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复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10927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用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临床常用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临床常用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临床常用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临床常用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常用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用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复习(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药物 概念:用于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 质(狭义) 请举例说明?广义: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 代谢的物质 药物药品 药物原料药 药品药物供临床使用时存在 的形式(片剂、胶囊、注射液 、粉剂、颗粒剂剂型) 制剂一、药物作用 A、药物作用的基本类型 1、主要是通过改变机体固有的生理生化 功能而产生的。基本类型有: 原有功能的增强:兴奋(Excitation) ; 原有功能的降低:抑制(Inhibition) 。如:呋塞米,利尿;阿司匹林,解热。 2、补充和替代作用。 3、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生存。D.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 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不良反应:与

2、治疗无关有时还会 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前者是治疗所需要的,而后者应 尽量减少或避免。“治病”和“致 病”。二、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治疗作用。分:1.对因治疗(治本):消除原发病因治疗2.对症治疗(治标):改善症状的治疗3.补充疗法(替代):体内营养物质或代谢物质。对因治疗固然重要,但对症治疗价值亦不可忽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物在治疗、预防、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 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或意料之外的的反应。 包括无意或有意的用药过量或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多种表现:副作用、毒性反应、药源性疾病

3、等)住院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是1020,5 因用药不当死亡,全世界死亡人口中,1/3因用药 不当;美国排在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第四大致 死人数。药物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引起。一般危害较 轻微。停药后可恢复。2.毒性反应(toxic effect,toxicity) 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机体功能 、形态造成的严重损害。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 毒性。反应强度与剂量有关。恢复慢,可能终 身带病。氨基糖苷类:耳聋 急性毒性:用药过量引起。呼吸、循环系统。 慢性毒性:过长引起。多损害肝、肾、造血器 官及内分泌。特殊的有: 致畸胎(teratogenesis): 致癌(carcinogenes

4、is): 致突变(mutagenesis):3.后遗效应(After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残留药物引起的生 物效应。如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 质功能低下。4.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突然停药导致原有疾病加重也称反跳。 如: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即急剧升 高。 5.变态反应(Allergy):过敏反应。 仅见于少数特异质病人,很小量即可 引起。临床表现:呼吸道阻塞症状(哮喘) ,微循环障碍(皮疹、红斑、水肿) ,中枢缺氧症状,皮肤过敏症状。 过敏性休克:指由于患者对某些药物 过敏,接触或使用后产生休克。常见 药物有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生物

5、制品等。6.继发反应: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如抗生素 的“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真菌感染).7.耐受性: 药物连续多次应用于机体,其效果逐渐减弱,必 须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应。 耐药性:微生物、寄生虫反复多次与某些药物相 接触后发生反应性降低。也称抗药性。如青霉素 的用量在逐步增大。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必须权衡,正确应用。8.药物依赖性(dependence,成瘾性):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强迫要求 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目 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停药造成的 身体不适。停药后,原有症状出现,且出现戒断症状 。 生理(身体)依赖性:停药造成生

6、理功能紊乱 。 精神依赖性:精神上不能自制,反复用药的强 烈欲望。无效量效应 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最小中毒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 剂量 致死量 2.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 剂量。 3.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4.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 5.最小中毒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 6.致死量:引起死亡的剂量。7.安全范围:ED95和TD5之间的范围。8.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9.半数有效量(ED50):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10.治疗指数:LD50与ED50的比值(LD50/ED50).比值越大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药物作用机制

7、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仅与药物理化性质有关。 1.渗透压作用:如甘露醇的脱水作用。 2.脂溶作用:全身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 的麻醉作用。 3.影响pH:如抗酸药中和胃酸。 4.络合作用:二巯基丙醇络合汞、砷等重 金属解毒5.自由基清除:6.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密切有关。药物与机体大分子作用,引起生理生化功能改变。结合部位就是药物的靶点。药物靶点几乎涉及到生命活动过程的所有环节。如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转运体、免 疫系统、基因等。药物体内过程:从药物进入机体至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体内过程 被人为分成4阶段: 1 吸收 2 分布 3 代谢

8、(生物转化) 4 排泄 一、药物的吸收和影响因素 吸收: 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常用:消化道、注射、呼吸道、皮肤粘膜给药。 1.除静注和静滴外,其他给药都存在吸收过程。2.吸收快慢: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 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3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给药途径;药物因素 ;吸收环境 。影响胃肠吸收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剂型:小分子水溶性物质可自由通过生物膜孔而扩散被吸 收;酸性有机物质在胃酸中不易解离,易于吸收。2.首过消除:首次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被代谢灭活使进入全身 循环的药量减少。3.吸收环境:胃肠蠕动和排空、酸碱度、内容物、血流量等。 生物利用度意义: 评价药物制剂质

9、量的重要指标。 即评价同一药物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情况; 又评价药品制剂之间、厂家之间、批号之间 的吸收情况,是否相近或等同。 表示血管外给药后,不同剂型(口服、肌注 、吸入)的药物能被吸收并进入体循环的分 数或百分数。5.半衰期(half-life,t1/2):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一级速率变化, t1/2为恒定值,且与血浆浓度高低无关。t1/2=0.693/Ket1/2的意义:反映药物消除快慢;与药物转运和转化的关系为:一次用药后经 过46个t1/2后体内药量消除93.5%- 98.4%;若每隔1个t1/2用药1次,经过46个 t1/2后体内药量可达到稳态水平的93.5% -98.4%

10、。肝、肾功能不良者, t1/2改变。阿莫西林干混悬剂说明 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阿莫西林干混悬剂 商品名: 英文名: AmoxicillinForSuspens io 汉语拼音: AmoxilinGanhunxuanji 化学名: 【性状】本品为干混悬剂。 【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 【适应症】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禁忌症】 【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使用说 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阿莫西林 钠 英文名:Amoxicillin Sodium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Amoxilingna 化学名: 【性状】 本

11、品为白色或类 白色粉末或结晶。 【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 【适应症】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禁忌症】 【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合理用药注意事项纲要n避免滥用,防止不良反应发生。n既往病史。n选择最适给药方法。n防止蓄积中毒。n年龄、性别及个体差异。n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n慎重使用新药。一、基本概念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 :对病原菌具有抑 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如: 抗生素antibiotics :是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属 )的代谢产物,低浓度时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 包括天然和人工半合成。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如: 抑菌药bact

12、eriostatic :仅具有抑制细菌的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杀菌药bactericide :既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又能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n):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窄谱:仅对单一菌种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广谱:不仅对细菌有作用,而且对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抑制作用 。窄谱广谱临 床 选 药 的 基 础抗菌活性( antibacterial activity):抗菌药抑制或灭菌的能力。 体外衡量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指标: 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

13、tion ,MIC):体外细菌培养18 24h后,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 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minimum bactercidal concentration, 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 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耐药性(resistance):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包括微生 物、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 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耐受性)。2.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1)产生灭活酶,使抗菌药物失活 水解酶:如内酰胺酶。 青霉素型:水解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型:水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 合成酶(钝化酶):如乙酰化酶、磷酸化酶 、核苷化酶将相应的化学基

14、团结合到药物分 子上使药物失活。如氨基苷类药物。(2)改变靶位结构多种方法。如: 改变靶蛋白结构:RFP耐药菌,RNA多聚酶 的亚基结构改变造成的耐药。增加靶蛋白数量:金葡菌对甲氧西林的耐 药。生成耐药靶蛋白:金葡菌产生青霉菌结合 蛋白PBP2A,与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 极低导致耐药。(3) 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通道蛋白的性质和数量,使 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内。如:细菌对内酰胺类、四 环素类、喹诺酮类的耐药。(4)影响主动外排系统:active efflux system本质蛋白质、通道喹诺酮类、外排蛋白系统 大环内酯类等 (细菌细胞膜上)(5)改变代谢途径耐磺胺药的细菌,自身产生PABA或直接

15、利用叶酸,转化为二氢叶 酸。请比较差别思考题84.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称多重耐药。如耐药大肠埃希菌:对所有喹诺酮类有交叉耐 药性。耐药率高达5060。 机制:主动流出泵外排机制、改变结合部位、 减少摄取、降低膜通道等。 此外,对喹诺酮耐药也同时对许多常用抗生素 呈现多重耐药性。(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来源:青霉菌培养液中获得。用其钠、钾盐。 性状:青霉素G钠、钾盐晶粉室温稳定,易溶于水 ,其水溶液稳定性差,室温放置24h大部分降解 失活,生成抗原性降解产物,故需现配现用。 剂量用国际单位U表示。理论效价:青霉素G钠1670 U 1mg,青霉素G钾1589 U =1mg 特点: 优点:杀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毒性低。 缺点:抗菌谱窄;不耐酸、不耐酶,耐药现象普遍;易 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体内过程:吸收:po 吸收少而不规则,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 坏;im 吸收迅速而完全,0.5-1h达峰浓度;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4655,广泛分布全身各 部位,主要分布细胞外液,以肝、胆、肾、肠道、关 节液及淋巴液量大,房水和脑脊液中含量低(炎 症时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