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黑龙江省哈三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771840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黑龙江省哈三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黑龙江省哈三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黑龙江省哈三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黑龙江省哈三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黑龙江省哈三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黑龙江省哈三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黑龙江省哈三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哈三中哈三中 2014201420152015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测试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测试历史试卷历史试卷【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洋务企业、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建国后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济体制改革、新航路的开辟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苏联的经济建设与改革、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启蒙运动、凯恩斯主义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一、

2、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题文】1.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 B. 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C. 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 D. 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知识点】H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 A

3、解析:本题引文大概意思是:“那些商人们,大的囤积货物,获取加倍的利息;小的开设店铺,贩卖货物,用特殊手段获取利益。他们每日都去集市游逛,趁政府急需货物的机会,所卖物品的价格就成倍抬高。所以商人家中男的不必耕地耘田,女的不用养蚕织布,穿的必定是华美的衣服,吃的必定是上等米和肉;没有农夫的劳苦,却占有非常丰厚的利润。依仗自己富厚的钱财,与王侯接交,势力超过官吏,凭借资产相互倾轧;他们遨游各地,车乘络绎不绝,乘着坚固的车,赶着壮实的马,脚穿丝鞋,身披绸衣。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土地,农民流亡在外的原因。 ”从题意中可以分析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农业立国,势必推行抑商政策。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

4、关键在于对文言文材料的准确理解。【题文】2.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 ”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2A. 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 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C. 市民阶层争取自身权利 D. 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知识点】H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D 解析:从材料中可分析出,每个王朝承平时期,社会安定,广大农民都安心农事,过着自给自足田园生活。而及至中叶,随着统治阶级之腐败,赋税日重,徭役繁杂,农民衣不遮体,食不裹腹,背井离乡,形成

5、庞大流民阶层,涌向城市,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结合材料中“明代”的时间信息,A、D 项材料中未体现,B 项“开始”说法有误。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文言材料的准确解读。【题文】3.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里说北京城“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聚于燕” , “远方异域之人不避间关险阻,而鳞次辐辏,以故蓄积为天下饶” 。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城是A. 边塞城市 B. 工商城市 C. 消费城市 D. 军事城市【知识点】H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C 解析:从材料中的“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聚于燕” “以故蓄积为天下饶”可以分析出,四方的货物都聚集在北京,是以北京城

6、因积聚了大量财富而富饶,反映了明后期开始,商品经济开始空前活跃。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文言文信息准确的解读。【题文】4.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据此可知清初A. 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B.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 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D. 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知识点】H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中“天下有四聚” 可分析出 A 项“统一”说法有误; “更有芜湖、扬州、江宁、

7、杭州以分其势” 说法当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D 项材料中无体现。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3【题文】5.晚清户部给予一个近代企业的评价是:“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 。这一企业属于A洋务派的军事工业 B洋务派的民用工业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D官僚资本主义工业【知识点】J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中“,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可分析出该企业以收回长江外海航运权利,富国为目的的官办企业,直接针对外

8、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势力,改变洋商在中国江海任意横行的局面。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近代中国各种企业的特征的准确把握【题文】6.19 世纪,民族资本家祝大椿创办上海公益纱厂, “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让一部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 ”祝大椿这样做的原因是A. 壮大企业规模,吸引外国注资 B. 顺应世界潮流,采取股份经营C. 引进外国技术,实行产业更新 D. 抵制官府倾轧,依赖外国特权【知识点】J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 D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受到本

9、国的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依赖性。从题干中“上海公益纱厂”由“华人独办”到“中英合办”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为抵制封建势力,依赖外国特权,与外国人合办。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的准确理解。【题文】7.19 世纪末,李鸿章为慈禧太后在德国订制了宫廷专列,慈禧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 ,不用蒸汽机做牵引动力,而以内监“贯绳曳之” 。这反映了A. 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近代经济的发展 B. 洋务运动无法推动社会进步C.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D. 政府阻挠是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知识点】L2 中国近

10、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大众传媒的变4迁【答案解析】C 解析:从材料中慈禧的做法过于保守,不利于社会进步。A、D 项材料中未涉及到;B 项与材料无关。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8.1913 年张謇在实业政见宣言书中说:“謇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 。张謇提出“棉铁主义”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 振兴民族产业 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抢占国际市场A. B. C. D. 【知识点】J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

11、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中“捍卫图存计”反映了挽救民族危机,实业救国;“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反映了抢占国际市场;材料中仅发展“棉、铁”不能说建立完整工业体系。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准确解读。【题文】9.在上海,钢铁、猪鬃、桐油、棉花、生丝等物资在市区移动须经批准;3码(1 码=0.9144 米)以上的丝绵毛织物、0.5 千克以上的糖或盐,由上海外运须经许可;2 千克以上的米面、5 千克以上的豆类、20 个以上的蛋由外地运入上海也须经许可。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12、C. 解放战争时期 D. 三大改造时期【知识点】J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中可分析出,上海物资的外运和内销都要得到政策的批准,当时政府推行的是统制经济,统制经济能够有效的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民。【题文】10.1952 年,各种所有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占 19.1%,合5作社经济占 1.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 0.7%,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 6.9%,个体经济占71.8%。据此可知中国当时A. 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 B. 社会主义改造已开始C.

13、 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D. 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知识点】K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解析】C 解析:结合材料中时间信息“1952 年”可知 A 项错误,1952 年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 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 1953 年开始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可以分析出当时个体和私人经济比重占主导,D 项错误;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1.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 年)中评价 20 世纪 50 年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任意追求一种理想的结果而导致如此重大的灾难性后果,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 ”这一事件最有可能是

14、A农业合作化 B反右派斗争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知识点】K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解析】 C 解析:结合时间信息“20 世纪 50 年代”“任意追求一种理想的结果而导致如此重大的灾难性后果”可知当时中国社会进行经济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追求理想结果造成了三年困难时期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作答。【题文】12.1992 年 3 月至 7 月,国务院先后决定进一步开放黑河市、绥芬河市、珲春市、满洲里市、伊宁市、博乐市、塔城市、凭祥市、东兴镇、畹町市、瑞丽市、河口县、二连浩特等 13 个沿边城市。与沿边城市开放相关的条

15、件有国家战略 经济发展水平 国际环境 地理位置A. B. C. D. 【知识点】K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城市选取的条件。对外开放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大决策,沿边城市的开放在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之下进行的。对外开放城市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和平与发展是当时世界的两大主题,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也体现了与世界接轨,和平发展的趋势。6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我男对外开放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题文】13.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 ”乡镇企业崛起A. 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 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C.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D. 成为农民致富主渠道【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