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469354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一是转换经营机制这次改革,国家给予了农信社包括资金支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多项扶持政策,有效地减轻了历史包袱,资产质量、财务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输血”,而是培育和恢复“造血”功能。即在给予农信社政策扶持的同时,激励和引导其切实转换经营管理机制,逐步走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目前,对于已经落实了国家扶持政策的大多数农信社来说,必须切实将工作重点转到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方面,否则,改革扶持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将付诸东流,改革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巩固改革成果、促进发展的关键在于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

2、构。转换经营机制,首先是制定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如贷款、投资管理责任制,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和岗位监督,推行严格的问责制,加强内部稽核审计,推行全员竞争上岗用工制度,等等。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种动态的激励、约束、奖惩的机制,使这些制度得到贯彻和落实,并最终形成一种固化的良性的运作方式,促进农信社业务快速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根本改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在建立健全不同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下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划分各级联社、农信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以及理事长、主任、监事长的职责,完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增加“三会” 透明度,形成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行为规范的治理形式和组织制度。

3、尤其要强化社员的股权意识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形成对高级管理层的制衡,弱化农信社内部人控制行为。2、实施有效监管一是坚持分类监管的原则。对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省级联社、县统一法人社和两级法人社,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管标准和监管方法。二是突出监管重点。当前,针对农信社管理薄弱的现状,要把合规性监管放在农信社监管的首位,作为防范经营风险的重中之重,同时加强风险性监管。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于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严格责任追究制,真正使监管有权威、有作用、有成效。四是以监管促发展。把审慎监管与业务创新和搞活经营有机结合,以监管促发展,在发展中防范风险。五是多管齐下。监管部门

4、、人民银行、地方政府、省级联社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加强相互间的配合、交流和沟通,共同促进农信社规范、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3、理顺管理体制目前,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到位,除天津、上海和 XX 外,其他省份都选择了省联社作为政府行使管理职责的机构。省联社已开始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以下两个方面需高度重视,着力解决: 一是省联社如何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管什么、如何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二是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省联社管理、监管部门监管、农信社自主管理三者之间必然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但应努力缩短这一过程的时间,要在进一步明

5、确各自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农信社健康发展和服务于 “三农”发展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4、增强支农服务农信社必须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方向,要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顺时、顺势调整服务重点,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品种,增强服务功能。各级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应本文来源于大秘书-,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按照市场引导和政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督促农信社坚持为农服务的经营方向。要区分不同类型合作金融机构,加强对支农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对改制为银行类的机构,也要根据当地农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明确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三农”,并加强对支农情况的监督和检查。5、重视人才建设制约未来农信社发展的关键所在,是高管人员的素质不适应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加强农信社人才队伍建设,是增强农信社市场竞争能力的客观需要,可以说无论如何重视都不为过。以上问题既是目前农信社改革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又是农信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措施,事关农信社改革最终目标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