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0650537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中的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古典诗歌中的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古典诗歌中的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古典诗歌中的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古典诗歌中的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中的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中的表达技巧(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知识之七古典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古诗中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表达上)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2、表现手法: (结构上)赋 比 兴 象征 抑扬变化 联想 开门见山 章卒显志 层层深入 过渡 照应 伏笔 铺垫第一部分 表达方式(语言表达中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其中抒情和描写是考查的重点。一、抒 情1、情与景的关系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 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拿 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 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 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电影中男女二 人

2、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 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 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它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 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在中 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 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例一: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析: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 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

3、到 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 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 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例二: 风人松 (题酒肆宋)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 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 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 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 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析: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 游玩的人带了酒坐船游,饮酒,歌舞。使 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2、抒情手法分类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袒露襟

4、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法。例: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竹枝词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 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 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 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借景、托物、借史、借事等)含义:诗人们借助多种修辞艺术, 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类:间接抒情可以分为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主要用在写景诗中)、借物抒情(咏物诗,也可叫托物言志) 、借

5、史抒情(咏史诗,也可叫借古讽今) 。这是古代诗词中情景结合的三种方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含义: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 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 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情景 交融。形式:景中寓情;以景结情;缘 情写景。 情景交融常见的托情对象:松、 竹、 梅、 兰、 山石、溪流 、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 、清风、 草、芭蕉、残荷、梧 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 鹤、长亭、短亭等等。(意象) 情景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6、。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 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 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 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 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情景 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住: 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 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 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 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情与景的关系有以下几种: (即有以 下几种情景交融形式)(1

7、)、以乐景写乐情;(2)、以哀景写哀情;(3)、以乐景写哀情;(4)、以哀景写乐情。(1)、以乐景写乐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析: 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 的西湖,生机盎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 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 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乐 景 。(2)、以哀景写哀情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 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8、。 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 黄昏月、笛声,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 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 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登高 ( 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 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 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 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 ,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

9、 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 不胜的感伤。 (3)、以乐景写哀情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 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 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 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 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4)、以哀景写乐情。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析:“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景是“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是何等的喜悦。托物言志(

10、借物抒情)(1)、借物抒情与借景抒情的区别:A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 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 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 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 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 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B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 某种物品。C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 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 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例一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

11、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析: 本诗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 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 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 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 例二菊 (郑谷) 画菊 (郑思肖) 王孙莫把比蓬蒿, 花开不并百花丛, 九日枝枝近鬓毛。 独立疏篱趣未穷。 露湿秋香满池岸, 宁可枝头抱香死, 由来不羡瓦松高。 何曾吹落北风中。析: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法。 菊、画菊 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 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 。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 借古讽今(借史抒情)台城

12、 刘禹锡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 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 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 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 古伤今的无限感慨。3、移情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 乔木犹厌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 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例: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析: 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二、描写技巧

13、常见的描写技巧衬托 对比 白描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细节描写 色彩渲染 以小见大 诗中有画1、衬 托分类:衬托分正衬和反衬。A 正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 出。可以是人烘托人 (如秦罗敷中借“行者 ”“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以 物烘托物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 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 以景物烘托人物 (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 ,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 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B 反衬: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 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石头城(唐刘禹

14、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 ”,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 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 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2、对 比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 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15、乡音未改 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 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 以深刻印象。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 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冰雪 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 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3、虚实结合( 1 )、定义:在诗歌欣赏中, 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 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 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 ,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 知为虚等等。 (2)、虚的类别A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 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 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 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 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 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 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 现实的黑暗。 (2)、虚的类别B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 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 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 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 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