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685623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探讨: 1 本诗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哪句话可以 体现出来? 思乡之情归思欲沾巾2 找出与“思乡之情”相对应的词语独新3 请谈一谈“独”和“新”在抒发思乡之情上的妙处。“独”强调自己是宦游人 “新”体现出作者对周围环 境的陌生说明自己作客他乡,为 下文抒情作铺垫。看到此景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请从首联和尾 联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词。作者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感受呢? 惊归这两联写景诗句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将江南的春景与故乡的春景做对比,江南与 故乡春景差异之大让作者惊讶,这也更激起了作 者归乡的情感。承接上文,与首联“惊”字照应;引起下文,以 乐景抒哀情,为尾联抒情做铺垫。最后两句的赏析 诗人的“忽

2、闻”表示什么语气?透漏出什么信息 ? 透漏出意外的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透漏出意外的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 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 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 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用一个字概括本诗所描写的早春物候特点: 新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 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是-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情感。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

3、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江南水乡的新春气象:破晓时,太阳象 是从东海升起,云气被阳光照耀,蔚成 绚烂的霞彩,也好象和旭日同时从海中 出来 江南比江北早暖,梅柳透露春意也比 江北为早,人过江而南,忽见梅已开 花,柳已发绿,似乎梅柳一过长江就 变换春装似的 推衍诗题之“望”字,写诗人 远眺时的所见,淋漓尽致地 铺写“物候”的“新”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前一联既写“望”中远景, 这一联则续写“游”时所见 这一联写景更加深入细致

4、,使人读后如亲 身感受到春天的萌动和春光的和煦。动词 “催”与“转”更加传神温暖的春气使 万物复苏,连黄鹂的鸣叫也似乎是由它“ 催促”所致,晴朗的阳光照射到水面上, 使水中的萍草也很快由嫩绿“转”为深绿 。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 致,用语凝练传神。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 。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 乡新奇。中间两联写江南所见物候 ,也寓含着心怀故土之情,与首联 的矛盾心情相一贯。赏析1、请找出诗歌中流露情感的关键字词,并 说说这些词语中包含的情感信息。 2、中间4句的写景和思乡情感有怎样的关系 ? 3、这首诗最大的特色是什么?1、请找出诗歌中流露情感的关键字词,并

5、说 说这些词语中包含的情感信息。 (“独”、“惊”、“归思”。“独”孤独、寂 寞;“惊”惊而怪、触景生情,惊中思 乡。“归思”直接点明思乡情感。) 赏析回答问题:一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赏析回答问题:一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 水平;二可以应付高考,提高我们应试得水平;二可以应付高考,提高我们应试得 分。课堂上大家要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分。课堂上大家要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2、中间4句的写景和思乡情感有怎样的关系?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的具体内容,表面看,这两 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 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 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 南的新奇的

6、,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 怀念中原季节迟暮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 处怀乡。) 3、这首诗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别有情致,以可乐衬可哀。诗人惊新而不快 ,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 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感伤,好像有满腹牢骚寄 于言外。) 赏析诗歌请用较优美的语言描绘 早春游望图,并感受意境, 尝试概括这幅图景的特点。这两联中,“云霞”、“梅柳”,“黄 鸟”、“绿蘋 ”、“曙”、“春”、“淑气 ”、“晴光”色彩鲜明,给人春光明媚春意 盎然之感, “出”、“渡”、“催”、“转 ”四个动词,尤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 霞” 等四“物”人格化的性灵,从而使诗歌 画面呈现着一种流动的美

7、感,把江南早春的 气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四句诗二十个字穷形尽意地绘制出一幅 江南早春游望图,图中的远景近景层次分明 ,大景小景相映衬,格局匀称优美,着色明 丽和谐。 中间这两联在细致生动的景物描 写中融注了诗人对江南春光的无比惊 慕、喜悦之情 。尾联一个 “忽”字,使上文对 江南美景流连忘返的诗情陡转,由兴 发而转感伤,由眼前景而勾起归乡情 ,给人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 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 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 外的感觉。从诗的总体上加以考察,这两联 铺衬“归思” ,以写景来寄情,异 乡的景物写得愈美好,怀乡的情思就 表现得愈沉挚。诗人善于化景物为情 思,有了景

8、的渲染才使尾联的“归思 ”之情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 方惊。惊心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 觉异乡新奇。“独”字和“偏”字,既是对陆 诗诗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现了“ 宦游人”对于岁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 ,显得警拔有力 。一个“新”字紧扣题中的“早” 字,概括地显示了早春“ 物候新” 的非凡景象,为下文粗笔勾勒了总体 画面轮廓。 诗歌思路:首联以“独有宦游人,偏惊 物候新”起句,中间两联紧扣题 中的“游 望 ”二字工笔细描“物 候新 ”,末联以“ 忽闻歌古调 ”,很自然点明和意,而以“归 思欲沾巾”照应篇首“宦游人” 作结,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唯独那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

9、,对自然界不 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感到新奇。清晨,太阳从东海升起,朝阳照耀,霞光灿烂 。江南早春,梅花绽放,杨柳萌芽,这春意由江南 渐渐移到江北。 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 阳光把萍草映照得变成了绿色。忽然听到您吟咏格调高古的诗句,触动了我的 思乡之情,禁不住要泪流沾湿了佩巾。2、请你为我们讲一讲这首诗的大体内容。2面对此画面,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宦游人”自然会想到又是一年过 去了,新的一年又到来了,不禁有了 岁月如流、漂泊他乡的感慨。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反衬 其思乡情真、情苦、情悲。关键词的分析1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并结合全诗简 要赏析。诗眼分别是“出”和“渡”

10、。 “出”字指太阳刚露出海面,还未升上天空, 这就强调了新春伊始, 江南春早;“渡”字不但 把“梅柳枝头春”拟人化,而且把江南春意写活 了。“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本不 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 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动。2“淑气催黄鸟”中的“催” 有何表达作用 ?一个“催”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 淑气”以人的情态,突出了江南二月春 鸟一声紧似一声、更其欢鸣的特点, 表现了春气之暖、浓、生机勃勃。最后两句的赏析:“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直抒胸臆。诗人用“忽闻”以示意 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 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反过来看, 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

11、,所以一经触 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 意,结构谨严缜密。 知识拓展: 谈什么是诗眼? 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余谓眼乃 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 ,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若舍章 法而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合变 化,一动万随耶?”这一说法一是明确了 诗眼的含义,“眼乃神光所聚”,“一动而 万随”,认为眼系全篇的核心,神采之透 镜。二是将诗眼分出了类型,“有通体之 限,有数句之眼”。下面我们就从“句中之 眼字”、“文中之眼句”、“文中之眼字”这三 全方面来分析诗眼。 (一)句中之眼字。元代杨载说:“虽说句中要有 字眼,或腰或膝或足无一定处。”(诗法家数 )

12、这说明眼字出现的情况较为复杂。清代沈德潜 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说诗晬语卷下)这说明眼字既可是新警 奇巧之字,亦可以是平凡质朴之字。 (1)句中之眼字通常出现在动词和充当谓语的形 容词处。如“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苹。” (2)虚词有时也可以作句中之眼字。如“芳树无 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二)篇中之眼句。篇中之眼句就是全篇最传神之 诗句。此句如心脏,溉血于全身,又似脊骨,柱立 于整体,眼句耀彩可使通篇生光,眼句振响能叫全 篇铿锵。因此篇中之眼句至为重要,其存在情况如 下: ()眼句在篇首。

13、“如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此联提挈全诗,孕蓄感情成为眼句,诗的中部 两联具体描绘物候新,对此大好春光,按说作者应 该是喜,而诗人却“偏惊”,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 ,虽时迁岁更,而返归无日,面对此满眼“物候新 ”,不由想到家园古柳换新叶,故庭黄鹂调旧声, 惊醒之后,才会“思归欲沾巾”,可见首联为全诗 主轴,情依轴生,意随轴转。 (2)眼句在篇中。篇中之眼起枢纽作用,借 此揽情融景,承上启下。如白居易琵琶行 ,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结上导下,成了谋篇的关键,传神的灵目 ,作者籍此将琵琶女的天涯飘零,引渡到诗 人的迁谪沉沦,把艺人的潦倒和诗人的失意 浑成一体。 (3)眼句在篇末。

14、这就是所谓“画龙点晴” ,常为诗人所采用。姜夔说:“一篇全在尾 句。”(白石道人诗说)“结句如撞钟 ,清音有余。”(四溟诗话卷一)“结 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 迷)这些都是说结句要成为传神达意的龙 晴。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等。 (三)篇中之眼字。篇之眼一般表 现为句,有时系隐藏之眼,则不在 句而在字,此眼不同于句中眼,它 不是关系到一句的优劣工拙,而为 全篇之丝纳于此扣。 (1)篇中眼字形诸标题。如陆游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夜雪 楼船瓜洲渡,铁

15、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 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首联述青年时期抱负, 反写见意,吐气愤之意;颔联写壮年经历, 暗写寓意,露忧愤之意;颈联叙暮年景况, 明写达意,袒悲愤之心;尾联表明意愿,总 写赅意,发激愤之词。全诗字字含愤,句句 联愤,因此标题上“愤”字即为诗眼。 (2)篇中眼字镶嵌诗内。如杜甫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 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 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 巫峡,便向襄阳下洛阳。”这首诗集中表现了 诗人闻胜后的“喜”,“喜”字即为全诗之眼 。由闻喜讯而流喜泪,由流喜泪而呈喜态,由 呈喜态而唱喜歌,由唱喜歌而思喜归。喜始喜 终,一喜贯通。 这类诗眼或著于题,或嵌于诗,一经找着 ,则掣住全诗提纲,由此得以透视全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