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概论-中国戏曲简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738623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7.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戏曲概论-中国戏曲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戏曲概论-中国戏曲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戏曲概论-中国戏曲简史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戏曲概论-中国戏曲简史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戏曲概论-中国戏曲简史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戏曲概论-中国戏曲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曲概论-中国戏曲简史(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戏戏曲的源头头(原始时时代的乐乐舞) 前文所述,以戏剧产 生的3+2原理来判断,最迟迟源于周代的中国古代著名祭神仪仪式“ 八蜡”,应该应该 是中国戏戏曲比较较明晰的源头头或至少是源头头之一。实际上,原始的歌舞,也 早见戏曲的影子。 因为原始歌舞乃是初民之乐(洛),兼具言志之诗、咏声之歌与动容 之舞的各种艺术因子。所以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就指出:“今之戏字尚与古乐意思相近, 韶之九成,便是舜的一本戏”。 1、孙孙家寨舞蹈纹纹彩陶盆(距今约约5000年左右) 1973年出土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根据这三组舞蹈人形之间的柳叶状纹饰,以及舞者脚下的平行水纹,美学 家们认为这 是先民在水边柳下举行乐舞

2、活动的真实写照。2、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组歌“八阕”: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 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 ;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鞈置 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吕 氏春秋古乐篇)(从前葛天氏时候的乐: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踏着脚唱八首歌 一叫载民;二叫玄鸟;三叫遂草木;四叫奋五谷 ;五叫敬天常;六叫达帝功;七叫依地德;八叫 总禽兽之极)3、战争之乐 乐舞素有文、武之分,文舞多与典礼有关,而武舞则多与战争相 连。如尚书大禹谟中就有中原氏族部落(舜禹时代)与

3、三苗( 有苗)的争霸战争: 帝(舜)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会群后, 三旬,有苗逆命。益赞于禹日;惟德动大地,无远弗届。满招损, 谦受益,时乃天道。至诚恐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俞。班 师振旅。帝(舜)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记载反映的是以战争演练来使敌人惧服。舜禹的战争之乐,是基 于乐舞神秘作用的互渗意识,起到使三苗惧服的作用,模仿战争操 演形式的干羽舞,在远古人心目中,可以起到使敌人顺服、归降的 作用。 原始时代的乐舞虽具有摹仿性质,但它的宗教性质决定了它并非 纯粹的审美表演,不过它已具戏曲之萌芽,中国戏曲就酝酿于这种 原始时代的歌舞中。二、萌芽与形成(先秦

4、隋唐时期) (一)周代宫廷乐舞之韶与大武 1、韶 在原始社会,祭祀活动是维系社会关系至关重要的的政治文化活 动,所以典礼之乐非常盛行。最著名的莫过于舜时期的韶乐。 韶乐又名箫韶、九歌,是古乐舞中最为著名的、浓缩 凝结着原始文化形态中特有观念意识与情感意志的一部宗教性典礼 之乐,这个乐舞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用若干管编排起来, 即后世之“箫”(排箫)伴奏。据说乐舞进入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 现;是持龠yue翟(服饰羽毛)而舞的文舞,象征以文德安定天下。据 尚书益稷载:夔曰。戛击鸣石,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 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yu),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 九成,凤凰来

5、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韶乐至春秋时仍可演出。公元前544年,吴国季札在鲁国观 韶乐后大加赞赏:“德之至也,大矣!如天之无不帱chou也” ( 大意:内容太伟大,如天之覆盖一切,像地之负载万物);比季札稍 晚的孔子在齐国闻韶乐竟至“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而“三月不知 肉味”。2、大武 周初的大武,是庆祝周武王伐纣胜利、歌颂其英雄业绩的祭 祀乐舞,为持干戚而舞的武舞,比兴靠武功夺取天下。 乐记宾牟贾一书里记载了孔子对这出大型歌舞剧的解释。全 剧共分六场:一场写武王大会诸侯,誓师伐殷;二场谓武王统领将 帅击败殷军,占领殷都,灭掉殷王朝;三、四场说周军平定南方边 疆;五场谈对东

6、西方的统治;六场班师回朝并表对武王的崇敬之情 。这出戏的唱词至今还保存在诗经的“周颂”之中,就是武 、桓、赉、我将、般、酌等篇。“颂”者,容 也,就是“样子”,即唱出戏剧表演的形象来。这几篇简朴的唱词都 是当时歌队在一旁唱出的。(二)九歌与“傩”(nuo、二声)戏 1、九歌 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祭祀仪式,到了奴隶社会后,则发展成为 原始宗教剧。流行于北方民间的称“跳神”,流行于南方的为“巫舞”, 战国时代,楚国巫风盛行。民间祭祀时,必使巫觋作歌乐鼓舞以乐 诸神,充满原始宗教气氛。吕氏春秋侈乐篇云:“楚之衰也, 作为巫音”。在鬼神思想与宗教迷信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屈原依据 民间祭神乐歌及舜时乐舞

7、韶改编创造的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剧 九歌。 九歌的戏剧之思,在于宗教情怀里的情感寄托于人性张扬。 共十一场:第一场东皇太一,生命与天神欢乐共舞;二场云 中君,触美伤逝、无奈若失;三、四场湘君与湘夫人, 表现两情相悦、望穿秋水的相思,爱极而生的怨怅,会合无缘的痛 苦,曲折地反映了人们对纯洁爱情赞扬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五、 六场大司命与少司命,表达生命无常、逝者如斯的感慨; 七场东君,是生命里想的追求;八场河伯,是关于精神世 界的问询;九场山鬼,写内心深处的寂寞孤独;十场国殇 ,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第十一场礼魂,乃是送神 之曲。九歌的十一场戏,看似各不关联,其实是散而有型,如插花 式的繁复与

8、丰满。剧中的天神、云神、命神、日神、河神、山妖、 人鬼组成了浪漫色彩的天、地、人三界表演场景,在浓烈的宗教气 氛之中刻画出富于忧伤哲思的多种丰满人物形象,表达了激越的精 神寄托与完型的个性再造。 楚辞九歌,是屈原为“巫”所写的戏曲唱词。唱词中有对祭祀 氛围的渲染,对所祭神灵形象的描绘,对神灵扮演者“巫”的神采、 服装与动作的刻画。所以王国维说九歌里有“后世戏剧之萌芽” 。2、“傩傩”(nuo、二声)戏戏“傩”在原始时代就已产生,本是逐鬼除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到了周 代,“傩”的表演已经盛行,渐次成为宗教剧剧的雏雏形。表演时由一 名装扮成驱鬼逐疫的辟邪神像“方相氏”带领群人组成的“傩队” 表演方相

9、舞及十二兽舞,其时口中念念“傩、傩、傩”的 诅咒之语,这或许“傩”戏的名声由来。经过发 展,傩渐渐 有了音 乐和歌唱,彻底戏曲化了,这这是中国戏戏曲中影响最大、持续续最久 的宗教剧剧种类类的雏雏形。3、中国最早的戏曲演员巫与优 中国戏曲的最早演员是“巫”和“优”。巫是宗教剧里的演员,优是 非宗教剧里的演员。 “巫”在10000年之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乃是全民性的宗教 歌舞所必须。因为“巫”(女曰“巫”,男曰“觋”)在祭祀时装神弄鬼,要 以其言语和舞姿沟通神与人,身兼迎神者与神灵形象扮演者的双重 身份。殷商卜辞中的象形文字“巫”,即是一人双手执牛尾的象形, 这说明“巫”是从舞者中分化出来的。

10、所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 说:“巫,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而“优”是约产 生于周代的、最初服侍于帝王的最早职业演员,优有“倡优” 、“俳优 ”与“伶优”之分,倡优以表演歌舞为主,俳优则擅长滑稽讽刺的幽默 表演,而“伶优”则擅长演奏器乐。前文提及,“巫”与“优”有三点不同: 其一、就扮演者本身而言,“巫”乃善于歌舞的漂亮女子,“优”则 是善于滑稽调笑之身材异常矮小的男子(侏儒); 其二、就职能而言,“巫”起迎神、扮神、沟通神与人的作用,“优 ”开始是专在皇帝身边提供笑料的小丑,后则为一般人逗乐子; 其三、就情调、风格而言,“巫”出之以“庄”,是后世悲剧、正剧 角色的滥觞;“优”则

11、出之以“谐”,是喜剧、闹剧角色的祖先。 鉴于“巫”与“优”的化身表演,所以王国维认为:“后世戏剧,当自 巫、优二者出”。 由“巫”至 “优”,其职能从娱神转向娱人,这是人类早期戏剧文化 的一大进步。4、“优孟衣冠”史料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 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之 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你不要走远了)。即为孙叔敖衣冠(就穿戴上孙叔敖的衣帽),抵 掌谈语。岁馀,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 前为寿。庄王大惊,

12、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楚相孙叔 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 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春秋楚邑名,故址在今河南固始 、沈丘之间)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其智可以说正合时宜)。”(三)秦汉百戏与角抵戏两汉的百戏,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在汉武帝 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呈现出繁荣局面。它包括了角觗、杂技、魔 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张衡的西京赋、李尤的平乐观赋 中所列的百戏节目有“东海黄公”(歌舞);“乌获扛鼎”(举重)、“走索 ”(杂技)、“吞刀吐火”(魔术)等十余种。在百戏集演之中,有一种运用技艺竞技的戏剧化表演,这

13、就是 角抵戏。角抵原是两个人角力以强弱定胜负的技艺表演,后世的相 扑、摔跤即源于此。它有着很好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当时的艺人力 图用角抵的技艺去表现生活故事。这样就促使角抵向戏剧的转化, 成为角抵戏。角抵戏戏东东海黄公演的是秦朝(前221前206)末年一个能施法术的黄公到东海去降 服白虎,可惜法术失灵,自己被虎打杀的故事。表演中有人虎相斗 、人被虎杀的固定情节。表演中的两个人,都有与扮演对象相适应 的装扮:黄公头裹红绸、身佩赤金刀;白 虎是人装成的虎形。 东海黄公这个故事在表演中人物、情节、冲突、结局,都是排 定了的,这显然已不属于两两相角、以力的强弱裁定胜负的角抵竞 技,而是衍化为表演既定的故

14、事内容的戏剧表演。难怪有戏剧史家 把东海黄公视为中国戏曲的雏型,把百戏集演视为孕育中国戏 曲的摇篮。(四)魏晋南北朝的歌舞戏与优戏 歌舞戏最先载于宋书乐志和隋书音乐志,产生的直接 渊源可追溯到汉代百戏中情节性歌舞和角觝,其剧目有公莫舞 和礼毕等,最早约于晋代就有了演出。魏晋南北朝间出现了三 个在中国戏曲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剧目:大面、拨头和踏 谣娘。歌舞戏是指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 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型。它继 承了乐本位的基本特质,与优人之戏滑稽戏为当时两个最大的 戏曲类型。魏晋南北朝间的优戏代表作有辽东妖妇辽东妖妇(内容无考 )、弄周延(优人在宴

15、会场合身穿黄绢单衣扮演贪 污参军周延表演犯罪事实,另一优人则调笑戏弄)、许胡克伐 (表演蜀国学士许慈、胡潜不合相争之事,假倡家为二子之容,相 互诘难、终起干戈之事)等。(一)大面,表现了北齐时兰陵王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 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于是在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崔令钦教坊记)。这里的“著以假面”,可视为后世戏曲脸谱 的雏型。(二)钵头,表现西域胡人的故事。胡人为猛兽吞噬,其子披 发素衣,上山寻兽,为其父报仇。边行、边泣、边歌,一副临丧哀 痛的形象(段安节乐府杂录)。钵头出自西域,它反映了 西域音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的交流。(三)踏谣娘 描写了一个妇女遭丈夫欺凌的故事。教坊记载:“北齐有人姓苏,刨鼻,实 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 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行入场。行歌,每一叠,傍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 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 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崔令钦教坊记)。 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到: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已倾向于故事表演,体裁也很有现 实性,有逼真的表演,由男子扮妇人,音乐上则可见帮腔伴唱的歌唱形式,已经 出现分幕结构的雏形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戏曲的传统因素。(五)隋唐五代的参军戏与歌舞戏 1、参军戏参军戏是于唐代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