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728058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生态化运动不只是发生在心理学中,而是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中。许多人文学科过分追随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向,采用分解还原的方法,导致了对整体人研究的忽视,更忽视了社会文化及生活情境对人的精神的影响。这种研究取向受到人本主义和后现代哲学思潮的严厉批评,引发人文科学研究中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也表现在心理学 中。为顺应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化趋势,本章介绍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一、心理学的生态学运动早期信息加工心理学采用人机类比,将人脑比作电脑,将人 的心理活动机制还原成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及其传递过程,丝毫不顾忌人的意识活动的内容效应和情境效应,其缺点是明显的,

2、 以致有人声称当代认知主义已经失败、认知心理学选择了一个错 误的开始。我暂且不对此进行评价,要问的是:在现代认知心理 学的起点有没有其他可能的选择呢?追溯到二战时期,我注意到 与信息加工认知革命同时发生的吉布生主义(Gibsonism)吉布生(J. Gibson)的生态认知心理学。二、准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是相对于标准实验设计而言的,它借用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来计划搜集资料、获得结果,但其实验条件的控制不 甚严格,更多保持了研究对象活动的情境性和现实性,其明显特 征是不对被试进行随机分组,往往使用现成群体作为处理组。常 用的设计有: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取样设计、不等组前测后 测设计、不等组的时间

3、序列设计等。1. 单组准实验设计当不方便对一组被试进行随机分组,又没有恰当的被试组作为对照组时,可以采用单组准实验设计进行课题研究。单组设计 主要包括: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单组相等时间取样设计。(1)时间序列设计实例1 :比如有位小学语文教师想研究一下某种新的识字教学法是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于是他连续地运用旧的教学法进行了四个周的识字教学并对每一周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其检测的方法是:第一周教给 学生 50 个生字;第二周交给学生50个生字,同时检测上一周的学习效 果;第三周学习50个生字,同时检测第二周所学生字的效果;第四周学 习50个生字,同时检测第三周的学习效果;从第五周开始改用新的教学 方

4、法学习50个生字,同时检测第四周学习的效果,依此类推,第五到第八周都采用新的识字教学法。则八周识字教学的效果记录如下: 时间序列设计是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 量,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 否产生效果。它的设计模式如下: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其实验结果可以用图示来说明,也可以用 t 检验,分 析被试在接受实验处理前后测量序列回归线的斜率或截距的 差异性。如何检验实验处理前后回归线截距的差异? (2)相等时间取样设计实例 2:比如有一教师研究学习反馈在写作学习中有无明 显的影响。他:

5、每周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实验周期共四个 月,其中第一个月有学习反馈、第二个月没有学习反馈、第三 个月有学习反馈、第四个月没有学习反馈。有学习反馈用X1表 示,就是每周学生完成作文后,老师都要对其作文做详细地批 阅和给出恰当的评语;没有学习反馈用X0表示,就是学生每周 完成的作文交来后,老师只是批上“阅”字和日期。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成绩进行评定但不公布。研究中两组实 验处理下的时间取样一样,就可以控制历史因素的影响。 请问该设计与单因素重复实验设计相同吗?单组准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控制不严密,可能产生多方面的误差:第一,采用单组设计,实验处理后的测验可能增加或降低实验处理的敏感性。因为连续测验本

6、身会激发被试的某种心理效应,影响实验的外部效度 ;第二,实验安排中,实验处理的间断式出现会使被试产生新意感,并容易暴露实验目的,由此产生实验的霍桑效应,实验结果也会降低外部效度;第三,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可能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第四,实验的重复进行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顺序效应。采用单组准实验设计时要分析上述可能的变异因素,尽可能地控制这些因素,以得到有外部效度的实验结果。或者说,只是在不适宜采用真实验设 计时才使用准实验设计。2. 多组准实验设计 (1)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设计模式: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特点是研究者 不能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来选择对等组,有时也不能随机

7、安排哪个为实验组哪个为控制组。它的基本模式如下:请思考这一研究课题该如何做:假设某医疗研究机构研制了一种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物,现在要进行临床试验,找到20名多 动症儿童参加实验。为了保证样本容量,不宜再对被试进行分组 。该试验用准实验设计该如何做呢? 为了试验的实施,有关研究者编制了两套学习材料,包括甲、乙两套,这两套材料经检验在难度等方面相当,以分别用于前 测和后测。为了更可靠地进行比较,他们选取了年龄相近的某年 级一个班的学生(30人)作为控制组。实验分三阶段进行:第一 阶段是实验组和控制组均使用甲套材料进行前测,即均在同样长 的时间里学习材料甲,然后检测学习成绩;第二阶段,多动症儿 童接

8、受药物治疗,而控制组不接受这种药物;第三阶段是两个组 各自都学习材料乙并进行学习效果的测试。 中位数检验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两组数据合并成一个容量为Nn1+n2的样本,再找出这个样本的中位数m。然后统计出X样本中大于m的数据个数a,小于或等于m的数据个数b;Y样本中大于m的数据个数c,小于或等于m的数据个数d,再进行2检验。现在我们就以上述数据为例说明这一检验过程。第一步:计算实验组X的后测与前测的差异量、控制组Y的后测与前测的差异量:X:16 5 2 30 13 15 15 12 10 15 10 20 20 5 20 20 15 5 25 14Y:15 5 5 5 0 10 5 10 5

9、15 15 5 10 15 5 5 14 10 10 5 15 5 10 15 5 15 5 5 20 15第二步:计算样本X和样本Y的数据合并后数据的中位数m: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合并样本的数据:合并样本的数据:5 5 2 0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0 10 10 10 10 10 10 11 12 13 14 14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6 20 20 20 20 20 25 30合并样本的中位数是10.5。第三步:统计出X样本和Y样本中大于m和小于m的个案数 (2)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时间序列设计前述的

10、单组时间序列设计中,是对一个实验组进行一系列前测,然后施加某种自变量的影响,接着再进行一系列的后测,通过比较施加自变量影响前后测量的变化曲线确定自变量的影响效应。如果怀疑在经过一系列前测后,会使测量产生某种系列效应的积累而在量变基础上发生质变,容易导致错误结论,因此可以同时设置一个控制组,也进行一系列的前测和后测,但不对其施加自变量的 影响。设计模式为: 实验组:一系列前测实验处理一系列后测控制组:一系列前测一系列后测 单被试设计(single-subject designs)是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只能用一个被试的研究设计,通常也叫个案设计(single-case designs)。尽管这些设计

11、也可以使用成组被试,但是在只有一个被试的情况下,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资料搜集与解释的方法,这是它的独特优点。单被试设计在临床心理学中具有特殊价值,它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不中断医患关系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研究。当然,在发展和学校心理学中,它也是非常有用的。使用“实验的”术语,是因为这些单被试研究设计也能明确地鉴定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三、单被试研究设计研究结果不能提供一系列被试组分数,无法计算平均数、方差和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单被试实验结果的呈现与解释常常依靠图示,比如右图所显示的资料是来自于一项考察班级不团结行为矫治效果的研究,这是其中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注意,用直线将各个数据点连接起来有助于对比

12、处理前后行为模式的改变。(一)基本技术和术语1. 资料分析技术单元(phase)是构建单被试设计的基本成分。单元指在同一种条件下所做的一系列观察。如前页图13-1中包含两个单元:处理前,连续5次观察构成第一个单元;处理后,连续5次观察构成第二个单元。尚未施加处理时的观察叫基线观察(baseline observation),一系列基线观察称为一个基线单元(baseline phase);施加处理过程中所作的观察叫做处理观察(treatment observation),一系列的处理观察称为一个处理单元(treatment phase)。一般,使用字母A代表基线单元,字母B代表处理单元。前图13

13、-1所示的研究设计可描述为AB设计,即包括一个基线单元A和一个处理单元B的设计。 2. 观察与观察单元(phase)水平稳定:指一系列观测得到的大致相同的数值。趋势稳定:指不同观测之间的差异在同一方向上持续一致,数值上大 致相同。趋势表现为一系列数据点聚集在斜线周围。稳定性:指一系列观察呈现出持续一致的水平或趋势的程度。数据变 化稳定,变异较小。变异要相对较小,行为模式要相对清楚、明确。3.水平、趋势和稳定性通常,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行为水平保持相当一致,这意味着一系列观测显示出其前后一致的行为模式(即行为上的一致性水平或一致性趋势)。然而,当数据不稳定时,我们就必须使用一些技巧来揭示其中的行为

14、模式:(1)要耐心地等待;(2)求两个或更多个观察的平均数;(3)在不一致的行为中寻找模式。4. 不稳定数据的处理如果只使用两次观测就不能提供足够信息去确定一个行为变化模式,必须进行更多观察才能确定行为模式的水平、趋势和稳定性。为了建立单元内的行为模式和保证数据的稳定性,一个观测单元最少也得包含三次观测。尽管三次观察是决定一个单元的最小值,但要构建一个清晰的模式往往需要进行5到6次观察,而且,当数据变异很大时,还要追加观测次数。5. 观察单元的长度研究者收集到在一个单元内构建清晰、稳定的行为模式所需要的数据后,就可以转换到下一个行为观测单元。单元转换在本质上是对自变量的操纵,它通过施加、撤除或

15、改变处理来完成。在新的单元内,研究者可以获得一系列观测数据。单元转换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增加或撤销一个处理,是否使被试的行为产生了显著改变。具体来说,就是单元转换前后被试的行为模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二)单元转换与视图检查技术1. 什么叫做单元转换?是否开始一个新的单元,主要取决于先前单元是否有清晰、明确的模式。当然,其他因素也能影响何时和是否转换单元,比如:如果基线单元的数据趋势已经表明病人的行为正在改善时,研究者不宜采用新的处理单元对之进行干预;当基线数据显示出行为方面的严重危险,研究者就不能再为了获得清晰行为模式而等待5次或6次观测结束,应该立即施加处理,这是研究者或治疗者应有的道德责任

16、。2. 单元转换的时机3. 视图检查技术(三)单被试研究设计的常用模式1.ABAB轮回设计针灸法治疗口吃2.复杂的 单元变换 设计3. 成 分 分 析 设 计4. 多基线设计建议阅读材料1朱滢 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657.4孟庆茂,常建华 编著.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3355.5. 邓铸.认知研究生态学趋向及两种文化冲突的缓和. 见:心理学探新论丛,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169页。 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生态学方法论、准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单被试研究设计2.如何理解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学方法论和生态学趋向?3.时间序列设计研究的一般过程如何?该设计有什么缺陷?4.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研究结果如何处理?5.概括准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单被试设计的优缺点。6.您能设计一项准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