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无形于有形,付生命于泥,展学生之华--马丽霞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56667 上传时间:2017-08-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无形于有形,付生命于泥,展学生之华--马丽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无形于有形,付生命于泥,展学生之华--马丽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无形于有形,付生命于泥,展学生之华--马丽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无形于有形,付生命于泥,展学生之华--马丽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无形于有形,付生命于泥,展学生之华--马丽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无形于有形,付生命于泥,展学生之华--马丽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无形于有形,付生命于泥,展学生之华--马丽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无形于有形,付生命于泥,展学生之华马丽霞吉劳庆小学 东胜区 017000化无形于有形,付生命于泥,展学生之华摘 要:“兴于诗,成于乐”新教育与艺术课程的结合,在我的体会在于橡皮泥与绘本、晨诵的完美结合关 键 词:新教育 艺术课程 橡皮泥引 言:橡皮泥的与晨诵、绘本课的结合,只能是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如何更好的运用这门艺术,需要老师的精心的研究和有心的收集。新教育,2007 年对我来说,还只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我对它充满了新奇与向往,看着干国祥老师一身唐装,温文尔雅的书卷气,看着马玲老师脸上谈到新教育那幸福的笑容,看到魏智渊老师满腹经纶、侃侃而谈的时候,我十分迫切的想投入新教育。几个

2、寒暑过去了,走在新教育的路上,时至今日,心情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心中不再是一个陌生词,它已经悄然地在改变着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梦想的,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 ,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的教育而言的。新教育在“幸福”后面加上“ 完整” 二字,首先是指幸福的完整:教育既要满足学生相对低级的内在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3、与被爱的需要;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级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同时,这个完整还是受教育者“身、心、脑” 的完整,当前过于偏重静态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心灵与身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即便在智育中,割裂的学科、分裂的知识本身也已经不再是完整的。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 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基于对这样的理念极度认可,我毫不犹豫的走上了新教育之路。短短几年的新教育实验,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它的魅力,也让我对我班级管理慢慢的积累下了一些心得,我引领孩子到底要去哪里,我作为老师的目的地在哪?卓越,走向我

4、的卓越。没有这样的信念,我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新教育者,就不能跟上前进着的脚步。更不能在这条路上长久的走下去。教育是唤醒,也是给予。我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同时我也相信,教育是一种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这些精心挑选的书籍,将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告诉学生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像、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反思它们将编织出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

5、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与勇气。从一年级始开展,我就确立了我的目标,我要以美好事物(儿歌、故事)为中心,建设一间润泽的教室,让孩子们永远活泼泼的在这间教室里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我将努力去追求的。我想让故事、韵律和游戏打开孩子们的智慧之门,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并由此爱上老师,爱上学习,爱上教室,爱上校园。借用佐藤学的描述来说明:“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得到承认。 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地柔和。 ”于是我们从经典童谣、

6、经典儿歌开始,每天每天,孩子们都能绘声绘色的跟我读那些有趣的、好玩的儿歌,有时候他们会像我一样领着全班的每一个同学来读,这种晨诵,带给孩子们很多乐趣,孩子的喜欢就是我最大的动力,于是我开始收集并阅读大量的适合低年级孩子诵读的儿歌,并从中精选出能与学生生命契合的部份儿歌,以不同的小主题分成几个单元,每天早上与学生一起诵读,开启一个个崭新的黎明。阅读大量绘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选出其中适合孩子们的故事,并思索如何以更好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们,如何让这些故事很好地植入孩子们的生命之中。又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班的绘本课开始于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第一次的讲解,并没有取得我预期的效果,孩子们或许是小,还不

7、懂的缘故吧,于是紧接着第二天我又给孩子们讲了大卫不可以故事,这下,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每一幅图片总能引发一片笑声,孩子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经历,总能从大卫的身上想到自己,第一次的写绘作业也很成功。这样我们就慢慢的开始了新教育。但是啊,在后来的半年中,有些孩子开始逃避写绘本或晨诵作业了,把它当成了一种负担,老师们也被越来越近的考试弄得紧张兮兮的时候,慢慢放松了对这些的重视,我也同样如此,快考试时,我们班的晨诵、绘本几乎停课了,在考试的前一天,我们班的李钰来到办公室,问我:“马老师,我们绘本课已经两个星期没上了,您什么时候给我们上啊?”听到这话,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我很无奈的说:“对不起,老师忙的忘了

8、,下学期我们好好上,好吗?”回到家我就在思考,考试真的那么重要,非要把每节课都占了吗?我就腾不出一节课带孩子们读一本书吗?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不知道有老师发现没,孩子过了写绘的新鲜感之后,就不爱写作业,只想听故事了,怎样才能重新引发他们对写绘的兴趣呢?外甥女偶尔玩的橡皮泥给了我启发,我能不能将橡皮泥与晨诵、绘本相结合呢,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去感受故事、儿歌。于是我开始了探索。越想越觉得可行,我认为人生有如橡皮泥,人生的经历有如捏橡皮泥的过程。橡皮泥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可塑性极强。它质地柔软,我们可以随意用它来捏自己喜欢的东西。人生的开始阶段不正如这橡皮泥吗?我们从呱呱落地的娃娃长成一个少年,那

9、时的我们就是可塑性很强的橡皮泥,我们的父辈总爱把他们的经验、经历硬塞进我们白纸似的头脑里,总想把我们揉捏成他们所期望的模样,他们从不考虑我们的感受、我们喜不喜欢。此种状况如同刚买回来的橡皮泥,人们怀着欣喜的心情用它来捏心爱的泥塑,而要捏成一件上乘的作品并不容易,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更何况我们是人,不是橡皮泥,我们更需要长辈们用爱心、用耐心来塑造一个完善的我们。要捏出上乘的泥塑作品,除了要有天赋外,认真和执着的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就算再有天赋,假如不认真对待,执著追求,也不可能捏出一件像样的作品。人生亦是如此。在我们的周围,有的人智商虽然很高,但自恃有些小聪明,不思进取,整天只会夸夸其谈,虽志

10、向远大但实际行动一点儿也不靠谱,结果把自己人生的这桶橡皮泥捏得一塌糊涂,使得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可悲啊!橡皮泥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人们可以随意挑选喜爱的颜色点缀自己的作品。这正如我们的人生,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学习不同的知识去装扮自己,这样就早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你,我依稀记得我们的童年,很多农村儿童都是玩“泥巴”长大的。而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橡皮泥作为现代玩具代替了那“泥巴”。橡皮泥也被用来幼儿学习的工具,在学拼音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用橡皮泥来捏字母,用各种各样颜色的橡皮泥捏成字母,任由小朋友们喜欢哪种颜色就捏哪种颜色的,小朋友们学的非常快。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小朋友们既学会动手制作,又学了

11、课本的内容,真是一举两得,更体现了教学理念中的玩中学、学中玩。着应该同样适用于读写绘。于是,下学期一开始,我让每位家长买了一盒橡皮泥,我们的第一节绘本是上的小猪变形记 ,为什么挑选着一个故事呢,因为它的可操作性强,我现在还记得孩子们上课时的表现 ,一方面被故事所吸引,另一方面眼睛总是不停的看着橡皮泥,总想去碰碰他们,第二节课,我给他们留了一个作业:你能将你记忆最深的一幅画面用橡皮泥捏出来吗?孩子们一听可兴奋了,于是我给他们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比赛,看谁捏的好。比赛开始了,每一个同学都在尽心尽力的完成自己的作品,别提多认真了, ,比赛时间一到,我开始看每一个同学的作品,嘿,还真有创意,有的同学捏的栩

12、栩如生,别提多好了,我拿起来都爱不释手,最令我吃惊的是,我们班从来不交作业的乔靖博尽然也马上就要完成他的作品,看来,这一招对他们真有用。于是我又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后将自己的作品交给爸爸妈妈们看,并用手机照下图片,给我传过来。然后让他们回去想想小猪还能遇到谁,它还想变成什么样子,自己把这个样子捏出来,把故事写在本子上,孩子们高兴的答应了。今天除了这一项作业,我其他作业什么都没留,说实话,我很期待孩子们的作业。第二天,孩子们手里拿着自己的作业就来了,特别是王晨阳,竟然还为他的作品准备了一个盒子,说是要给我一个惊喜,我打开盒子一看,太美了,真能称之为艺术品,怪不得保护的这样好,今天这个特殊的作业怎

13、么交呢?我让孩子们放在纸上,在纸上先写上名字,然后发放在窗台上,一到下课,所有的学生都趴在窗台上,看看自己的作品,又看看别人的作品,还不时发出赞叹,孩子们创作的热情空前的高尚啊。于是我就慢慢的探索着这样的教学方式,后来啊,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能调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但如何将这样的欲望转变成写的功底呢,有一次,我们学到大脚丫跳芭蕾时,郑桠厅的作品特别奇特,她捏的一个孩子与众不同,她捏出的孩子头特别大,我就问她为什么,她说,小时候得过脑膜炎,现在还有点后遗症,虽然她和别的小朋友有一点点不一样,但是她也是特别的,就像故事中的贝琳达一样,听了这话后,我除了深深的感动,也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如何能让这些形象别致

14、、富有故事的泥巴说出它们的故事呢,于是我开始将捏泥人与写故事相结合,让他们说自己的故事,爸爸妈妈负责写出这些故事,慢慢的再让他们自己写。在如何教他们捏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和动物时,我也很费周折,于是我和美术老师王强商量后,就在美术课上没事的时候就教学生捏一些日常的人与动物,我自己每天回家看一些橡皮泥教程的视频,平常的时候也和学生们一起切磋,因为我也不会,甚至是不如学生,就这样,我们在共同监督、共同促进、共同督促中,我们共同进步着。一年的探索,我发现啊,这些确实是对孩子们有用的东西,我想我会坚持。最近学校让写一篇新教育与艺术课程的开发论文,我这人不懂艺术,更上升不了课程,只能想到我做的这些,我也问了

15、问学校的艺术课老师,他们说艺术课程极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反应。创造是指独创出新奇而不落俗套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创造的标志是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展示自己独特的视野。创造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其次是掌握各种艺术特有的符号语言、结构和技巧。创造首先需要获得创意,然后再运用所学的艺术知识和技巧,制作实现自己创意的音乐、绘画、雕塑、戏剧、舞蹈等作品,用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艺术课程尤其重视即兴式创作和表演。因为即兴活动往往需要人在瞬间提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某种独特的构想,从而用艺术的形式

16、表现出来。即兴式的创造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我想,我的这一做法,或许与艺术沾亲带故吧。总之,不管如何做新教育的艺术课程,它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一个重要平台。它涉及的种种创造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包括对多种结果的预期能力、反复尝试能力、多种渠道选择能力、多种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在多种视角之间连接和转换能力,以及在不确定状态中作出决定的能力等。艺术课程不仅注重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充分发挥群体的创造智慧。这将改变过去学生孤军奋战的状况,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创造性氛围。教育是一种感动,你的业绩感动不了别人,你的事业就不会成功。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我们教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不管困难有多大,任务有多重,我将全身心地投入,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带领我们班的所有孩子,让我们班成为“合抱之木” 。我们共同朝向幸福完整,朝向卓越。参考文献:1 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