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义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0454197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义(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传染病防治培训讲义主讲:曹关志年月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 务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 (7章41条)年月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 务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于2004年12月1 日实施。新传染病防治法共九章八十条1.4 万字。包括:总则,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 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 ,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传 染 病 防 治 法总 则传 染 病 预 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 情 控 制医 疗 救 治监 督 管 理法 律 责 任保 障 措 施 附 则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献血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 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结核

2、病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 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 39种。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雪热、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 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 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 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 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

3、、丝虫 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 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3.传染病分类的调整(第三条)甲类:2种,未变乙类:26种,将原属于丙类的肺结核、新生儿破 伤风、血吸虫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新增了甲型 H1N1流感。其中,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4种:传染 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丙类:11种,将原来乙类中的黑热病、流行性和 地方性斑疹伤寒调整为丙类。4.明确了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职责 第7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 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 预防、控制工作。 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 治工作和

4、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 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 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 治工作。5.加强了公民权益的保护5.1隐私权的保护第12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 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 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 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 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 告管理办法第14条: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 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 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个人隐私:“不愿告人或不愿为

5、他人所知晓和干 涉的私人生活”;“不愿被窃取和披露的私人信息”;“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保 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开等”;“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 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 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5.2 获得救治权5.3 不受歧视权第16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 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 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 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5.4 医疗救助权第62条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 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 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

6、门等部门制定 。 5.5 被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和报酬 第41条: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 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 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 间的工作报酬。 6.明确规定了法律救济(12条)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 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 ,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 起诉讼。(原7条)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本法的行 为。 7.明确规定国家建立 传染病预警制度并制定预防控制预案卫生部和省级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 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第20条

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 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并且 明确规定了预案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8.没有直接规定报告时限关于报告时限,本法中没有直接的规定,而是规定 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 卫生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火时限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 理办法2003年11月7日生效。 9.增加了相互通报信息的规定毗邻的以及相关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应当及时互相通报本行政区域的疫情以及监测、预 警的相关信息。10.紧急调集人员、调用储备物资、 予以合理报酬和补偿的规定第45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 的需要

8、,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 、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 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 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 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 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返还的,应当及时返还。 11.专业技术机构(人员)现场调查、 采集样本、技术分析的规定第48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其他与传染 病有关的专业技术机构,可以进入传染病疫点、疫 区进行调查、采集样本、技术分析和检验。 12.设单章规定医疗救治对医疗机构的接诊、分诊、救治

9、、转诊、保存病历 资料进行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 ,以防止在传染病救治过程中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13.设单章规定保障措施主要规定了对困难人群的医疗救治原则、传染病防 治工作的财政支持措施、医药器械储备的管理等, 为传染病防治保障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14.将政府责任列为法律责任的首位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将政府的责任列为了首位,体 现了政府承担“第一位法律责任”的立法倾向和依法 约束政府的立法原则。1989年文本,列于首位的竟是“供水单位”;食品卫生法,列于首位的是“生产经营者”。15.在法律责任一章中, 按照责任主体进行分类人民政府(65条)、卫生行政机关(66条)、 政

10、府有关部门(67条)、疾控机构(68条)、 医疗机构(69条)、采供血机构(70条)、国 境卫生检疫和公务防疫机构(71条)、铁路、交 通、民用航空经营单位(72条)、饮用水供水单 位法治管理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依据法律来管理,也就是,管理的目标符合法 律的要求,将法律作为管理的目标和准则。二是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管理,将法律 作为一种管理的方法、手段。1. 依法管理的好处依法管理传染病是法治社会的要求,是保护公民人 权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秩序的宪政要求。1.1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 法律对行政管理的保障 主要是通过确认和赋予行政机关管理权能来实现的 。如行政优益权。行政优益权,是指国家为了确保行政主体有

11、效 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地实现公 共利益的目标,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 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上或物质上优益条件的资 格。包括: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的组合。 行政优先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 行使行政职权而赋予行政主体许多职务上的优 先条件,即行政权与其它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的权利在同一领域或同一范畴内相遇时,行政 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权力。行政优先权的内容包括: (1)先行处置权。在紧急情况下, 可以不受法定程序规定的制约,先 行处置,如采取先行扣留等措施。 (2)获得社会协助权。行政主体在 从事紧急公务时,有关组织或个人 有协助执行或提供方便的强制性义 务,违反者要

12、承担法律责任。第49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 、供应单位应当及时生产、供应防治传染病的药品 和医疗器械。铁路、交通、民用航空经营单位必须 优先运送处理传染病疫情的人员以及防治传染病的 药品和医疗器械。(3)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公定力)。行政行 为一经做出,只要未被有权机关正式撤销,即使 违法或不当,也被推定为有效。行政受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 种物质优益条件。为了保证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 行政职权,维护行政秩序,国家向行政主体提供 各种物质条件,如财政经费、办公条件、交通工 具等。 1.2 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具有确定性 它明确告知 人们该怎样或不该怎样行为。法的确定

13、性使它 具有规范功能和社会公共事物管理作用。其规 范功能包括指引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 教育功能等。 1.3 法律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强制措施以及违法者 的法律责任。 2.法治管理需要具备的观念一是法律至上;二是尊重人权;三是职责法定;四是政府诚信;五是行政服务;六是行政程序;七是行政民主;八是责权一致; 九是权利救济。3.依法管理的高层次要求自由与秩序建立秩序、保障自由是 法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 目标 自由,在法律上指公民 或社会团体在国家权力 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的 能力或状态。或者说是 个人或社会组织以不侵 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为界 而按照自己意愿行为的

14、权利。秩序, “秩序就是有差异的各个部分得到最恰当的 安排,每一部分都安置在最合适的地方;灾难的原 因是失去秩序”。自由与秩序是对立统一的,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秩序 的建立,秩序的形成取决于自由被规范的程度。两 者的辨证关系深刻揭示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 系。在紧急状态下,自由和秩序的协调统一是行政 执法的难点之一。法治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秩序稳定、和谐。包括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协调。 公平与效率公平,是一种基本的法律价 值,作为与效率相对应的价 值概念,它主要的指公正, 它的理想化状态是指平等, 即给予同样的人同等对待的 平等状态。效率,也称效益。是评价法 律作用积极与否的标准

15、之一 。不仅指执法过程中的办事 效率,而且指法律应该有助 于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积 累和社会进步。效率原则要 求紧急状态下的措施动作迅 速,反应灵敏,处理得当。4.法治管理的局限法的僵化性法律法规本身存在漏洞法的强制性特征容易带来过分强制并演变成为压 制法的调整范围较窄执法人素质对法的影响等弥补措施1.紧急状态及紧急状态法律制度 紧急状态宪政概念上的紧急状态是发生了威胁 国家生存的紧急情况时,国家所宣布的一种关于行 使国家紧急权而扩大国家权力行使与克减人权保障 标准的临时性应对状态。应急条例第2条:本条例所称的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是指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 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 健康的事件。紧急状态法律制度,是国家在应对 威胁其生存的紧急情况时所采取的 一系列与正常状态下的民主宪政的 一般原则及实践所不同的关于国家 紧急权力行使的方式、程序、原则 以及人权保障与人权克减的手段和 界限的法律制度的总称。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紧 急状态法, 突发公共事件法律法规防洪法防震减灾法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 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 病疫情检测信息报告管理办 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2.行政权力的扩张2.1 行政应急原则,实质上就是行政权力扩张, 是在某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