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应急自救与现场救护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0468508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事故应急自救与现场救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火灾事故应急自救与现场救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火灾事故应急自救与现场救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火灾事故应急自救与现场救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火灾事故应急自救与现场救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灾事故应急自救与现场救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事故应急自救与现场救护(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故现场救护与应急自救 第二章 火灾事故应急自救与现场救护n第一节 概述 n火灾特点 n火灾的分类及成因 n火灾的危害 n第二节 火灾逃生与自救 n灭火 n逃生 n火灾现场救护 目的:两知一会 n知道火灾的危害性 n知道如何报警 n会逃生自救 消防法律法规常识n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 和国消防法 ,1998年9月1日国务院正式 颁布实施n旨在: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 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安全,维护公共 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预防为主、防消结 合防火安全责任制消防法有关条例()n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

2、结合。(第2条)n任何单位、个人都有消防工作义务。 (第5条)n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 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 (第13条 )n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交通工具 ; 储存可燃物资仓库的管理,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 全的规定。 (第17条)n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 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 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 (第32 条) 消防法有关条例()n阻拦报火警或者谎报火警的,对故意阻碍消防车、 消防艇赶赴火灾现场或者扰乱火灾现场秩序的行为 ,给予警告、罚款或者

3、十日以下拘留处罚。 (第 47条)n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 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造成人身 伤亡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第49 条)n火灾扑灭后,为隐瞒、掩饰起火原因,推卸责任、 故意破坏现场或者伪造现场,尚不构成犯罪的,处 警告、罚款或者十五月以下拘留。 (第50条)火灾及其危害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 害。可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污染大气,破坏生态环境;可使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影 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毁灭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挽回 和弥补的损失;涂炭生灵,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造 成难以

4、消除的身心痛苦 火灾与燃烧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 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n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 (引火源)。三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n燃烧的充分条件n一定的可燃物浓度n一定的氧气含量n一定的点火能量n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防火的主要措施n控制可燃物,正是破坏燃烧的第一个条件n隔绝空气:因为物质沒有空气(氧)不能 燃烧。正是破坏燃烧的第二个条件n消除着火源:是破坏燃烧的第三个条件。 如油库及防水区严禁烟火燃烧的类型n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n如:煤油2835,车用汽油39等n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 越大燃烧的类型n着火可燃物质在火

5、源的作用下 能被点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 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n着火点(燃点):能发生着火的 最低温度()。如:纸130, 木材295等燃烧的类型n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 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 现象。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 称自燃点,如:黄磷30,煤 320 n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 性越大燃烧的过程可燃气体:在火源作用下加热到着火点(燃 点)就能氧化分解燃烧,是最容易燃烧的 。如:2C2H2+5O2 4CO2+2H2O+Q燃烧的过程n可燃液体:受热 蒸气 燃烧 已醇(C2H5OH)液 (C2H5OH)蒸气+3O2=2CO2+3H2O+Q蒸发氧化分解受热蒸发燃烧的过程n可燃固体1:可燃固

6、体 熔融状态 可燃蒸气 燃烧 如:S固 S熔融 S蒸气 S蒸气 +O2 SO2+Q受热蒸发氧化受热蒸发燃烧的过程n 可燃固体2 直接析出可燃气 体n 燃烧n如:木材 析出 H2 , CH4 n T295:水蒸汽n T295:H2,CH4等(回燃)受热氧化受热燃烧的过程n表面燃烧 炽热状态n n 如:焦炭,无火焰,亦称无焰燃烧;n 又如:金属燃烧(Al,Mg等)热传播的途径和火灾蔓延的途径n热传导n热对流n热辐射 火灾在建筑物之间和建筑物内部的主要蔓延途径有:建筑物的外窗、洞口;突出于建筑物防火结构的可 燃构件;建筑物内的门窗洞口,各种管道沟和管道井 ,开口部位;未作防火分隔的大空间结构,未封闭

7、的 楼梯间;各种穿越隔墙或防火墙的金属构件和金属管 道;未作防火处理的通风、空调管道等。燃烧产物及其毒性n燃烧产物是指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 。燃烧产物包括:燃烧生成的气体、能量、可见 烟等。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是指:一氧化碳、二 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等。n火灾统计表明,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80%是由于 吸入火灾中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而致死的。二氧 化碳是主要的燃烧产物之一,而一氧化碳是火灾 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 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比氧气高出250倍。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初起期(阶段)(烟,阴燃) 发展期(窜出火苗,火势由局部到大面积

8、 )最盛期(空气剧烈对流,风助火 势,火势强盛,火焰包围可燃物,烈火熊 熊) 衰弱期(可燃物逐渐减少)熄灭期(可燃物不足,惰性介质 ,灭火作用等)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火灾的双重性n火灾的双重性:确定性:初期(孕育,发生) 发展 最盛 熄灭等规律 性随机性:不确定的因素(如可 燃物数量,通风条件等),可 能达不到最盛期。火灾的双重性n火灾的双重性:自然属性:雷击,可燃物自燃 人为属性:烟头,炉子,喷灯 多数为人为因素引起火灾的研究手段n火灾的研究手段:模拟研究:设定不同的具体条件统计分析:不同行业,季节,火 源 及原因等相结合火灾的现象n 火旋风火在蔓延过程中出现的 旋转火焰。与

9、风向,地理形态,建筑 物的影响有关。有垂直火旋风,水平 火旋风,都会促进火势蔓延速度加快 和强度加大火灾的现象n轰燃定义:室内的局部火(由于热辐射,热 对流等)向大面积火转变。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不仅是可燃 物的数量和性质,而是风助火势(空气剧烈 对流等),容易进入最盛期。未燃气体和挥发的蒸气局部聚集(如顶 棚的下方)突然着火而造成的火焰迅速扩散 。火灾的现象n轰燃的判断:n上层的烟气平均温度达到600n地面处接受的热流密度达到20kw/ n轰燃造成的原因:n热辐射n热对流n烟气吸收的热量大于损失的热量就可 能发生轰然火灾的现象n回燃:死灰复燃的现象叫做回燃。原因:室内火势熄灭后,由于温度 仍

10、很高,可燃物的热分解析出可燃气 体,逐渐积累,一旦通风条件改善, 这些混合气体会被灰烬点燃。不仅会 在室内形成强大快速的火焰传播,而 且会在通风口外形成巨大的火球(轰 燃)。火灾的现象火灾的现象n回燃的特点: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对生命财产具有较大的危害火灾的危害n对人体直接烧伤或烧死 n造成财产的损失n烟雾引起窒息是火灾致伤、致死的主要原 因烟雾的危害n烟的蔓延速度超过火的5倍,其量超过火的56倍n烟气的流动方向就是火势蔓延的途径 n被浓烟熏呛致死的,是烧死的45倍 n烟严重阻碍了人的视线,使能见度下降。只要人的视野 降至3m以内,想逃离火场就不大可能了n在含有一氧化碳浓度达1.3的空气中,人吸

11、人两三口气 就会失去知觉,呼吸13min就会导致死亡。而常用的建 筑木材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达2 5 n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约占0.06,当达到2时,人 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达到67时,人就会窒息死亡 n其他剧毒气体 烟气的流动(驱动)力n建筑物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 应n燃烧气体的热膨胀力,浮力n通风系统风机n电梯的活塞效应等火和烟沿楼梯等向上层扩散烟气的控制n挡烟用耐火材料把烟气挡住在某些限 定区域,避免扩散到人或物产生危害的地 方n排烟使烟气沿着对人或物没有危害的 渠道排到室外如排烟囱,排烟井机械排烟 自燃排烟排烟 方式烟气的控制n防烟分隔建筑物中的墙壁,隔板 ,楼板等可

12、作为防烟分隔。n非火源区的烟气稀释(烟气净化,烟 气置换)如开门使烟气泄漏到另 一个房间。n加压控制利用风机在烟气分隔物 两侧造成压差,从而控制烟气流动。烟气的控制n空气流在大火已被抑制或燃料已 被控制的少数情况下可采用,一般不 宜采用(地铁或隧道)。n浮力采用风机驱动或自燃通风系 统,利用热烟气的浮力机制排烟。爆炸基本概念n(一)爆炸及其分类n(二)化学性爆炸的物质n(三)爆炸极限n(四)粉尘爆炸n(五)爆炸的危害n(六)燃烧和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关系爆炸及其分类n爆炸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 释放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基本特征:压力的急骤升高n分类:按爆炸性质分:物理性爆炸物质物理变化(

13、t,V,P)而引起的爆炸,如锅炉爆炸 、蒸气爆炸等。爆炸及其分类n化学性爆炸物质在瞬间完成化 学反应,同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引 起的爆炸,如:2C2H2+5O2 4CO2+2H2O+Q化学爆炸三要素:气体,Q,化 学反应高速度n核爆炸1/100秒爆炸及其分类n按爆炸速度分:n轻爆:燃烧速度为数米/秒n爆炸:燃烧速度为十几米数百米/秒n爆轰:燃烧速度为10007000米/秒 爆炸及其分类n按爆炸反应物分为:可燃气体(纯)的分解爆炸:C2H2 2C+H2+Q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2 C2H2+5O2 4CO2+2H2O+Q可燃粉尘爆炸:铝粉,面粉,煤粉等与 空气(O2 )混合物可燃蒸气,可燃液体雾滴

14、可爆炸受热,受压分解爆炸化学性爆炸的物质n简单分解的爆炸性物质。如:Ag2C2 等。Cu2C2 2Cu2+2C+Q复杂分解的爆炸性物质。 如:火(炸)药,烟花爆竹等;摩擦,撞击爆炸性分析化学性爆炸的物质n如:苦味酸((NO2)3C6H2OH),硝化甘油(C3H5(ONO2)3)等。4C3H5(ONO2)312CO2+10H2O+O2+6N2+Q可燃性混合物。所有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 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爆炸极限n定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 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 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亦称着火极限爆炸极限n COn空气混合物80%不燃不爆爆炸极限nCO空气混

15、合的爆炸极限为: 12.5%80%nH2空气: 475%nC2H2空气:2.281%nNH3空气:1528%等爆炸极限n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越宽,则爆炸危 险性越大。据此,可燃物质(燃气, 蒸汽,粉尘)化学性爆炸的条件为:可燃物质(燃气,蒸汽,粉尘)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均匀混合 ,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在火源作用下爆炸极限n爆炸下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发生爆炸 的最低浓度.n爆炸下限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 越大COH2C2H2NH312.5%4%2.2%15%(三)爆炸极限n爆炸上限:可燃混合物发生爆炸的最 高浓度。爆炸上限越高,发生爆炸的危险 性就越大COH2C2H2NH380%75%81%28%(三)爆炸极限n爆炸反应的当量浓度:根据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浓 度爆炸极限n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