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55708 上传时间:2017-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 2006-10-24 13:14 包头位于内蒙古的中部,南隔黄河与伊克昭盟相望,东与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盟为邻,北与蒙古国接壤,西与巴彦淖尔盟交界。下辖六区两盟一县,分别为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白云区、石拐区,土默特右旗、达茂联合旗、固阳县。总面积 27691 平方公里,南北长,东西短,中部横亘阳山山脉,山前为狭长的平原地带,山北为广袤的草原,典型的从农耕到畜牧的过渡的经济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地区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考古与文物事业也取得重大成果。包头市坚持“研究整理、保护利用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方针,完善配套功能,继承发扬祖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有地方

2、特色的文明城市。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古为今用”原则和“两重两利”政策的指导下,我市我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在保护原有文物的同时,调查、发掘,一些古遗迹和古墓葬,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遗物和革命烈士遗物。得到一批重要的文物资料。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各个时期的文物和文献,是包头地区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为研究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及与内地的联系都提供了宝贵的事物资料。 一、包头地区的文物发掘概况 包头地区的考古发掘和文物调查,始于 1927 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在包头的考古调查活动,这揭开了包头文物考古的序幕。该团成员黄文弼 1927 年 6 月在达茂旗发现了汪古部世居

3、的赵王城即敖伦苏木古城。在城内发现了王傅德风堂碑记,在燕京学报刊登后引起关注。随后发现了白灵淖城圐圙古城。疑是汉代稠县故址。此外 1933 年美国人欧文拉铁摩尔、1936 年法国人 D马丁和美国人海涅士、1935 日本人江上波夫等人先后考察了敖伦苏木古城。 解放后内蒙古文物工作组和内蒙古文物考古队在包头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主要有 1954 年 6 月麻池村召湾村清理了汉墓 11 座。1955 年和 1959 年两次东河区转龙藏试掘。1956 年 4 月盂家梁清理汉墓 10 座。1958 年在包头南郊上窝尔吐壕清理汉墓 4 座。1960 年 6 月在土右旗水涧沟清理战国墓葬一座。1964年在包头

4、东郊清理汉墓一座。1974 年试掘敖伦苏木古城 30 号、50 号建筑遗址并在起西北 15 公里的毕其好来江古部墓群清理 3 座墓葬,另在达茂旗额尔登敖包木胡儿索卜嘎汪古部墓群清理墓葬 1 座。1978 年和 1984 年两次发掘达茂旗大苏吉乡明水金元时期汪古部墓群。1980 年对固阳县白灵淖乡城圐圙古城进行试掘。此外还调查了麻池古城敖伦苏木古城、木胡索儿卜嘎古城、大苏吉乡城圐圙古城、梅令山遗址、古城湾古城、韩庆坝遗址、燕家梁遗址、三元成古城、战国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1974 年盖山林先生首先在达茂旗发现了岩画,1980 至 1983 年全面考察了达茂旗境内及达茂旗与乌拉特中旗交界处的岩画

5、。1978 年包头市文物管理所(后改文物管理处)成立。随即展开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工作。 与内蒙古社科院合作,1980 年对阿善遗址进行了试掘,第二年6 月至 9 月进行正式发掘,1985 年对西园遗址有进行了试掘。1983 年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西园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1988 年在沼潭火车站清理了一所战国墓。包头文管所从 1979 至 1998 年陆续在召湾清理了汉墓近 49 座。1988 年和 1994 年在下窝尔吐壕清理汉墓 6 座,1990 年 1992 年在观音庙清理汉墓 2 座,1995 年在沼潭又清理汉墓 3 座。1984年和 1997 年在包头铝厂清理汉墓 8 座。199

6、8 年在边墙壕清理汉墓 3 座。北魏时期遗存,1982 年在固阳城圐圙古城清理寺庙一座。1985 年在固阳蒙中清理墓葬 7 座。1994 年由内蒙古考古所发掘了土右旗沟门乡纳太遗址,包头市文管所发掘了阿善遗址附近的元代遗址,并清理北魏墓葬三座。1996 年内蒙古考古所与包头文管处、达茂文管所合作在达茂额尔登敖包古城附近清理了金元时期墓葬 10 座。次年包头文管处在此又清理了墓葬 10 余座。1997 年包头文管处在昆区昆河镇刘二圪梁村清理北魏墓葬 2 座。同年,内蒙古考古所与达茂旗文管所对毕其好来江古部陵园进行清理,发现 2 座雕刻精致的石椁墓。1998 年在观音庙有清理汉墓 2 座。1990

7、 年在对秦长城进行调查,在固阳县天面此老一带石砌长城上发现岩画百余幅。 二、包头地区的文物考古的历史序列 1、原始社会时期:早在 6000 年前新石器时代,包头地区便有了人类的活动。1954 年和 1958 年发掘的转龙藏遗址是包头地区发现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现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公 23 处。主要分布在自上右旗美岱召至九原区后营于一带大青山山前台地、大青山内沟谷地和大青山北及秦长城南的狭长河谷平地。阿善、一旗和西园一旗遗存是本地最早的遗存。相当于仰韶文化的早中期。这一类文化遗存绝对年代为公元前 3700 年前 3000 年。经济类型一原始锄耕农业为主,另有家畜饲养和狩猎业。阿善遗址以第

8、二、第三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许多房屋基址、窖穴以及晚期出现的地面石筑围墙等重要遗迹,业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原始村落布局,这为河套地区的以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所少见。阿善遗址晚期的地面石筑围墙是迄今国内发现的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地面防御工程,他标志着经历了两千多年氏族制度的阿善先民即将迈进文明社会的门坎,无疑,对探讨我国城邑的起源、及氏族制的解体具有重要的作用。 2、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发现的遗存较少。仅在昆都仑区北发现一夏代三足瓮(1)。属朱开沟文化。器壁较薄,敛口,圜底,乳状足,绳纹,近口沿磨光。表明包头地区夏代遗存的存在。3、春秋战国时期:西园清理春秋墓葬 7 座,祭祀坑 2 座。为

9、西戎人墓葬。使用牛、羊、头骨殉葬。也有牛肩胛骨和蹄骨。佩带耳环和项饰。土右旗水涧够门清理一座战国墓为匈奴墓,出土有铜戈、铜兽、铜象牌饰、环首青钢刀、铜泡和马衔。沼潭发掘一座战国墓葬疑为赵武灵王赵国开拓九原后之移民墓。出土陶罐、铜带钩、簇、玛瑙环等。 4、秦汉:这一时期本地区的遗存最多。汉代古城共发现九座,其中麻池古城北城为秦九原城,汉五原郡九原县城,古城湾古城为汉五原郡固稠阳县城。还有古障塞石们塞障、固阳塞、五原塞、光录塞等。 包头清理的汉代有百余座,主要集中于南郊。这些汉墓形制有土扩竖穴木椁墓、砖室墓、土洞墓三类。墓葬上起元朔二年(前 127 年),下至建安二十年(215 年),墓葬形制和出

10、土文物演变系列完整,又以西汉晚期、东汉后期数量为多。出土陶器较多。其中召湾出土的“单于天降”和“单于和亲”瓦当(2)是以汉匈关系为背景,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 5、魏晋南北朝;遗存较少。征集到的文物有十六国时期的半人面瓦饰。北魏时的古城三座。固阳县白灵淖城圐圙古城(3)是北魏六镇之一怀朔镇城址。达茂旗白石头沟古城有人认为是六镇之一的武中川镇址。达茂旗的希日穆仁城圐圙古城有人考证是武川镇遗址。达茂旗境内有一段北魏时期修建的从赤城至五原的长城。墓葬有固阳蒙古族中学墓群、上右旗萨拉齐姚齐姬墓、西郊吴家花旦墓群、东郊阿善墓群、昆区昆河镇刘二圪梁墓群、固阳白灵淖乡补卜代墓葬等。 6、隋唐时期:发现的文物

11、较少。有位于南郊共青农场陶窑子村的唐代中受降城。阴山以北草原地区发现了一些突厥人用石块垒砌的方形墓葬。达茂旗的新宝力个苏木和百灵庙附近发现三座石雕像,立于方形石块墓前,雕法粗糙。 7、辽金元时期:辽金元时期包头大青山以南地区置云内州,辽、金时期此地也是辽与西夏、金与西夏交锋拉锯的地区。而大青山以北属江古部族活动地方。九原区沙尔沁乡阿都赖和土右旗沟门乡马留村都曾出土过西夏窖藏铁钱。包头发下现的元代遗址较多。大青山前九原区麻池镇的燕家梁以出土元代青花瓷罐著称。石拐区曾发现元代窖藏钢铁钱。大青山北达茂旗都荣敖包苏木的敖伦苏木古城是元宁德路治所,也是汪古部首府所在,俗称赵王城。还有元代额尔登敖包古城于

12、古城、大苏吉乡城、德里森呼图克古城圐圙古城、沙贝库仑古堡、小城壕古堡。这些古城街道、建筑址仍清晰可见。城内遍布砖瓦陶片,城外多有居民区遗迹。8、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以喇嘛教寺院建筑为主。土右旗的美岱召是明代土默特部主阿拉坦汗修建的城寺,是明末喇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重要中心。清朝喇嘛教在康熙乾隆年间有掀起建筑高潮。梅力更召、百灵庙建于康熙年间。昆都合召建于雍正年间,普会夺、五当召建于乾隆年间。其中昆都仑召大殿和五当召建筑群属纯藏式建筑,其余多为汉藏结合式建筑。五当召古沁殿二楼的外墙回廊壁画则研究佛寺历史沿革和佛寺建筑珍贵的资料。9、近现代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有大行马号大厅,是绥远将军岫堃镇压革命党人

13、,制造的“马号事件”,由此导致包头革命党人和平光复包头的希望破灭。李智育于 1925 年组建的包头公委的地点包头召,这是包头地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革命活动的地方。1931 年组建的中共西北特委,王若飞任书记,住在泰安客栈,现已修复成占地 1050 平方米的纪念观。陈列着王若飞穿过的三件衣服,和国民党强加给他的“判决书”等文物。抗战时期有大青山游击支队司令部所在地上右旗公山湾巴总窑子村;“百灵庙暴动雕碑”,这些都反映近现代包头地区的社会运动和革命斗争。此外,包头地区的岩画在整个文物考古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集中在达茂旗境内,固阳县有零星分布。这些岩画属乌兰察布草原岩画系统。特别是达茂旗岩

14、画是乌兰察布岩画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画以家育 放牧、蹄印等与畜牧业有关的画幅为主。反映了草原牧人的生活。表现手法多采用抽象化、图案化、符号化的艺术风格。岩画时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与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柔然、回纥、突厥、蒙古有关。少部分作品为汉人所作。总之,包头全市己查明的各类文物遗址近 300 处,成群落分布特点。大致分为六大群落:一是以阿善遗址为代表的分布于大青山南麓及其沟谷地的史前遗址群;二是以昆都仑沟为核心形成的战国唐代的长城、古城遗址群;三是阴山及以北的金元时期汪古部遗址群。四是达茂草原的古代岩画群;五是阴山南北明清以来的古寺庙群;六是主要分布于旧城区的近现代

15、建筑群。其中美岱召、五当召等四处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善遗址等 6 处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家梁、赵长城等 42 处被列为包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长城遗址是现存国内最古老的一段长城。 三、从文物考古与历史沿革看包头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 包头作为一个城市,形成较晚,从清嘉庆 14 年(1809 年)设置包头镇算起,至今还不到 200 年。但是,由于包头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漫长的嬗变过程中,也曾几度成为演出威武雄壮活剧的历史舞台,故不应以设镇、筑城为限,可以追溯更长的历史。 黄河流经包头的地段是原始人类较早活动的地方,在这里蕴藏着大量的古人类文化遗迹,己发掘的就有 10 多

16、处。在位于东河区以东 15 公里的阿善沟门的格膝盖沟,发掘出一处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和大量的文物。 蒙古高原位于东西上千公里的阴山山脉之北,中国古代,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在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各代王朝的交往中,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交往。 从战国至唐朝,包头境内曾几次建筑过一些古城。最早是赵武灵王于公元前 306 年(武灵王 20 年)筑九原城。公元前 221 年秦为九原郡。公元 433 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设怀朔镇。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古城被一一废弃了。 五代时包头属辽统治。辽在这里设云内州,直至金元。元代初年,包头地区的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开始兴盛,出现了商品经济,商业活动随之兴旺起来。后来蒙古族各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