的理由在于它是包含超现 实的理想或具有政治要求的价值判断,是用玄秘语言来说明社会 的抽象逻辑,它不仅无助于人们认识客观的社会事实,而且会使 人们远离实际存在的社会。超越的内容: 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的原则; 所有结论不是逻辑推论而是经验事实; 理论的结果是不脱离社会事实的有条件限制的命题, 而不是普遍有效、不受时空限制的玄思。超越的实质: 传统思维方式的限制中开展的经验主义与客观主义的 追求; 将人性物化、主观性客观化、社会生活自然化。批判的代表:韦伯的解释社会学2.解释社会学对实证社会学的批判韦伯对人本主义传统的继承: (1)维科对科学理性的批判科学理性由

7、伽利略提出,笛卡尔和洛克等人提升为普遍的科学理性; 科学理性的基本内容是:外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可以通过经验的观 察和逻辑思考,掌握客观世界的普遍本质与永恒规律,形成可以转化为控 制和征服自然与社会的力量; 维科认为科学理性成为控制人们思想与生活的基本原则,是欧洲人走向精 神误区的普遍表现,认为不要片面相信实验科学的原则,人们无法获得关 于自然的确切知识,真正可靠的是人通过研究语言、文学等而达到的对自 己的理解,在历史过程中理解人生、追求生活的意义。 (2)德国浪漫主义的批判 认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只能机械地认识自然对象,而不能理解有目的、有创 造性的人生;只有用具象的、整体性的美学思维方式才

8、能在整体中真实地 理解人生及其意义。2.解释社会学对实证社会学的批判韦伯对人本主义传统的继承: (3)德国历史主义的批判认为人类生活是具有价值追求和意义追求的过程,与按照自在必然性运行的自然过程有本质的区别,以自然科学原则为根本基础的科学认识论无法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必须建立一门有别于自然科学认识论和实证方法论的上一般意义的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研究人类生活的碁本方法是理解,理解的基本形式是体验和移情,它通过内部而达至人的心理深处,而是不象经验主义认识论那样主张外部观察。 (4)韦伯的继承韦伯继承了反对二元论和客观经验论的传统,特别是继承了德国历史主义的历史解释学或人文理解论,建立了直接反对孔德

9、和迪尔凯姆实证社会学的解释社会学。2.解释社会学对实证社会学的批判韦伯的解释社会学对实证社会学的批判: (1)价值相关性人们的社会行动都是在特定的主观意愿支持下开展的,而人们的主观意愿又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因此,要想真正理解人们的行动,就必须人的主观意愿、文化环境等。 (2)价值中立在对人们的主观意愿达至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就要上升到客观的、因果性的解释,而这时研究者必须排除自己价值观的影响,保持价值中立。 (3)批判的不彻底性韦伯认为把由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社会现象当作物来看完不成社会学的理论承诺,必须用把人当作人的理解方法来接近人、理解人,然后才能开展更深入的社会学研究。而把社会学建成什

10、么样的学科,他与迪尔凯姆没有区别,即把社会学建成科学,建成能认识社会规律、管理和控制社会活动的科学。3.现代社会学的困惑困惑的表现:理论承诺与理论原则的矛盾(1)社会学是经验学科,它不能脱离经验事实而抽象地逻辑推论,以此有别于形而上学;(2)社会学要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对社会开展综合性研究,社会生活的方面都要进入社会学的理论视野,并且社会学要揭示出社会各种构成因素的结构联系和变迁趋势,以此区别专注社会个别层面的或个别关系的其他社会科学;(3)社会学要象实验科学那样研究社会,即用客观性的观察、实验、思考的方法揭示社会生活的必然规律。4.超越困境的可能性科学世界 生产世界社会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主

11、观世界的 客观规定性客观世界的 客观规定性实证社会学的理论原则科学世界 生产世界宇宙万物自然世界精神世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经济决定论自然决定论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4.超越困境的可能性生活世界人与人交往的 社会世界社会学的新理论原则或新思维方式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主体主体社会理论意义知识4.超越困境的可能性超越的可能性:从生活世界出发,不仅使社会学立足点更真实、更基本,而且从根本上涵盖了从生产世界和科学世界出发的意义。生活世界是一个未分化的世界,既没有专业领域的分化,也没有主体和客体对立的分化,是一个人们自在地交往着的世界,从生活世界出发去认识社会生活,不是在主观同客观的对立中展开思维,而首

12、先是在人与人的直接交往关系中来理解人生、看待世界。把主客二元关系中追求客观性的原则,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亦即把主客关系建立在主体间关系上。这种转变要求社会学在研究社会问题时,首先要从人与人的交往联系中来思考世界,认识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定性时,不要脱离人与人的主观关系,要在人与人、人与物的这两种关系中理解人生、认识社会。按这种原则建构的社会学知识,不应当是今天主流的实证社会学知识,而应该是当代正流行着的总体社会理论。(二)后现代社会学的兴起 孔德曾嘲讽前实证的思维方式都是神学的,是把自然和社会神化的活动,而只有实证社会学按照物理学的原则观察和描述社会现象,才停止了理论思维对社会现象的神化。现代社

13、会学也没有脱离神化,神化不仅仅是神话中的虚构、神学中的偶像崇拜,脱离事物的具体条件去强调它的功能与作用,也是神化的表现。实证社会学不反思社会学的主观局限性,把自己看成不证自明的主体,看成对象之外的反映者和描述者,这与外在于人世的神并无根本区别。(二)后现代社会学的兴起 关注日常生活世界的常人方法学把社会学及其研究对象都常人化了,在它的理论视野里,一切都要放在日常人的生活中或日常人的关系中才能得到理解。在常人方法学里,主体与客体都变成了人,不仅在社会学面对的生活世界、社会世界中是人与人的存在、人与人的关系,而且社会学同这个生活世界、社会世界中是人与人的接触、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因此,互为主体性或

14、主体间性应称为互为人性。n后现代主义及其特征n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n布希亚的后现代符号消费理论n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 (三)后现代社会学的理论革命后现代主义及其特征1与传统现代主义的区别:现代理论遵循理性主义和基础主义,寻求普遍化和总体化的表述与必然真理;而后现代理论则标榜透视主义和相对主义,认为理论只能提供有关研究对象部分的观点。而且所有对于世界的认识再现都受到历史和语言的限制。 后现代主义及其特征2后现代主义的主要倾向(1)反对整体化(Totalizing)的倾向(2)反对单一的理论视角(Perspective)(3)重视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4)否定建立客

15、观的社会学的可能性后现代主义及其特征3后现代主义的运作原则 (1)解创作(Decreation)(2)解离(Disintegration) (3)解构(Deconstruction) (4)去中心化(Decentrement) (5)替换(Displacement)(6)差异(Difference) (7)不连续性(Discontinuity) (8)不连接性(Disjunction) (9)消逝(Disappearance)(10)解组(Decomposition) (11)去定义(Dedefinition) (12)去神秘化(Demystification) (13)去总体性(Detota

16、lization) (14)去合法化(Delegitimation)后现代主义及其特征4后现代主义的精神状态(1)反对美学对生活的证明,结果便是它对本能的完全依 赖;(2)传统现代主义不管有多么大胆,也只在想象中表现其 冲动,现实不逾越艺术的界限,通过审美的有序来加以 表现,后现代主义溢了了艺术的容器;(3)将曾经秘而不宣的东西公开宣布为自己的意识形态;(4)以解放、色情、冲动以及诸如此类的名义,猛烈打击 着“正常”行为的价值观和动机模式,为这场攻坚战提供了 心理武器。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n1方法:中轴原理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资源土地机器知识社会活动 场所农场 种植园公司 企业大学 研究机构统治人物地主 军人企业家科学家 研究人员权力手段直接控制 武力间接影响 政治技术和政治力量的平衡 选举权和权利 阶级基础财产 军事力量 财产 政治组织 专门技术政治组织 专门技术 取得权力 途径继承 武力夺取 继承、赞助 教育 教育、动员 吸收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2后工业社会的特征:(1)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