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关于生猪生产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809632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关于生猪生产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xx年关于生猪生产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xx年关于生猪生产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xx年关于生猪生产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xx年关于生猪生产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关于生猪生产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关于生猪生产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年关于生猪生产调研报告年关于生猪生产调研报告XX 年关于生猪生产调研报告 我市是全省生猪生产大县之一,从 XX 年开始纳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实施,生猪产业历来是我市农村经济传统主导产业,其年总产值占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的 80%以上,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 50%以上。当前,随着国内养猪市场逐渐饱和,我市生猪产业将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为此,我们近期走访了部分养猪大户,就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前景作了一些简单分析和探讨。 一、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生猪产业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历经多次市场价格的起伏冲击,优胜劣汰多个轮回,现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相当实力的重要产业。据统计,XX 年全市

2、出栏生猪万头,存栏生猪万头。全市有年出栏生猪 3000 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 6 户,出栏 1000 头以上的养猪大户 32 户,出栏500 头以上的养猪户 251 户,出栏 50 头以上的养猪户 2874户。规模养殖户年出栏生猪总数占全市 61%以上,高于全国56%的水平。表明我市生猪产业正处在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进程中。养猪行业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正在提升,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正在加强。但是,我们也发现,在这一发展进程中,由于缺乏政府指导和监管,绝大多数中小规模养猪场都是自发建立起来的,存在诸多先天或后天性不足,给今后长远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资金投入

3、,猪场规模低下。根据近几年市场综合行情测算,兴办一个自繁自养的标准化规模猪场,其所需投资为每头母猪万元,占地面积为每头母猪 45-50 平方米。如兴办一个万头猪场,需养母猪 650 头以上,其总投资就必须在 1300 万元以上,其占地面积就必须在 3 万平米(约 45 亩)以上。目前,我市生猪产业实际情况是缺乏资金,养猪企业(户)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绝大多数只能靠从亲戚朋友和社会上高息筹借,融资数额非常有限,致使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很低。到现在为止,我市养殖规模达万头以上且可称为标准化猪场的仅有鑫德、九恒、华塘三家公司。而有一些改扩建条件好、场地充裕的猪场如金源、天鹅、炎丰、创富等公司,都因

4、投资不足,养殖规模一直徘徊在 5000 头左右。更多的猪场则是仅能勉强维持现状,根本谈不上拿钱来投资猪场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养猪户这边贷款需求急切,而银行那边却宁可贷款任务完不成被扣发工资,也不愿将款贷给养猪户。处在这样一个融资环境中,猪场的生存也只有听天由命,任其自生自灭了。 (二)缺乏技术力量,生产水平低下。 1、缺乏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在现有的规模猪场中,老板几乎是清一色的非专业人士。由于规模小,管理上又基本上是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很难做到规范。在岗员工队伍中,全市经正规培训的技能型人才不足 20 人,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奇缺,可谓一将难求。因此在猪场的经营中,普遍缺乏科学规划

5、和创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率普遍较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不受重视。大多数猪场生产力低下,缺乏生产发展后劲。 2、自繁自养基数较低。XX 年以前,我市实行自繁自养的养殖场不到 1/3。大多数养猪场的猪源都是依靠采购,XX 年以后,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大爆发和国家扶持政策出台,一些养猪户开始走自繁自养道路。但是总体比例还是不高。这样一来,由于采购仔猪价格不稳定且成活率低(一般仅为 70%左右),养猪效益也随之难以预测,大起大落大盈大亏的现象司空见惯。 3、生产水平低下。衡量一个猪场生产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四大指标,即饲料转化率、母猪繁殖率、窝均活仔数和母猪年产肥猪数。目前发达国家

6、和国内先进养猪企业的水平是:饲料转化率:1;繁殖率(年均窝数)窝;窝均活仔数10-12 头;母猪年产肥猪数 20-22 头。而我市通过调查,各猪场生产水平高低不一,就平均水平而言,饲料转化率为:1;繁殖率(年均窝数)窝;窝均活仔数 8-10 头;母猪年产肥猪数 12-16 头,差距十分显著。 (三)缺乏防疫意识,防控水平低下 1、猪场建设不规范。无围墙、无大门、无消毒室、无车辆消毒池等,栏舍结构不合理,设施设备落后。 2、环境卫生条件差。无正规排污管道和沉淀净化池,场内杂草丛生,粪尿自流、污水四溢、蚊蝇成群、臭气熏天。 3、选址布局不当。猪场建在人群居住区或主要交通干道旁,人员、动物随意进出,

7、四周喧闹,不得安宁。 4、防疫工作“三无”现象普遍。一是无正规专职兽医;二是无防疫制度;三是无合理的免疫程序。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大多数猪场对疫病的防控能力较为脆弱。一遇外界疫情侵袭,往往都是难逃一劫。如 XX 年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我市 70%以上的猪场均未逃过一劫。如湾头桥镇 25 个养殖大户,无一幸免。我市生猪产业的实际平均死亡率居高不下,达到 6%以上,有的规模猪场甚至超过15%,而在管理好的规模猪场死亡率仅在 2%以下。 (四)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无公害化生产水平低下 主要表现在: 1、临床上大量滥用抗生素治疗和保健; 2、使用药物不懂配伍禁忌,中毒现象时有发生; 3、使用药物不执

8、行停药期规定; 4、擅自使用过期药、人用药、违禁药品的现象偶有发生。 三、生猪产业前景分析 (一)发展优势 1、我市是传统养猪大市,具有丰富的生猪饲养经验和良好的发展基础。 2、我市有地理上的优势,毗邻广东、广西,外销渠道宽广。 3、已初步建成良好的畜牧业服务体系。全市有 21 个动物防疫站,有 160 余名专职动物防疫员、90 余名村级防疫员;全市设有 48 个生猪品改人工授精站(点),有专职兼职品改员 140 多人;有一家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和遍布城乡的150 多个饲料销售网点;有 20 余支专业从事生猪外销的队伍和 40 多台大型运猪车。 4、作为养猪大市,享有较多的国家和地方政策扶持,如生

9、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能繁母猪补助项目、母猪保险项目以及沼气项目补助等。 (二)发展瓶颈 1、成本上涨持续化。包括饲料原料、养猪设备、人员工资、兽药及管理费用等,猪场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2、疫病发生复杂化。由于引种、流通以及防疫漏洞等原因,致使猪场疫病日趋复杂,多病原感染综合症成为猪场新的难点。 3、环境污染普遍化。随着国家对产业环保政策的强化,猪场环保达标将成为一道门槛。如此一来,猪场必将拿出总投资的 1/3 以上用于环保设施的建设,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4、食品安全严峻化。随着国家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对猪场的安全生产将越来越严格,尤其是抗生素、

10、违禁药品和各种添加剂的使用。药物残留和违禁药的查处,将成为猪场生存和发展的生死线。 5、价格波动频繁化。现阶段我国生猪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供需关系调节。而我国整个生猪产业正值整合发展期,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尚不可避免且难预测,仍然对生猪产业构成严重的威胁。 6、融资困难顽固化。根据银行现行规定,贷款必须要有国有土地上的房产做抵押,而我市几乎所有猪场都是属于租赁集体土地。因此,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三)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未来生猪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依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两型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市生猪产业中长期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朝“规模适度、公司化管理、品牌化经营、无公害生产、环保达标、防疫升

11、级和产业链整合”这七个方面发展。 1、规模适度化。综合将来国家粮食产量、生猪产业总体布局和政策导向以及环境资源保护、农民投资能力等因素影响,我市个体猪场的养殖规模宜在 100-300 头母猪之间定位,年出栏规模 XX-5000 头。政府应采取政策倾斜,重点培养和扶持这种规模的猪场 150 家左右,使我市年出栏生猪能力至少稳定在 150 万头以上。 2、管理公司化。逐步改变目前家庭作坊式随意管理模式,向公司化规范管理模式过渡,形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组合,走现代企业发展之路。 3、经营品牌化。为实现地方生猪产业化,必须实行品牌化经营。要实现品牌化,就必须大力培植产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

12、业+合同猪场”的合作模式,走联合发展之路。从而实现品牌的战略性经营,确保本地区生猪生产效益的稳定性和最大化。 4、生产无公害化。这是确保产品质量、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行品牌化经营的前提条件。生猪产业要生存、要发展,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必由之路。5、环保标准化。环保作为一项国策,各行各业都将接受政府的监督,生猪产业是一个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行业,不可能永远像过去那样任期随意发展,环保评估肯定会成为一项硬性条件。 6、防疫规范化。随着生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猪场疫病的发展将不断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给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那种单靠打疫苗和大量使用抗生素保健的方法,

13、实践证明已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甚至由于耐药性使疫病更加复杂化,由于药物残留使猪肉产品无法达标而遭查处。因此,猪场防疫工作必须更加规范,依靠优化环境、更新设备、改良品种、平衡营养、中草药保健、疫苗选择性防疫、加强消毒、灭蝇灭鼠,全进全出等科学管理综合手段,走生态养殖之路。 7、产业链整体化。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出于产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生猪产业要做强做大,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产业链整合,将本区域本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分散的个体,通过一定的形式整合组织起来,减少内耗,形成合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取最大的效益。目前,有些地方正在兴起的协会、合作社、联合体等组织形式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

14、理想规范的猪场应该是座落在远离村庄和公路主干道的某个幽静之处。它是某一合作组织中的一员,规模适度,四周有高墙与外界相隔。大门口一条醒目的“特殊性防疫单位”标语和消毒设施警示人们“防疫重地、闲人勿入” 。场内冠木林立,绿草茵茵,栏舍整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设施齐全。污水经沼气利用和有氧、无氧循环发酵沉淀后排放标准可直接养鱼。猪场管理规范,人员训练有素,通过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利用营养平衡、生态优化、中草药保健、辅以疫苗免疫的防疫升级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其药物残留,实现无公害化生产,确保生猪安全和肉品质量。 四、对策探讨 综上所述,我们当前需要从政策层面和生产层面两个

15、方面分别采取相应对策。 (一)政策层面 1、制定市域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使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有一个基本走势图。这里面应包括整个生猪产业的发展布局、总体规模、产业链连接、阶段性目标以及配套改革和措施。 2、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里面主要包括品种改良、防疫灭病、饲料供应、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撑等服务体系。要在整合现有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地进行设置,使各服务体系之间能够有效地联动起来,形成“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体系,从而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目的带方向性的培育生猪产业。要结合国家的扶持政策和项目,合理地出台符合本市实情的扶持政

16、策,重点在土地、补贴和融资等方面给予有力扶持,使整个生猪产业合理有序地向前发展。 4、积极引导成立各种形式的养猪合作组织。走“龙头企业+规模猪场+农户”的联合发展路子。全市按区域重点培育 3-5 个年出栏生猪在万头以上的龙头企业,同时培育 200 户以上年出栏千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然后,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起多个合作组织,在全市形成生猪产业群,树立品牌,统一管理,团结合作,高效运行,打造生猪产业的“航空母舰” ,从而整体提升抗击市场风险能力。 5、加大培训力度。要组织劳动、畜牧等有关部门对有意愿投身生猪产业的农民工免费进行岗前培训,并将他们迅速充实到本市各规模猪场中去。一方面解决了各规模猪场技能型人才奇缺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部分农民工的就业。同时,对提高我市的养猪水平也往前推进了一步。以后根据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各规模猪场的需求,将这种人才培训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 (二)生产层面 1、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我市统一的猪场技术标准,为生猪产业提供具体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