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436843_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688346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22436843_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1722436843_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1722436843_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1722436843_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1722436843_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22436843_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22436843_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血细胞的增殖四个阶段 1、造血干细胞池或祖细胞池。正常情况下 ,约有95%处于静止期。 2、增殖池是指处于原始、中幼阶段的细胞 ,具有增殖活性,根据其发育和特征还可 分为不同的阶段。 3、贮存池(晚幼成熟)此期细胞已经失 去增殖活性,不再合成DNA,只是贮存和进 一步成熟。 4、指外周血中各类有功能的成熟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动力学 定 义 1、外周血白细胞低于4.0109/L者称为白细胞减 少,因粒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绝大多数,尤其是中 性粒细胞,故白细胞减少通常是因中性粒细胞减 少引起,且大多数也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的降 低,因此白细胞减少通常指的是中性粒细胞的减

2、少。 2、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 2.0109/L、10-14岁儿童低于1.8109/L、10岁 以下儿童低1.5109/L,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 按其减少程度可分为轻度(1.01.95109/L) ,中度(0.50.95109/L)和重度( 16g/kg/d时, 效应增加不明显,而不良反应明显增多。半衰期为23小 时,静脉给药应连续滴注,皮下注射效果和静脉滴注相近 。一般中性粒细胞升高到1.0109/L时可停药。但如果粒 细胞减少的病因未去除,停药后粒细胞可能迅速下降。 不良反应:G-CSF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痛,偶见皮疹、 皮肤潮红、恶心和呕吐、肢体、胸部和关节疼痛、发热、 头痛、

3、心悸,还可见血清ALT、AST、ALP、LDH、尿酸和血 肌酐升高,停药后可恢复。另外还难以排除会引起休克的 可能。GM-CSF不良反应较G-CSF多见,有时可以发生毛细 血管渗漏综合征。 注意事项: G-CSF和GM-CSF有可能刺激白血病细胞 增生,因此应用于粒或单核系白血病化疗辅助治疗,以及 MDS的辅助治疗应谨慎。 G-CSF和GM-CSF有诱发风湿活 动的可能,故应用于继发于结绨组织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应谨慎。小檗胺 别名升白胺,是从小檗属植物根中分离得 到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有刺激 造血功能及升高末梢血白细胞作用。用于 防治肿瘤放化疗以及苯中毒、放射性物质 、药物等引起的白

4、细胞减少。口服56 112mg,3/日,毒性低,未见不良反应。B族维生素 维生素B4(6-氨基嘌呤)是核酸的组成成 分,有刺激白细胞增生的作用。用于各种 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尤其是肿瘤放化 疗以及苯中毒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用法为 10mg 3/日,口服或肌肉注射。 其他 肌苷200400mg 口服3/日或200600mg静 滴12/日;辅酶A 50100U 肌肉注射 1/ 日;鲨肝醇50100mg 口服3/日;利血生 1020mg 口服3/日;以及中医药等。(五)免疫抑制剂 包括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 环孢素A、甲氨蝶呤、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 ,对于免疫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有效。 例如

5、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粒细胞 减少等。此类患者如果骨髓细胞的体外培 养正常,则有助于预期免疫抑制剂治疗的 疗效。但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也有增加感染 的危险,如果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升高不明 显应及时停药。 丙种球蛋白 适用于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抗感染治疗 ,其机制一般认为与暂时封闭网状内皮系 统及产生抑制自身抗体的独特型抗体有关 。用于免疫性粒细胞减少一般每日 400mg/kg,连续5天,而后视病情给予维持 治疗,一般每周1次;用于严重感染的辅助 治疗一般每日200400mg/kg,连续35天 。应用丙种球蛋白除过敏反应外,可传播 丙型病毒性肝炎。粒细胞输注 已废弃不用脾切除 脾切除治疗适用于脾功

6、能亢进,而骨髓功 能正常者。也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粒细胞 减少,但疗效不肯定。 (九)骨髓移植 严重的伴有反复感染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先天性中性粒细胞 减少症等,异基因骨髓移植可以使患者造 血功能恢复,有效的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 。但异基因骨髓移植有较高的移植相关死 亡率,因此在考虑移植前,必须认真评估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病程、发作频率 和严重程度,明确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是造 成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根本原因,同时排除 免疫机制介导的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各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 (一)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有效的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往往病毒感染常引起粒细胞减 少,而在粒细

7、胞减少的基础上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故在检查化验及 培养未回报前,常经验性联合给予抗病毒及抗细菌药物。 可口服升白药物,但对于感染原因引起的急性粒细胞减少效果欠 佳,因其起效时间过长。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较为常用,尤其适用于伴有发热的中重度 粒细胞减少,可有效的升高白细胞,缩短感染治愈时间。 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的封闭病毒等介导的免疫性骨髓及中性粒细 胞损伤,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可明显缩短病程。但由于 皮质激素能阻止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炎症部位聚集, 反而降低中性粒细胞在炎症组织中的防御机能,临床上造成血液循环 中粒细胞增多的假象,故在感染引起的粒细胞减少中应用要慎重。 丙

8、种球蛋白:不仅有利于抗感染治疗,且亦能减轻免疫因素介导 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其费用较高。药物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停用可疑药物:尽管治疗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最佳 治疗是停药,但有时某些临床情况却必须坚持用药,例如 抗癫痫药物。对于剂量依赖性药物引起的粒细胞减少,此 时可以在严密观察下继续用药或减少用量,只要中性粒细 胞不低于0.5109/L,并且没有感染迹象,则可坚持用药 。随诊期间定时复查骨髓穿刺有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 造血细胞生长刺激因子:对于药物性粒细胞减少效果 良好,且应用广泛,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 感染治疗:其特殊性在于一些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药 物本身就常引起粒细胞

9、减少,故在应用前应详细询问患者 用药病史,排除其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可能,尽量避免应用 此类药物如扑热息痛等。同种免疫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是由于胎儿中性粒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母体的不合所致 。 病因及发病机制 胎儿中性粒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通常是遗传自父亲 的FcRIII同种型)诱导母体产生抗体,然后抗体通过胎 盘进入胎儿,发生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诊断 临床表现 病情可轻可重,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 减少引起的感染,以皮肤感染多见。发病率约2/1 000, 多数持续24个月。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表现为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其他各系血细胞正常或增多。骨髓增生正常或明显活跃 ,但成熟中性粒细

10、胞减少。治疗 如患儿粒细胞明显低下,且出现感染,给 予抗生素治疗同时,可以考虑应用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输注母体粒细胞或血浆置 换疗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粒细胞减少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粒细胞减少临床上十 分常见,其中有近1/3的患者粒细胞减少出 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之前,也可同时发生 或出现在甲亢之后,尤其是应用抗甲状腺 药物治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发生与甲状腺 激素水平无相关性。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 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易感性、免疫调 节异常以及抗甲状腺药物诱导抗中性粒细 胞抗体产生有关。治疗暂无固定模式。 1.如已用抗甲状腺药物,立即停用;已合并感染,给予抗 炎治疗。 2.口服利血生、升白胺等升

11、白细胞药物,起效慢,疗效不 肯定。 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甲亢合并 粒细胞减少有明显疗效,尤其适用于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 严重粒细胞减少,疗效迅速,副作用少,能有效帮助患者 度过粒细胞减少,坚持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但其疗效暂时 ,停用后继续抗甲状腺治疗,粒细胞可能再次下降,且费 用较高。 4.糖皮质激素:对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仍有争议,但有报 道应用激素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 了自身免疫反应,又能抑制外周组织T4向T3转换,阻止甲 状腺激素释放,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从而 能缓解甲亢中毒症状。但其能加重高代谢,增加感染风险 。遗传性、先天性粒细胞减少

12、症 多数病人临床经过良好,有的发病数年后完全恢复,但部 分病人死于感染。无特殊治疗方法,可积极控制感染,加 强支持疗法,对常见的感染部位如口腔进行预防性治疗。 粒细胞明显低下,或伴有反复严重感染,可考虑应用粒细 胞刺激因子及骨髓移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发作期短期应用,有助于渡过 严重粒细胞减少期,更有效的控制感染。也有报道2 5g/kg/d或隔日长期应用,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骨髓移植:骨髓移植已成功治愈本病的动物模型,但 因本病随年龄增长,病情可逐渐减轻,而骨髓移植风险较 大,应用于人类尚需权衡利弊。如何降低急粒细胞缺乏症的病死率 急性粒细胞缺乏是一种严重的内科急症,以前病 死率可达80

13、%,现由于治疗手段增多,病死率虽已 降低,但也在10%以上。而严重感染又是急性粒细 胞缺乏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粒细胞缺乏病人 能否度过危险期,关键在得力的预防感染措施上 。如果控制感染,争取到粒细胞回升的机会,则 预后良好。只有全方位控制感染,防止感染引起 的后患,才能赢得时间提升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 绝对值,从而使本病得到治疗。 康复指南 一、生活调理 1、 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发 病。 2、 慎重接触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各种理化因素(放射线 、烷化剂等)。 3、 避免过度劳累。 二、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肥甘厚腻,以防湿生困脾。急 性粒细胞缺乏的感染期,要慎食温补的食物,如辛辣、羊 肉、虾、蟹等发物。 临床上处在慢性白细胞减少期应进食补益脾、肾、血、气 、阴之品,不宜进食生冷。 预后与转归 本病的预后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有密切关系,若 是年幼者,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粒细胞减少可能 逐渐改善,严重感染者可致死。如因药物引起的 白细胞减少者,尚能及时发现,及时停药,白细 胞减少不严重者,一般经过数周可以恢复。但有 的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等可引起较持久的粒细 胞减少症,可历经数月至数年,少数人可达20年 以上,一般预后良好。但若粒细胞持久减少,则 易发生感染,可导致严重后果,少数患者可发生 急性白血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