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相关知识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50685506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藏相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油气藏相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油气藏相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油气藏相关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油气藏相关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气藏相关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藏相关知识(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 气 藏油 气 藏 圈闭的基本概念、要素、类型 油气藏的概念、类型及油气藏 描述的有关术语 油层及其分类 油藏的驱动类型 油气盆地和油气田教 学 内 容油 气 藏 掌握圈闭的基本概念、要素 、类型 掌握油气藏的概念、类型及 油气藏描述的有关术语 掌握油藏的驱动类型 掌握油气田的概念、类型 了解油层及其分类教 学 目 的油 气 藏 圈闭的基本概念、要素、 类型 油气藏的概念、类型及油 气藏描述的有关术语 油藏的驱动类型教 学 重 点油 气 藏 圈闭的基本概念、要素、 类型 油气藏的概念、类型及油 气藏描述的有关术语 油藏的驱动类型教 学 难 点一、圈 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使油气聚集起来、

2、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地质体),称为圈闭。一、圈 闭储集层是一种多孔的渗透性岩层,如砂岩。在储集层内众多的孔隙构成了三维连通的孔隙系统,不但为油 气的储集提供了空间,也为油气的渗流提供了通道。储 集层可分为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及其他类型 储集层等。圈 闭 三 要 素储集层盖层遮挡物盖层是位于储集层之上的、能够阻止油气逸散、致密不渗透的岩层。盖层的好坏直接影响油气在储集层中 的聚集和保存。盖层有泥岩、页岩、盐岩、石膏等。作 为盖层的泥岩、页岩与碎屑岩储集层伴生;盐岩、石膏 则多与碳酸盐岩储集层共存。从各个方面阻止油气继续运移,使油气能 够聚集起来的封闭条件。圈闭的基本特点就是能够聚油气。

3、在具备 充足油源的前提下,圈闭的存在是形成油 气藏的必要条件之一。一、圈 闭由于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或变位形成的圈闭叫构造圈闭。构造运动可以形成各式各样的构造圈闭,比较重 要的有背斜圈闭、断层遮挡圈闭等。圈 闭 三 种 类 型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岩性圈闭是指储集层岩性横向上或纵向上沉积的连续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地壳升降运动引起地层超覆、沉积间断、风化 剥蚀等,从而形成地层角度不整合、地层超覆不整合等, 其上部若为不渗透地层覆盖,即构成地层圈闭。控制地层 圈闭形成的决定因素是沉积条件的改变。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造成储集层在横向上发生岩性变化,渗透性岩层变为非渗透性岩 层形成岩性圈

4、闭。包括岩性尖灭圈闭和岩性透镜体圈闭。在不同的地质环境里,地壳运动可以形成各式各样的圈闭。圈闭的成因主要是地壳运动、沉积条件和沉积环境。圈闭类型示意图岩性尖灭体及透镜体圈闭一、圈 闭圈闭的度量:圈闭实际容积的大小主要是由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来度量的.圈闭有效容积的确定: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取决于闭合面积、闭合高度、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可用下式表示: V=FH式中 V圈闭最大有效容积,m3F圈闭的闭合面积,m2H储集层有效厚度,m储集层有效孔隙度,%一、圈 闭以背斜为例介绍圈闭有关参数的概念4、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储集层中 具有工业生产能力的那一部分厚度 (在计算有效厚度时,要把那些非

5、 渗透性的夹层扣除去)二、油 气 藏油气藏定义:在石油地质学中,油气藏是指单一圈闭中具有统一 压力系统,同一油水界面的油气聚集。在圈闭中仅聚集石油,称为油藏;仅聚集天然气,称为气藏;同时聚集石油和天然气,称为油气藏。通常说的工业油气藏,是指目前技术条件下开采油气藏的投资低于所采出油气经济价值的油气藏。受同一背控制的三个储集层 组成三个油气藏示意图同一储集层、两个构造要素 控制的两个油气藏二、油 气 藏油气在构造圈闭中的聚集。主要类型有背斜油气藏、断层遮挡油气藏 、盐丘油气藏、向斜油气藏。油 气 藏 三 种 类 型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集。一般有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

6、层超覆遮挡油 气藏、剥蚀隆起油气藏等。油气在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或岩 性连续性中断而造成的岩性遮挡圈闭 中的聚集。一)地槽与地台有着根本性质 的差别,分别代表了地壳 的活动带和稳定区。在两 者的转化关系上出现了两 种绝然不同的观点。“泛地 槽”论者认为地球形成初期 全球皆为地槽,地槽变成 褶皱带后发展成地台,沿 这个地台的边缘镶边式地 贴上新的褶皱带,使地台 面积不断扩大。“泛地台” 说则认为地壳形成的初始 阶段有一个全球性的原始 古地台,因深大断裂作用 而破裂,沿深大断裂发育 成地槽。 断层圈闭指沿储集层的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断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断层油气藏。断层圈闭形式多样,

7、其基本特点是在地层的上倾方向上为断层所封闭。根据断层线、构造等高线、岩性尖灭线三者的给合关系,断层分如下类型。2.断层油气藏2.断层油气藏二)地层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某一时期,地壳运动使一个区域上升,遭受强烈风化和剥蚀作 用,在古地形上就形成了突起、凹地的古地貌特征,由于这种古地形的突起,遭受长 期风化、剥蚀,就形成了风孔隙带,具备良好的储集空间,在该地区再度下降接受沉 积时,剥蚀突起上覆盖了不渗透地层以后,在不整合面及其以下老地层的孔隙带就形 成古潜山圈闭。油气聚集在其中而形成的油气藏,叫古潜山油气藏。它实际上也是一 种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中聚集的油气,主要来自上覆

8、沉积的生油坳陷,它的运移通道以不 整合面或有关的断层为主。因此,储油层时代常比生油层时代老,即所谓的“新生古储 ”,当然也有的时代相同或生油层时代老于储油层时代。二)地层油气藏三)岩性油气藏生物礁块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示意图二、油 气 藏综上所述: 1、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圈闭的类型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圈闭的大小直接影响其中油气的储量。2、油气藏是地层中油气聚集的基本单位,是油气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界面的基本聚集。二、油 气 藏油气藏中油、气、水的分布: 油气藏内油、气、水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如在单一背斜圈闭内,由于重力分异作用,油、气、水的分布规律是气在上

9、,油居中,水在油气下面,从而形成油气界面及油水界面。在一般情况下,这些界面是近于水平的,有时也有倾斜的。为了说明油气藏大小和其中油气水分布,以背斜为例介绍以下述语 :二、油 气 藏外含油边界: 油水界面与油层顶界的交线称为外含油边界,也叫含油边界。二、油 气 藏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油层底界的交线称为内含油边界,也叫含水边界。二、油 气 藏气顶边界:油气界面与油层顶面的交线称为气顶边界。二、油 气 藏含油气面积:内(外) 含油边界所圈闭的面积,称内(外)含油面 积,外含油面积也常叫含油面积,对于油气藏来讲即为含油气面积。二、油 气 藏含气面积:气顶圈闭的面积称为含气面积。对于纯气藏,则为气水边

10、界所圈闭的面积。二、油 气 藏油藏高度:油水边界到油藏最高点的高度,称为油藏高度。当有气顶时油藏高度即为油水接触面与油气接触面之间的高度。二、油 气 藏气藏高度:油气界面与油气藏最高点的高度差,称为油藏高度。对于纯气藏来说则为气水界面与气藏最高点的差。二、油 气 藏油气藏高度:油藏高度与气顶高度之和为油气藏高度。三、油层及其分类油层: 油层广义概念是指,储集层内凡含有油气的岩层都叫油(气)层。在地质上又把它进一步划分为:单油层、隔层、夹层、油层组、油砂体等。 三、油层及其分类单油层:是指上下有泥岩分隔的具有含油条件的砂岩、粉砂岩等岩层。三、油层及其分类油层组: 是指油层分布状况、油层性质基本相

11、同,在一套相似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油层的组合。三、油层及其分类隔层:是油层剖面中渗透率相对很低或不渗透的岩层。在注水开发的油田中可以利用隔层来封隔上下不同层系的油层而防止注入水发生相互窜通。三、油层及其分类夹层:一是指油层以外的其它特低渗透或不渗透岩层;二是指在较厚的油层内部有一段很薄的不渗透泥岩,或是有一段在物性上与油层本身相比,渗透率较低的物性夹层,它是油田开发中后期调整挖潜的对象。三、油层及其分类油砂体:在各种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分布规律,四周被非渗透层包围,互不相通的砂层叫砂岩体,简称砂体。含油的砂体叫油砂体含油的砂体叫油砂体。它是油层中最小的含油单元。三、油层及其分类油层厚度

12、:一般是指某井某层段的砂岩(岩层)的厚度或油层组整体厚度。有效厚度:是指某一油层(或油层组)在现有开采工艺技术条件下能够开采出具有工业价值的原油的油层厚度。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方案调整、挖潜等两个非常重要参数。四、油藏驱动方式油藏驱动就是油层采用什么能量来驱油。一般油藏内油层中油、气、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动力系统,在油层未被打开时,油、气、水处于平衡状态,油层内部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而具有潜在的天然能量,这些潜在能量,在开采时就是油气在油层中流动的动力来源,而油层中这种天然能量有以下五种。四、油藏驱动方式1、边水或底水压头: 通常是油气流动的主要动力,在开采过 程中,油水界面不断向油

13、井方向移动,向油藏内部移动。2、气顶压头:当地层压力下降时,依靠气顶气膨胀驱油,在 开采过程中,油气界面下移,移向油井方向。3、溶解气:当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气体从原油中逸出 并不断膨胀,达到驱油目的。随着原油中气体消耗增多,油层能量 就逐渐趋近枯竭。四、油藏驱动方式4、流体和岩石的弹性: 当油层压力降低时,油层中的 流体和岩石产生弹性膨胀,达到驱油的目的。5、石油的重力:当地层倾角较大,渗透性较好时有驱 油作用。四、油藏驱动方式根据上述驱油能量,油藏驱动分为五种类型:水压驱动、弹性驱动、气压驱动、溶解气驱动和重力驱动。四、油藏驱动方式水压驱动: 水压驱动是靠油藏的边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压力

14、把石油 推向井底的,在水压驱动方式下,当采出量不超过注入量时,油层压力、 油气比比较稳定,油井生产能力旺盛。水压驱动分为刚性水压驱动和弹性 水压驱动。形成水压驱动方式的条件是油层渗透性好,油藏含油部分距近,而且 连通好,油层原始压力高,饱和压力低,边底水或注入水的供给量与采油 量大致保持平衡。这就要求边底水的地面供给充分,或保持适量的注入水 量。水压驱动油层的开发特点是:油井的产量、压力、气油比基本上保持 稳定。若采出量超出供水量时,油层产生亏空,油层压力将下降或出现局 部低压区,气油比就会迅速上升,水压驱动方式将转变为其它驱动方式。四、油藏驱动方式刚性水压驱动: 在一个渗透性非常好的广大的供

15、水区,油水层连通好,水 层有露头,水的供应非常活跃,它的压力高(高于饱和压力),流量大,如果 在这个范围内有一个小小的油藏,采出量和水的侵入量相等,在整个开发过程 中,油层压力保持不变,产量也保持不变,气油比不变,具有这种条件的油藏 ,叫刚性水压驱动油藏。其采收率最高,可达45%60% 。四、油藏驱动方式弹性水压驱动: 一个油藏的水压不管有多么广大,总 有一定的边界。油藏投入开发时,靠水、油和地层本身的弹 性膨胀能将油藏中的油挤出来,没有高压水源源不断地推进 ,这种油藏叫弹性水压驱动油藏。一般水驱油藏在开发初期 常表现为弹性水压驱动,弹性能释放完后才表现其它驱动条件 。四、油藏驱动方式水压驱动

16、按油藏内油与水的关系可分为边水驱动和底水驱动 。边水驱动油藏底水驱动油藏四、油藏驱动方式四、油藏驱动方式弹性驱动: 弹性驱动是 钻开油层后,地层压力下降, 引起地层及其中液体发生弹性 膨胀,体积增大,从而把石油 从油层推向井底,这种驱动方 式称为弹性驱动,是油藏的主 要驱油动力来源。其驱油特点 是开采过程中天然气处于溶解 状态,日产油量不变,气油比 稳定,油层压力逐渐下降。四、油藏驱动方式溶解气驱动: 如果油藏封闭,又没有外来能量补充, 油田开采过程中,开始消耗弹性能量,当油层压力低于饱和 压力后,原来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将从原油中分离出来, 形成气泡,整个油层将是油气两相渗流。随着压力的下降, 天然气体积发生膨胀,这时油流入井主要是依靠分离出天然 气的弹性膨胀能量,依靠石油中溶解气分离时所产生的膨胀 能推动石油流向井底,叫溶解气驱动。在溶解气驱方式下采 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