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八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728574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八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八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师大《社会学》课件第八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本章学习要点: 一、社会分层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二、社会阶层及划分标准 三、改革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的变化 四、社会流动的类型及合理的社会流动的意义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观点 一、什么是社会分层 1、社会分层的概念: 所谓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得 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不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 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换言之,社会分层是指一种有等级的社会结构,通过 这种结构,财富、权力和声望在不同社会地位的拥有 者之间被不平等地分配。 2、社会分层的根源: 社会分层是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因素作用的结果, 造成这种差别和不平等

2、的最初原因是社会分工。但社 会分工所带来的社会分化还只是一种水平分化只有当 这种社会分化和一定的社会制度相结合,才会把社会 分工所造成的社会分化转化为社会的垂直分化,进而 形成社会分层,这种制度即私有制。 二、关于社会分层的一些理论 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分层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分层首先表现为阶级分层 ; 第二、社会分层不仅仅表现为阶级分层,在阶级分层 之外,还存在着多种社会分层结构; 第三、社会分层结构和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 系。 2、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1)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 韦伯对社会分层的看法与马克思有很大的区别,

3、他的 分析方法是多角度的,他提出了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 三重标准,即经济标准财富、社会标准威望 、政治标准权力,是分层理论的核心,对西方社 会学分层理论影响很大。 经济标准即财富,韦伯认为,财富是人们在经济活动 中的生活机遇,也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 和劳务的能力。 社会标准即威望或声望,是指个人在他所处的社会环 境中得到的声誉或尊敬。 政治标准即权力,是指一些人或群体对他人的行动施 行控制和影响的能力,而不管他人是否愿意合作。 (2)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 帕累托的精英理论是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另一代表。 他认为,社会分层结构是普遍存在的永恒的,但它内 部的上层成员和下层成员并非凝固不变的

4、。现代社会 的不平等主要根源于人们生而俱来的自然差别,社会 成员归属于哪个阶层,主要取决于人们天生的能力和 才干。 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帕累托提出了他的精英理论。 所谓精英,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社会集团,而是指那些 具有特殊才干,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 能力的社会成员。这些在不同领域获得高分的人可以 划归一个等级,即精英人物。 在工业化社会中,阶级的稳定性被一种精英循环的社 会流动所冲破,稳定性的不平等被暂时性的不平等所 替代。精英原则上不能世袭。 3、关于社会不平等的理论解释(社会学解释 )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社会都存在社会等级呢?社会学家 们对此有不同的解释,较有影响的有: (1)功能

5、论 主要代表人物:戴维斯、穆尔 。 基本观点:一是任何社会都有这样一些地位,它们比 其他地位具有更重要的功能;在这些地位上完成规定 的角色,需要特殊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要具备这些知 识和技能,需要一定的才能,而具有这种才能的人, 无论在哪个社会都是有限的。三是使才能向知识和技 能转化需要一定时期的训练,而接受训练者需要付出 某些代价。四是为使有才能的人甘愿付出这些代价, 需要事先作出保证:他们在将来达到的地位上一定能 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报酬。五是随着各种地位的人们 之间报酬分配的不平等,就出现了分层化的现象,社 会的不平等逐渐制度化。 (2)冲突论 冲突论反对把社会看成是由各种不同因素起着稳定作

6、 用的均衡的制度,认为,社会价值观念和各等级之间 的利害冲突是社会内在制度的产物。 主要代表人物:图明、伦斯基、甘斯 图明认为,社会分层严重限制了非特权阶层的机遇, 阻碍了社会智力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同时,社会分层具有保守的维持现状的功能; 他还认为,由于社会分层制度植根于不公平的报酬分 配,所以容易触发非特权阶层对特权阶层的对立和不 满,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和骚乱。 伦斯基认为,自从有产品剩余以来,社会不平等就存 在着,随着技术的进步,剩余产品越来越多,人们也 越来越趋向于定居,这就更有利于精英群体积聚财富 和攫取权力,优势群体和劣势群体的共生就成了社会 持久存在的一个特征。 甘斯认为,

7、社会分层并不总是有益的、有功能的。分 层只是对统治阶级而言是有益的,对整个社会来说则 未必如此,因为,社会等级的存在可能阻碍社会功能 的正常发挥。 等级的存在是因为富人和有权的阶级运用权力和武力 取得自己所想要获得的稀有资源并保护自己的既得利 益。另外的原因是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接受不平等的事 实。第二节 社会分层及其标准 一、阶层及其划分标准 1、阶级及其划分标准 (1)什么是阶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阶级是指 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人们所组成 的一种大的社会集团。 (2)划分阶级的唯一依据是经济因素。 2、阶层及其划分标准 (1)所谓阶层,是指在职业、收入、权力、教育等方 面具

8、有同一性的人们所构成的较大的社会活动集团。 (2)划分阶层的标准就是职业、收入、权力、教育等 多方面的同一性。 二、阶层划分的基本方法 社会学对分层研究的方法一般有主观法和客观法两种 。 1、主观法 主观法包括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 自我评价法是直接听取本人意见来确定其阶层归属的 一种分层方法。 他人评价法是依据别人的意见进行相互评价以确定社 会名望分层状况的一种方法,又称声誉法。 主观法的优点在于: 第一,简便易行; 第二、适合于对人们的社会态度以及相关问题进行调 查。 但主观法也有弱点: 一是排列分层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卷的提问 方式; 二是回答人的主观态度和立场往往影响他的回答。

9、 2、客观法 客观法是一种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标准对 人们的社会地位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这种方 法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应用范围十分广 泛。 客观法应用的标准通常是权力、收入、职业、 受教育程度等。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与阶层的变 化第四节 社 会 流 动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1、社会流动的概念 所谓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 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又称社会位 移。社会流动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社会流动不同于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而社会流动是 人们在社会空间上的位移。只有当人口流动引起人们 社会地位或职业角色变化时才具备社

10、会流动的意义。 社会流动也不同于人才流动。 2、社会流动的条件 社会流动的发生必须具备一系列必要的前提条件。 第一、个人与社会位置的非固定化。 第二、一定的社会位差的存在。 第三、社会结构的开放性。 二、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社会流动分 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可以把社会流动分为 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又叫上下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社会层 次或社会地位向更高或更低的社会层次或社会地位的 移动。 垂直流动表明人的社会地位的上升或下降,因而是人 们最关心的一种社会流动。 垂直流动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极为重要: 第一、它能够调动人们工作的积

11、极性,鼓励人们努力 工作; 第二、有利于维持和提高社会管理层的质量; 第三、有利于形成一种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促进社 会分层结构的合理化。 水平流动是指人们在同一层次上由一种社会地位向另 一种社会地位的移动。 水平流动的特点在于人们在流动前和流动后,经济收 入、政治地位、社会声望等方面的状况基本上没有变 化。 水平流动对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2、根据社会流动的参照基点或比较标准的不 同,可将社会流动分为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代内流动是指个人在一生中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既包括水平流动又包括垂直流动。 其参照的起点是个人的最初的职业,最后的职业为终 点,比较处于两个时点上的职业发生的变化。

12、代内流 动的方向、比率、速度和规模,既反映社会经济变迁 的程度,又反映社会分层结构分化的方向、速度和规 模。 代际流动是指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其参照基点是父子在同一年龄时的职业或其他地位。 代际流动也是双向的,既有向上流动,也有向下流动 。 3、根据社会流动的原因和形式,可以分为自 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 自由流动又叫非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个人原因造成 的单个人的职业、地位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这种流 动不会对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生巨大变迁所 引起的大规模的人的流动。这种流动具有规模大、速 度快、变化急剧等特点,会在短时期内影响人口分布 和社会

13、结构的变化。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重要原因,它调节 着人口和资源的重新分配。 地震、洪水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都会使一定地域内 的人口在短期内大量外移,从而造成他们职业和社会 地位的变化。比较缓慢的自然生态的变化也会引起人 口的流入与流出,导致社会流动。 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引起社会流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1) 社会分层结构的类型(或叫社会体系分化与组合的 原则) 社会流动发生在分层体系的层次结构之间,但并不是 分层体系本身固有的属性。按照不同原则构建的社会 分层体系,提供着不同的流动条件和流动限度

14、。 (2)、社会继替规则 所谓社会继替规则,是指在分层体系结构不变的条件 下,社会位置的出缺和填补的原则和规范。 一个人在社会分层体系中能找到什么样的位置和怎样 得到这个位置,则取决于社会的继替规则。 第一、获取一般社会地位的规则。主要有两种,一是 先赋(世袭)规则,一是自致规则。 第二、职业继替规则。主要包括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 。 第三、职位继替规则。社会中的每一个职位都规定着 有关该职位含有的角色条件,如年龄、性别、教育程 度、工作经历以及技能等各种规定。 (3)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 现代社会的社会流动普遍被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许 多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都影响和制约着社会流动的方 向、速度和规

15、模,其中主要的有户籍制度、人事管理 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招生招工制度、退休制度以及 教育制度和政策等等。这些制度和政策会直接和具体 地规定着社会流动的各种界限,影响着人们流动的愿 望和途径。 (4)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分化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 传统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流动也较少。 而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各种新的 职业位置,并淘汰各种社会评价较低的社会位置。生 产力发展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分化影响着劳动力在不同 产业间的流动。 (4)文化价值观念 文化价值观念是影响人们流动愿望和社会流动行动的 内在因素。这种文化价值观念主要社会流动观、社会 职业观和社会竞争观。 社会流动观是人们对改变生活的地域环境和社会地位 所持有的基本态度,受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生活方 式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决定人们流动的欲望和流动的 需要。 社会职业观包括人们对职业声望的评价,职业的社会 声望除受职业自身条件如职业环境、职业功能、职业 待遇、职业的社会资源等的影响外,还受社会舆论对 职业取向引导的影响,它们共同决定着职业吸引力的 大小和人们的择业倾向。 社会竞争观是人们对社会流动方式或途径所持有的基 本看法。如有没有竞争意识,敢不敢竞争,也决定着 社会流动实现的可能和实现的程度。 四、合理的社会流动及其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