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56899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件)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件)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件)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件)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课标要求:以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事件为例,说明其 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要点提示:1、结合生活实例,了解城市垃圾的特点 。2、从垃圾对大气、水、土壤的影响分析 垃圾对环境的危害。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一、城市垃圾2、城市垃圾的特点1、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 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数量大品种多 变化大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二、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的自净能力: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例如沙尘掩 埋、微生物分解等,能

2、够使垃圾回归土壤。 2、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1上述事件中的固体废弃物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由于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当,当地空气、地下水、土壤遭受 间接污染。 2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途径有哪些?人们通过呼吸、饮用水、农业生产等活动,接触到这些有 害物质,从而诱发了多种疾病的产生。在一定条件下,垃圾中的废弃物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 生物的转化,并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3、垃圾转嫁污染:二、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的自净能力: 2、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其他影响细微颗粒随风

3、飘,直接污染空气;分解释放有害气体;填埋逸 出沼气;焚烧产生粉尘、Cl2、HCl、二恶英等,造成二次大气污染。垃圾直接倾倒于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缩减河湖面积,降低泄洪灌 溉能力;露天填放、简单填埋,产生有害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垃圾倾倒海洋,造成海洋污染。风化、淋溶、径流、侵蚀、毒液进入土壤,破坏土壤结构;土壤 有害成分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城市垃圾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使耕地短缺问题加剧;垃圾 堆放于城市死角,成为疾病的传播源;存在危险废弃物或放射性废物,会 使有毒物质扩散,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固体 废弃物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空气占用耕地危害人

4、体 健康影响环 境卫生3、垃圾转嫁污染:二、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的自净能力: 2、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送垃圾并不是最近才发生或者出 现的事情,我国一直都受到“洋垃圾”入侵的困挠。1993年9月,韩国7家公司以“其它燃料油”名义,将1228 吨废旧物由韩国运抵南京港,经查船上装的全都是污水、醯性 腐蚀性赦体等化工废弃物。1995年6月,从德国进口678吨货 物抵运江西,名称为进口废塑料,经海关人员开箱检查,发现 箱中全是食品袋、饭盒、饮料罐等生括废弃物。同年7月,上 海宝山海关查获从日本进口的46吨名为回收塑料,实为废弃农 用薄膜的洋垃圾。20

5、05年3月,在荷兰鹿特丹港截获的一艘前 往中国的英国货船上,54个集装箱内装满了食品垃圾、塑料废 品、饮料罐、旧衣服、废电池以及废旧手提袋等生活垃圾。从 2004年开始,欧洲大陆出口到中国的塑料垃圾高达20万吨, 废纸和硬纸板多达50万吨,比三年前有了大幅度增加。 中国成为洋垃圾倾销地垃圾的处理方式 回收垃圾中的有用成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 和资源化 直接回收利用,如啤酒瓶等玻璃容器 循环利用,如利用废纸、废塑料等 综合利用,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垃圾堆肥、 制沼气;垃圾中的可燃性物质,垃圾发电; 无机物生产建筑材料 垃圾的再生利用是垃圾减量和垃圾资源化的 最佳途径。 剩余的:填埋垃圾堆肥和制造沼气深圳垃圾发电厂城市垃圾的数量随生活水平提高而增加国家水平人均日产产垃圾数发发达国家0.71.8kg中等收入国家0.50.9kg低收入国家0.50.6kg2003年北京0.82kg全市日产1.15万吨城市垃圾是废纸、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电池、树 叶、脏土、碎砖瓦、混凝土碎块、渣土等的混合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出现了新的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