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知识竞赛笔试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44719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知识竞赛笔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利知识竞赛笔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利知识竞赛笔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利知识竞赛笔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利知识竞赛笔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知识竞赛笔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知识竞赛笔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知识竞赛笔试试题选择题1、我国将每年的(A)定为中国水周。A、 3 月 2228 日 B、 4 月 2228 日C、 5 月 2228 日 D、 7 月 2228 日2、水的主要用途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B)。A、灌溉用水 B、生态用水 C、采矿用水 D、航运用水3、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某地区逐年可恢复和( A )的淡水资源。A、更新 B、开采 C 、储存 D、消耗4、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B)。A、多年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径流总量C、年降水量和蒸发量之比 D、多年平均蒸发量5、我国水法中所称水资源,包括(A) 。A、地表水和地下水 B、淡水和海水C

2、、地表水和土壤水 D、江河水和地下水6、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全国水资源的(A )%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 A、81 B、51 C、91 D、717、跨流域调水,应当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论证,统筹兼顾调出和调入流域的用水需要,防止对( A )造成破坏。A、生态和环境 B、交通 C、通信设施 D、农业8、我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由( A )负责解释。A、水利部 B、流域管理机构 C、建设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9、下列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的情形是:( D )。A、直接从地下取水 B、直接从江河取水C、直接从湖泊取水 D、为畜禽饮用取水10、地下水的开采量超过( B

3、),造成地下水水位待续下降,或因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了环境地质灾害或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是判定地下水超采和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依据。A、补给量 B、可开采量C、天然资源量 D、降水入渗补给量11、根据水土保持法 ,止在(C)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A、15 B、20 C、 25 D、3012、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 C )方案。A、环境保护 B、水资源规划 C、水土保持 D、项目规划13、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水土流失的治理实行承包的,应当按照( C )原则,签订水土保

4、持承包治理合同。A、政府进行合理补贴 B、个人独自承担费用JC、谁承包治理谁受益 D、谁受益谁承包治理14、水电站自动化的直接目的是( B ) 。A、增加发电量 B、提高运行效率C、增加防洪库容 D、提高供水能力15、我国高扬程提水灌溉主要集中于(B)流域。A、辽河B、黄河C、海河D、长江16、 ( B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增加抗旱水源的有效途径。A、建闸引水 B、集蓄雨水 C、打井取水 D、引洪蓄水17、我国年均径流总量最大的国际河流是(A ) 。A、黑龙江B、澜沧江C、雅鲁藏布江D 、乌苏里江18、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设计不同等级的建筑物所采用的按某种频率或重现期表示的洪水称为洪水标准,它包

5、括( C )。 A、 静水流量和洪水流量 B、 静水流量和洪水总量 C、洪峰流量与洪水总量 D、 静水流量与动水流量 19、水利水电工程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应该根据建筑物所在工程的等别,以及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为( B )级。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五级 20、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中三级的使用年限( C )。 A、大于 15 年 B、大于 1 年 C、 大于 3 年 D、大于 2 年 21、对于失事后造成损失不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其 14 级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级别, 经过论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可( A )。 A、降低一级 B、降低二级 C、提高一级 D、提高二级 22、防洪高水

6、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叫做( C )。 A、总库容 B、死库容 C、防洪库容 D、调洪库容 33、水利水电工程的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的级别,划分为( C )级。 A、三 B、四 C、五 D、六 23、水利水电工程的永久性次要建筑物的级别,划分为( A )级。 A、三 B 、四 C、五 D、 六 24、水利水电工程的监时性建筑物的级别,划分为( A )级。 A、 三 B、四 C、五 D、 六 25、水库遇大坝的设计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称为( B )。 A、 防洪限制水位 B、 设计洪水位 C、正常高水位 D、 防洪高水位26、水库遇下游保护对象的设计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称为(

7、 D )。 A、防洪限制水位 B、设计洪水位 C、正常高水位 D、防洪高水位 27、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库静库容,称为( B )。 A、 防洪库容 B、总库容 C、兴利库容 D、调洪库容 28、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称为( C )。 A、防洪库容 B、总库容 C、兴利库容 D、调洪库容 29、引水隧洞属于( C )。 JA、 取水建筑物 B、挡水建筑物 C、输水建筑物 D、 泄水建筑物 30、以下属于临时水工建筑物的是( D )。 A、导流墙 B、挡水大坝 C、电站厂房 D、围堰 31、对于某一个水利水电工程,按其水库总库容 6 亿 m3,达到大(2)型指标;按其装机容量 120 万

8、 kW,达到大(1)型指标;按其水库灌溉面积 10 万亩,达到中型指标;按其保护农田 10 万亩,达到小(1)型指标;综合考虑后,该水利水电工程的等级为( A )。 A、大(1)型 B、 大(2)型 C、中型 D 、小(1)型 32、设计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所采用的洪水标准,分为正常运用(设计)和非常运用(校核)两种情况。其中( B )为正确表述。 A、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较低(即洪水出现频率较小) ,而非常运用的洪水标准较高(即洪水出现频率较大) B、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较低(即洪水出现频率较大) ,而非常运用的洪水标准较高(即洪水出现频率较小) C、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较高(即洪水出现频率较小) ,

9、而非常运用的洪水标准较低(即洪水出现频率较大) D、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较高(即洪水出现频率较大) ,而非常运用的洪水标准较低(即洪水出现频率较小) 33、 用以改善河流的水流条件,调整河流水流对河床及河岸的作用以及为防护水库、湖泊中的波浪和水流对岸坡冲刷的建筑物称为 ( C )。 A、 泄水建筑物 B、输水建筑物 C、整治建筑物 D 、取水建筑物 34、 引水隧洞的进水口段、灌溉渠首和供水用的进水闸、扬水站等建筑物是( C ). A、泄水建筑物 B、 输水建筑物 C、取(进)水建筑物 D、专门为灌溉、发电、过坝需要而兴建的建筑物 35、 造成拱坝失事的原因主要是( B )。 A、裂缝 B、温度

10、变化 C、抗滑稳定性不够 D 、坝身渗漏 36、溢洪道出现事故的主要原因为( A ) 。 A、溢洪道泄流能力不足 B、 坝身渗漏C、由于抗剪强度不足 D、出现贯穿裂缝 37、下列诸项中( B )不是混凝土坝出现事故的主要原因。 A、抗滑稳定性不够 B、坝身渗漏 C、裂缝 D、表面损坏 38、全国人大常委会于 2002 年 8 月 29 日修改了水法 ,并于( B )实施。 A、2002 年 8 月 29 日 B、2002 年 10 月 1 日 C、2003 年 1 月 1 日39、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利用,( B )适应国民经济和

11、社会发展的需要 A、有效 B、可持续 C、综合40、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 B ),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 A、整体规划 B、流域规划 C、地方规划41、根据水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J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 A )、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A、河势稳定 B、河流走向 C、河流稳定42、( C )是指尚无工程设施保护的洪水泛滥所及的地区。 A、洪泛区 B、蓄滞洪区 C、防洪保护区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由( B )颁布。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水利部 43、( C )属于防汛抗洪的重要力量。 A、民兵 B、

12、防汛专家队 C、人民解放军4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当洪水威胁群众安全时,( B )应当及时组织群众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做好生活安排。 A、当地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 B、当地人民政府C、当地民政部门4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洪水灾害发生后,各级( A )应当积极组织和帮助灾区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 A、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 B、人民政府 C、民政部门4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四十二条所规定的,对防汛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成绩显著的,可以由( B )给予表彰和奖励。 A、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4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对虚报、瞒报洪涝灾情,或者伪造、篡改洪涝灾害统计资料的,( C )处理。 A、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B、依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