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教师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605772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的本质(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美的本质(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美的本质(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美的本质(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美的本质(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的本质(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的本质(教师版)(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学原理引论:一、什么 是美学v1、美学学科的形成v中西方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v1750年,鲍姆嘉通出版美学,“美学”正式 建立。v2、美学的研究对象v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四种主要学说 。(P5-6)v目前美学研究中主要涉及的对象。(P7-8)(二)为什么要学习美学v补充:v1、文学研究的需要。文学作为艺术,对它的 研究需要以艺术和艺术美为研究对象的美学 理论的辅助。v2、语文教学的需要。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教 育,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的教授,更是对美 的感受的启迪。(三)怎样学习美学附录:美学课程参考书推荐v:美的历程v朱光潜:谈美小札/谈美书简v宗白华:美学散步/艺境v鲍桑葵:美学史v叶

2、秀山:美的哲学第一编 美的本 质二、西方美学史 上对美的本质的 探讨(一)、从精神 上探索美的根源1、柏拉图:“美的 理式”(1)“美本身”的问题的提出大希庇阿斯篇u 要追问的不是“什么是美的东西”,而是“美 本身”,即那个使不同的美的东西都呈现为“美 ”的因素u“美是难的”(2)“美的理式”vA 世界的本源是“理式”vB 美的根源在美的理式vC 理式-现实-艺术(3)评价vA 首次触及“美的本质”的问题vB 颠倒了现实与理念的关系2、康德:美是主 观的,是一种趣 味判断(1)主要内容A 美是一种趣味判断,不同于单纯的快感,也 不同于逻辑判断。v单纯快感与欲望紧密联系,具有功利性。v逻辑判断依

3、靠概念。B 美是无功利的、没有目的又合乎形式的。v康德的“形式”,不是客观的存在,而与人 的主观认识有关。(是人的理性的一种结构 ,或者说是理性的建构。)C 审美共通感。v美感是主观的,但同时又是普遍的。思考与讨论:你 如何看待康德的 美学观点?3、黑格尔:美是 理念的感性显现(1)美的根源在于“理念” A 黑格尔在本质上仍然坚持了柏拉图以来的“理 式”说 B 黑格尔的理念是发展的、变化的理念,不能 独立于感性现实世界之外。(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感性与理性的统 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4、克罗齐:美是直觉(二)从客观现实 、物质属性上探索 美的根源1、亚里士多德:美来自

4、事物本身2、达芬奇:美来自比例、和谐4、荷迦兹5、博克6、狄德罗:美是关系(1)美是事物的客观关系 (2)实在美与相对美(三)从社会生活 来探索美的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1)主要内容 P27(2)积极意义 A 对黑格尔美学的唯心主义缺陷进行批判 B 把美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C 美的理想与改革社会的愿望相结合(3)缺陷 A 对“生活”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生物学层次上 B 对生活的理解缺少辩证法三、中国美学史 上对美的探讨(一)结合善(功 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来研究美 如:心物关系;情景关系;等等。 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 如:文质关系;形神关系;等等 3、从风格

5、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 研究美四、美的本质的 初步探索(一)美的本质 和人的本质、生 活的本质的关系1、从与人的本质 、生活的本质的 关联探求美的本 质2、人的本质“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类特性 恰恰就是自由的 有意识的活动”vA人的“类特性”,即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vB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隶属于自然界,是生物的、 物理的,等等。但这是人与万物雷同的生性,不是 人的类特性。vC 人的类特性,在于人能自觉、反思以及超越人的 自然存在状态,从而达到“自由状态”v高尔基:“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 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v

6、爱因斯坦:“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 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 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这些理想决定着 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 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伦 理基础叫做猪栏的理想。”(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vA 没有一个先验的、永恒不变的、抽象的人 的本质vB 人的本质是生成性的vC 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辨析:v加缪:“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v“屁股决定脑袋。”3、生活的本质v“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1)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对 自然的改造。A 实践是人的意识的外化。 实践是人的自觉行为,不

7、同于生物的本能。 B 实践是对自然的改造。 “自然”指一切存在者的自在状态。并非仅仅指向 自然界。 “改造”指人对存在者自然状态的改变。并非仅仅 指人类行为的既成效果。v(2)实践是社会生活的起源v(3)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v(4)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二)美的根源 在于社会实践1、实践中的自由创造v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把握。v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v(1)自由是对自然的认识、超越、谐和与统一。v庄子:庖丁解牛v孔子:随心所欲而不逾矩v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自由是不受自然的拘制,自己主宰自己。但自由 并不是摆脱自然或压倒自然。主体单方面的突出、 压倒一切,其实仍然是一种不自

8、由的状态(有我之 境)。自由最终是消除了主体与客体、物与我的隔 阂的。v(2)创造是对自然的突破、再造。v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v(3)自由创造是人的社会实践中最可宝贵的 内容。2、美是自由创造的形象表现v所谓艺术中永恒的“爱”与“死”主题,体现的是 人对自身自然界限的反思、超越。(三)在自由创 造中如何产生美1、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 理论v“劳动创造了美”v“美的规律”(1)、“劳动创造了美”vA 人的生产劳动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活动。vB 产品上必然留下人的意识的烙印vC 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v问题:不是所有劳动都是美的。“异化劳 动”的问题。(2)美的规律vP57v动物只是适应

9、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 要来建造,而人却会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 生产,并且处处会对对象运用固有的尺度来 建造:因此,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陆梅林的最新译文)2、以两个理论相结合为基础的初步 理解v(1)人的活动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v(2)作为实践,这种活动必然具有感性形式 外观。v(3)从而,通过感性形式,人的自由创造的 本质力量得到印证v(4)美感由此生发v例如:原始社会艺术中的形式美,实际包含 着原始人的技艺、智慧、意志。最圆滑的曲 线,显示最熟练的手工;最完美的球形,显 示最心灵手巧的技艺。曲线与球形由此获得 美的感应。犹如今日的跳水、体操。v例如:旧日习俗,以女子的女红

10、来相看媳妇 。v例如:左传中季札观乐。旧石器 (甘肃省博物馆)v吴公子札来聘(1)。请观于周乐(2)。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3),曰 :“美哉!始基之矣(4),犹未也,然则勤而不怨矣(5)。”邶为之歌邶、庸 、卫(6),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7) ,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8)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 歌郑(9),曰:“美哉!其细已甚(10),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 ,曰:“美哉,泱泱乎(11)!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12)?国未可量也 。”为之歌豳(13),曰:“美哉,荡乎(14)!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15)?” 为之

11、歌秦,曰:“此之谓夏声(16)。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 为之歌魏(17),曰:“美哉,沨沨(18)乎!大而婉,险而易行(19),以德辅此 ,则明主也!”为之歌唐(20),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21)?不然 ,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22),谁能若是?”为之歌陈(23),曰:“国无主 ,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26)! v 为之歌小雅(26),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I之衰乎? 犹有先王之遗民焉(27)!”为之歌大雅,曰(28):“广哉!熙熙乎(29)!曲而有 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 而不逼,远而不携(32

12、);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33);用而 不匾,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34),行而不流。五声和(35) ,八风平(36);节有度(37),守有序(38)。盛德之所同也!” v 见舞象箫、南龠者(39),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 40),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陬者(41),曰:“圣人之弘也 ,而犹有惭德(42),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42),曰:“美哉!勤而不德 (44)。非禹,其谁能修之(45)!”见舞陬箫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 之无不帱也(47),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48)以加于此矣。观止矣! 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四)美与生活v不仅劳动产品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人的整个 生命活动都可以成为美的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